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pysw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确诊的F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实验室指标、免疫组化结果、临床疗效、有无发生早期进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67例初次确诊的FL患者,其中男39例,女28例,男:女=1.39:1;中位年龄57(25-86)岁,平均年龄56.7岁。中位随访时间32(2-92)月,平均随访时间35月,中位OS及PFS均未达到。大部分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其次因结外器官受累引起相应症状而就诊。据Ann Arbor分期,71.6%患者处于IIIIV期;17.9%患者初治时具有B症状;病理分级中49.3%患者为1-2级,37.3%患者为3级,伴大B细胞转化的患者占13.4%;26.9%患者初次就诊时即有骨髓受累。35.8%患者FLIPI评分≥3分;23.9%患者FLIPI-2评分≥3分;据PRIMA-PI进行危险度分层,38.8%患者为高危。免疫组化结果完整的62例患者中:Ki-67>30%的占56.7%,bcl-2阳性患者占89.6%,bcl-6阳性患者占80.6%,CD5阳性患者占11.9%,67.7%的患者CD10阳性,所有患者均表达CD20。截止2020年10月31日,29.9%患者发生疾病早期进展;72.6%患者初治达CR。对其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初治疗效等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理伴大B细胞转化、骨髓受累、LDH升高、POD24发生、初治未达CR、FLIPI高危、FLIPI-2高危为O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Ki-67≤30%患者的OS优于Ki-67>30%的患者,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P<0.1)。年龄≥60岁、病理伴大B细胞转化、骨髓受累、LDH升高、POD24发生、初治未达CR、FLIPI高危是PFS的危险因素(P<0.05);FLIPI-2评分≥3分、Ki-67>30%的患者PFS分别差于FLIPI-2评分<3分、Ki-67≤30%的患者,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0.05<P<0.1)。多因素分析显示:POD24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分级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FL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7岁,较欧美国家患者年轻化,大部分患者因发现淋巴结肿大就诊,多处于进展期,少数患者存在B症状,部分患者累及骨髓,绝大部分患者表达CD20,CD5阳性患者较为少见;FL患者具有相对良好的预后,中位生存时间较长。2.在利妥昔单抗时代,“观察和等待”仍然适用于处于进展期、无明显症状并且肿瘤负荷较低的FL患者。3.年龄≥60岁、病理伴大B细胞转化、骨髓受累、LDH升高、发生POD24、初治未达CR、FLIPI与FLIPI-2评分高危为OS的预后不良因素,其中发生POD24为其独立危险因素。4.年龄≥60岁、病理伴大B细胞转化、骨髓受累、LDH升高、发生POD24、初治未达CR、FLIPI高危是PFS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中病理伴大B细胞转化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合理的轨底坡参数可以优化轮轨间的接触状态,降低钢轨萌生裂纹的概率。为研究轨底坡参数对钢轨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建立三维瞬态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轨底坡参数下(1:10、1:20、1:30、1:40、1:50、1:60)重载铁路轮轨间接触状态。根据Jiang-Sehitoglu损伤参量理论以及临界平面理论分析不同的轨底坡参数对钢轨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线
目的:探讨中上部胃癌腹腔镜下胰后入路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相比D2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初步探索脾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于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开展的314例腹腔镜中上部胃癌D2根治术患者。根据是否行胰后入路脾门淋巴结清扫分为D2+10组(n=77)和D2组(n=237)。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2匹配,分析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
考察了以CuBr2与具有不同烷基支链和阴离子类型的吡啶离子液体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对甲醇一步液相氧化合成甲缩醛(DMM)的催化性能,发现CuBr2-N-乙基吡啶溴盐催化性能最好。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组成、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反应时间对甲醇一步液相氧化合成甲缩醛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CuBr2)/n(N-乙基吡啶溴盐)=1.0、催化剂质量浓度为40 g/L、反应温度130℃、氧气
目的: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腺瘤-癌序列起着重要作用,APC,KRAS,DCC,TP53和DNA错配修复基因(MMR)是与腺癌途径相关的一些基因。其中p53作为MAPK信号通路下游的重要调节剂,在抑制KRAS突变产生的异常增殖信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KRAS和p53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KRAS突变与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
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晚发性结直肠癌(发病年龄≥50岁)发病率逐步下降,而发病年龄<50岁的早发性结直肠癌(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CRC)的发病率却逐渐上升。目前在寻找EO-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面尚无显著突破。本研究旨在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
目的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人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和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BALF中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BALF液基薄层细胞病理学以及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评价这三种方法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月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胸外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纳入标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C)、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指标(血脂、凝血等),初步研究子宫内膜病变的代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行No.14v组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以No.14v组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分组依据,对患者年龄、性别、血清CEA水平、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浸润、脉管浸润、KI-67状态、
目的评估III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后行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AC)的疗效,探索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的获益人群,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III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同步放化疗后是否继续行辅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预后的关键因素,建立一个有效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8年10月初诊我院的13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总生存期(OS),随访至2019年10月20日,随访时间1-104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