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u和Na-Hg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常压条件下铜和钾元素是不混溶的。压力可以显著地改变元素的电子结构,从而促进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反应。通过全局结构搜索和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了四种新的K-Cu化合物(K3Cu2、K2Cu、K5Cu2和K3Cu)在10-50 GPa压力稳定存在。特别是,K3Cu2的X射线衍射模拟图谱与(Snider和Badding)合成的K-Cu化合物高度一致。在不同的K-Cu化合物结构中,Cu原子呈现不同的聚集形态,包括线性链状、之字链状、二聚体,以及孤立的铜负离子。电子结构分析表明,Cu原子接受K原子的电子,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于K的六元晶格之中;其4s轨道完全填充,4p轨道部分填充,呈现出类似p区元素的性质。铜原子之间表现出sp、sp2杂化的Cu-Cu共价相互作用。这些结果为理解碱/碱土金属-贵金属体系相的多样性提供了思路。过渡金属Hg元素外层具有5d106s2电子壳层,一般通过氧化(失电子)会变成阳离子。在汞化合物中,汞原子得电子导致负氧化态的情况并不常见。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进化算法利用第一性原理,系统地研究了钠汞齐化合物在常压及高压下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特征。本文预测了六种新的稳定的Na-Hg化合物(Na Hg3、Na Hg4、Na2Hg、Na4Hg、Na5Hg和Na6Hg)。富汞组分化合物是以钠原子为中心的Na Hgn(n=6、8、10、12)多面体堆积呈现。电子结构分析表明,在这些化合物中发现了与sp杂化有关的Hg-Hg共价相互作用。富钠组分化合物是以汞原子为中心的钠多面体堆积呈现。电子结构分析发现,汞原子从钠原子获得电子,占据Hg-6p轨道。特别是,在C2/m-I-Na4Hg中,部分电荷以电子阴离子的形式聚集在钠原子八面体中,其中心电荷密度超过0.6 e V/bohr3,表现出零维电子化合物的特征。
其他文献
随着传统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的愈发严重,各个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的趋势已经十分明确。在当今电网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下,探究电动汽车和光伏设施的有效结合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从而达到环境友好。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是把光伏系统和充电设备二者相联系整合的有力途径,需要制定完善合理的运行策略以及能量管理方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用户充电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充电行为对电网的影响。同时考虑分时电价
近年来,分数阶微积分研究在科学和工程等众多领域不断发展且得到了学者广泛的关注。相较于整数阶,分数阶具有更好的时间记忆性,且可利用较少的参数更准确地模拟粘弹性材料的本构模型。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在大变形条件下,分数阶本构模型无法高精度模拟粘弹性材料的蠕变行为。对此,学者们提出了用变分数阶模型来描述粘弹性材料在工程中的动力学问题。然而,在目前粘弹性材料变分数阶模型的研究中只着重于模型的建立。在变分数阶
随着控制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线性系统中的控制方法已难以满足复杂系统的控制设计需求,因此系统控制的非线性方向研究日益成为关注焦点。在非线性系统中,非线性互联系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类系统,广泛存在于电力、通信等领域。系统中存在的高耦合互联项、非线性环节、控制输入受限等问题,对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和稳定性保证带来严重影响,大大增加控制器设计的复杂性与困难度。主要针对一类非线性互联系统,采用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
随着传统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电动汽车和微电网得到大力发展和应用。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不断增长,将其接入微电网可缓解配电网的压力,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随机性强,将会加大微电网能量优化难度。本文首先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特性,通过精准的预测模型对日负荷进行提前预测。然后,建立含电动汽车的微电网能量优化模型,并根据日充电负荷预测值进行优化
自从在实验中发现超冷原子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后,因其参数具有高度调控性成为了量子模拟和量子操控的一个重要试验平台。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当系统的哈密顿量满足宇称时间对称性(Parity-Time-symmetry,简称(?)(?)对称性)时,在一定参数取值范围内具有实数本征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研究(?)(?)对称性的一个崭新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了满足(?)(?)对称的周期势下的玻色—爱因斯
冷原子物理体系中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ose-Einstein Conden-sates,BECs)是探索量子力学未知领域的重要实验操作平台,不断有新奇的原子物理行为被发现,为人们开阔出了一个深厚的研究工作领域。其中自旋轨道耦合BECs的基本性质的研究可以通过系统地研究各种孤子的一系列性质来进行探索和发现。首先,本文构建准一维的自旋轨道耦合BECs理论模型,利用变分法和虚时间演化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人们对电子器件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功能和体积方面。自旋电子学材料利用了电子电荷和电子自旋的自由度,这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的效率,因此它在新一代电子器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自旋电子学材料中的磁性半金属和磁性半导体材料具有稳定的磁性质和较高的自旋极化率,故成为新一代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本文采用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包
量子计算、高频器件、高密度信息存储等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将在高集成度、低功耗功能材料领域激发更先进的技术需求。面对晶体管和存储单元的持续小型化,对二维磁性半导体的探究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二维铁磁半导体有望使半导体和磁性材料的功能互补。然而,根据Mermin-Wagner定理,二维各向同性海森堡模型在有限温度下的自发磁化是不存在的,再加上铁磁性与半导体兼容性不强,目前,本征的范德华二维铁磁半导体合成的
近年来,复杂网络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领域。其中,同步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复杂网络由于复杂化的耦合关系、网络规模巨大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引起耦合强度或者拓扑结构的变化,导致网络不能实现同步。基于对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同步控制策略以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等关键问题的思考,论文对几类复杂网络的同步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综合考虑随机干扰、自适应耦合强度以及Markovian切换拓扑结构等因素,利用
由于衍射极限的影响,光子器件的微型化受到限制,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具有突破衍射极限的特性为光子器件的微型化提供了解决方案。基于SPP理论提出并设计的混合表面等离子体(Hybrid Surface Plasmon.HSP)波导结构具有低传输损耗以及强模式约束特性的光场传输特性,成为高集成度、低结构尺寸光学器件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关于石墨烯的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