【摘 要】
:
“深入生活”理论观念贯穿中国现代文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理论层面上讲,“深入生活”恰是对文学创作与生活二者关系的一种反映,同时又与反映论的文学本质观、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文艺为人民服务等问题息息相关;就创作实践而言,“深入生活”意味着作家走出自我小天地,迈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贴近人民生活进行文学创作。如何认识自我与生活的关系、是否“深入生活”以及如何有效的“深入生活”是作家进行创作时必须面临的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生活”理论观念贯穿中国现代文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理论层面上讲,“深入生活”恰是对文学创作与生活二者关系的一种反映,同时又与反映论的文学本质观、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文艺为人民服务等问题息息相关;就创作实践而言,“深入生活”意味着作家走出自我小天地,迈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贴近人民生活进行文学创作。如何认识自我与生活的关系、是否“深入生活”以及如何有效的“深入生活”是作家进行创作时必须面临的问题。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文论史中的“深入生活”理论观念,可以为当代文艺理论综合创新及文学创作提供借鉴。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深入生活”及其相关理论观念,以或隐或显的姿态贯穿20世纪中国现代文论的始终。参照威廉斯对“关键词”的定义,从发展历程与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使用频率等方面考察,“深入生活”的确是中国现代文论中的一个关键词。此前学界关于“深入生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理论内涵、源流考察、作家创作实践、对创作的意义等方面,成果颇丰,但同时存在着理论史梳理不全面、系统把握不够等不足。论文着眼于现代文论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借“关键词研究法”对“深入生活”这一关键词展开系统研究。一、“深入生活”观念的历史演进“深入生活”理论观念源于20世纪初早期共产党人及进步文艺家“到民间去”的号召。40年代,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其作为指导战时文艺创作的口号正式提出,并从此开启了作家走向工农兵生活的创作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人、文论家、作家的共同努力下,“深入生活”观念与行动得到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深入生活”毁誉不一。在反思与重构中,“深入生活”仍是当今作家创作的有效方式。二、“深入生活”的理论内涵中国现代文论史上,众多作家、理论家围绕“深入生活”所进行的阐释、论证和争辩熔铸起“深入生活”丰富的理论内涵,涉及为什么“深入生活”、“生活”是什么、怎样“深入生活”等多个方面。基于反映论的文艺本质观、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艺为人民服务等认识,文艺家大力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创作。“生活”的内蕴随时代的发展各不相同。理论家从外在的、体制的层面和内在的、心理的层面两方面展开,揭示出“深入生活”逐步深化的过程。三、“深入生活”观念指导下的创作实践对“深入生活”理论观念的探讨,离不开其丰富的创作实践的支撑。柳青是走“深入生活”创作道路的典范,为当代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深入生活”的创作实践中,柳青的突出特点在于“化”,即生活实践上的“农民化”与艺术创造上的“对象化”。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重视细节的真实,强调在“典型的冲突”中塑造“典型性格”,以实现对社会生活本质更为真实地反映。结语“深入生活”观念的透视:反思与展望“深入生活”理论观念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风貌。在某些特定时期,“深入生活”与文学创作中的公式化和概念化现象构成无法协调的“恶循环”。以改造知识分子思想感情为目的的“深入生活”,实际上束缚了作家的创作自由,对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造成了戕害。网络时代的创作现状凸显了作家生活积累的不足,如何开展“深入生活”的有效实践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其他文献
知识建构理论是学习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注重以学习者观点的相似性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对话交互改进观点、提升知识建构水平,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强调以共同体知识的建构和发展作为共同体内学习者的总目标。这种注重合作互助、知识生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理论十分契合当下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素养的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本研究的核心研究问题:如何以知识建构理论原则为依据设计学习活动,来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语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20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该方案指出语文课程要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助推语文核心素养的顺利实施,从而构建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界以及一线的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语文核心素养如火如荼
封泥從戰國開始使用,秦代大量使用,由於封泥的不易保存和其他書寫工具的出現,使漢代處在封泥使用的十字路口,漢代是封泥使用的鼎盛期,漢以後封泥數量驟减,封泥開始走向衰落。二十一世紀以前的封泥出土與研究的年代集中在西漢,二十一世紀后秦封泥研究的熱度、廣度和深度超過了漢封泥,研究成果也比較豐富。筆者通過梳理漢代封泥出土研究的歷史概况,發現二十一世紀前漢代封泥的研究大多是以圖録爲主,研究方向集中在官制、歷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评估是我国一项运作四十余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目前确保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高等教育评估政策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是束缚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我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发学生课堂中的深入思考,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尤其是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课堂提问现状获得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针对教师课堂提问各现状展开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卓有成效的提升教师课堂提问能力。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山东省济南市某
耶路撒冷的地位与归属问题一直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核心争端与“死结”所在。耶路撒冷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一神教的宗教圣地,圣城地位、归属问题牵涉到历史、民族和宗教等诸多方面因素,长久以来都是横亘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核心矛盾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巴以争端始自耶路撒冷,也必将终于耶路撒冷。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围绕圣城的各方争端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使得金融更加普惠化的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其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融资渠道,受到各大头部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青睐。而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从2016年发展至今尚处在初级阶段,这对应风险和风险防控研究就更具意义。首先,本文就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就其盈利特征而言,得出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是以计算机科技为框架支撑,以基础资产池安全性和循环购买为基础盈
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课程决策问题,是深化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需要。为此,本研究以四位二年级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课程决策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旨在发现当前教师课程决策的问题,以期提供有针对新的建议,促进核心素养在实践领域的落实。首先,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对Z市M小学的四位二年级教师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访谈。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其他学科的基石,哲学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从而使人类真正走出动物王国。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不仅需要大力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2020年教育部出台“强基计划”,哲学学科赫然在名单之列,这彰显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然而,近年来哲学专业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与当代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高校哲学专业也面临着招生的困境,一个40
读图时代的到来让生活中处处被图像所包围,图像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读图能力、读图素养也越来越成为阅读中的重要一部分。学术界对于图像的应用和理论研究已有大量的成果,同时鼓励不同领域与图像研究的相互融合。就国内语文教材来说,相比于其他版本的教材,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自统编本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对这一版本的教材插图进行整体的研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