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我国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进行景区全面布局时,应加强自身软实力的发展即景区所孕育的独特的文化进而营造出适合游客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环境。但是由于旅游势头发展的不断上升,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景区绿化带的污染以及景区自然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加剧。土壤作为旅游区观光活动中直接受影响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对旅游干扰影响反应最为敏感的环境因子之一。景区土壤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游客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研究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寻求其修复与解决对策,已成为当今环境与旅游研究的重点之一。以洪洞大槐树景区作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资料收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室内实验,获得了关于研究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数据,绘制出了研究区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探究了人为活动对景区土壤的影响,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洪洞大槐树景区内移民区、祭祖区和民俗区三大区域的绿地的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即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对研究区的三大区域的绿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里的移民区、祭祖区和民俗区三大区域的土壤pH值均表现为从主游道开始由近到远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民俗区内的土壤pH值总体上高于移民区和祭祖区。移民区、祭祖区和民俗区三大区域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则表现为从主游道由近到远逐渐上升的趋势。(2)研究区内除了土壤的pH值其余元素的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较明显,表明其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干扰,洪洞大槐树景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异系数的分布依次为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碱解氮,表明碱解氮的质量分数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最为明显。(3)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槐树景区三大区域的绿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土壤肥力水平总体表现为移民区>祭祖区>民俗区。(4)研究区三大区域的土壤重金属Cu元素、Pb元素、Zn元素、Mn元素、Cr元素的含量均表现为从主游道边开始由近及远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移民区土壤重金属Mn元素、Zn元素和Pb元素从主游道边、距游道5米、距游道10米三者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祭祖区土壤重金属Cu元素、Zn元素、Pb元素从主游道边、距游道5米、距游道10米三者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民俗区土壤重金属Mn元素、Cu元素、Cr元素、Zn元素、Pb元素从主游道边、距游道5米、距游道10米三者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景区内Cu、Pb、Zn这3种元素相对于其他2种重金属元素的离散程度更高,表明其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较显著,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较大。(5)以山西省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依据,进行的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景区土壤重金属全量单因子指数除了Zn元素之外均未超过1,说明景区总体土壤还未受到污染,整体属于清洁程度,但这一问题应当受到景区管理者的的高度重视,在必要时采用相应的措施。以CJ/T340-2011绿化种植土壤参考值为评价标准,进行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景区整体土壤未受到污染。(6)以山西省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依据,进行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移民区综合污染指数(p=0.98)和祭祖区综合污染指数(p=0.88)总体土壤污染指数均大于0.7,达到了警戒水平。民俗区综合污染指数(p=0.67),表明该区内土壤目前处于安全状态,但与警戒值相差无几。以CJ/T340-2011绿化种植土壤参考值为评价标准,进行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目前处于安全状态,为了使景区能够进一步发展,还需实时监测土壤环境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应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