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Uremic Pruritus,UP)皮肤瘙痒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MHD患者皮肤瘙痒提供依据。
方法1.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根据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取2020.10-2020.12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符合UP诊断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实验室指标。
2.对筛选入本研究的UP患者进行皮肤瘙痒程度评分,评分采用十二项目瘙痒汉化量表(12-PSS ),根据瘙痒度评分四分位间距(8,14,17)将患者分为四组,即轻度A组(3-8分),中度B组(9-14分),重度C组(15-17分),极重度D组(18-22分);同时由两名专业的中医医师对纳入本研究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六类血虚化燥证、气虚津亏证、湿热证、风寒证、风热证、火热血热证;
3.观察UP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皮肤瘙痒度评分差异;
4.分析不同皮肤瘙痒度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以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UP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1.本次共有214例UP患者纳入并完成研究,其中男性116例,女性98例,男女比例约为1:1;平均年龄56.36±10.46岁;平均皮肤瘙痒度评分为11.42±5.56,半数以上(54.6%)患者处于中重度及极重度皮肤瘙痒状态(瘙痒评分>13分);
2.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血虚化燥证患者占比最多,占41.6%。火热血热证患者占比最少,占5.6%。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血虚化燥证>气虚津亏证>湿热证>风寒证>风热证>火热血热证;
3.不同中医证型皮肤瘙痒度的比较,湿热证的皮肤瘙痒度评分(13.89±5.96)相对较高,高于血虚化燥证、气虚津亏证、风寒证、火热血热证(P<0.05)。风寒证的皮肤瘙痒度评分(9.36±5.32)相对较低,低于湿热证、风热证、火热血热证;
4.不同皮肤瘙痒程度的UP患者之间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透析频率、BMI在不同皮肤瘙痒程度的UP患者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瘙痒组在职比例30(69.7)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所占比例12(27.9)相对较高;中度瘙痒组的已婚比例54(84.4)较低;极重度瘙痒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19(40.4)相对较高,平均年龄(59.68±9.68)相对较高;
5.不同皮肤瘙痒程度的UP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容积(HCT)、血尿酸(UA)、血钙(Ca)、血糖、白蛋白(ALB)、铁蛋白(S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在不同皮肤瘙痒度的分组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SpKt/V、Scr在极重度瘙痒D组相对较高;P在重度瘙痒C组相对较高;BUN、PTH在中度瘙痒B组相对较低;
6.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年龄、HB、ALB、Scr、PTH与UP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有关(P<0.05),其中年龄、Scr、PTH与皮肤瘙痒程度程正相关,HB、ALB与皮肤瘙痒度评分程负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证型为湿热证、SpKt/V、Scr、PTH是高水平皮肤瘙痒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PTH、SpKt/V、糖尿病肾病、湿热证是高水平皮肤瘙痒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学历大专及以上是低水平瘙痒度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1)半数以上(54.6%)的患者都处于较高程度皮肤瘙痒状态(瘙痒评分>13分),影响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因素有多种,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PTH、SpKt/V、原发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为湿热证对患者疲劳评分影响较为显著,均与瘙痒评分程正相关;高学历水平学历大专及以上是低水平瘙痒度的独立保护因素。
(2)UP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虚症血虚化燥证、气虚津亏证为主;瘙痒评分方面,湿热证的评分高皮肤瘙痒程度较重,临床上应多关注这类证型的患者,采取适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
方法1.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根据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取2020.10-2020.12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符合UP诊断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实验室指标。
2.对筛选入本研究的UP患者进行皮肤瘙痒程度评分,评分采用十二项目瘙痒汉化量表(12-PSS ),根据瘙痒度评分四分位间距(8,14,17)将患者分为四组,即轻度A组(3-8分),中度B组(9-14分),重度C组(15-17分),极重度D组(18-22分);同时由两名专业的中医医师对纳入本研究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六类血虚化燥证、气虚津亏证、湿热证、风寒证、风热证、火热血热证;
3.观察UP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皮肤瘙痒度评分差异;
4.分析不同皮肤瘙痒度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以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UP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1.本次共有214例UP患者纳入并完成研究,其中男性116例,女性98例,男女比例约为1:1;平均年龄56.36±10.46岁;平均皮肤瘙痒度评分为11.42±5.56,半数以上(54.6%)患者处于中重度及极重度皮肤瘙痒状态(瘙痒评分>13分);
2.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血虚化燥证患者占比最多,占41.6%。火热血热证患者占比最少,占5.6%。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血虚化燥证>气虚津亏证>湿热证>风寒证>风热证>火热血热证;
3.不同中医证型皮肤瘙痒度的比较,湿热证的皮肤瘙痒度评分(13.89±5.96)相对较高,高于血虚化燥证、气虚津亏证、风寒证、火热血热证(P<0.05)。风寒证的皮肤瘙痒度评分(9.36±5.32)相对较低,低于湿热证、风热证、火热血热证;
4.不同皮肤瘙痒程度的UP患者之间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透析频率、BMI在不同皮肤瘙痒程度的UP患者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瘙痒组在职比例30(69.7)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所占比例12(27.9)相对较高;中度瘙痒组的已婚比例54(84.4)较低;极重度瘙痒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19(40.4)相对较高,平均年龄(59.68±9.68)相对较高;
5.不同皮肤瘙痒程度的UP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容积(HCT)、血尿酸(UA)、血钙(Ca)、血糖、白蛋白(ALB)、铁蛋白(SF)、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在不同皮肤瘙痒度的分组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SpKt/V、Scr在极重度瘙痒D组相对较高;P在重度瘙痒C组相对较高;BUN、PTH在中度瘙痒B组相对较低;
6.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年龄、HB、ALB、Scr、PTH与UP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有关(P<0.05),其中年龄、Scr、PTH与皮肤瘙痒程度程正相关,HB、ALB与皮肤瘙痒度评分程负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证型为湿热证、SpKt/V、Scr、PTH是高水平皮肤瘙痒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PTH、SpKt/V、糖尿病肾病、湿热证是高水平皮肤瘙痒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学历大专及以上是低水平瘙痒度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1)半数以上(54.6%)的患者都处于较高程度皮肤瘙痒状态(瘙痒评分>13分),影响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因素有多种,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PTH、SpKt/V、原发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为湿热证对患者疲劳评分影响较为显著,均与瘙痒评分程正相关;高学历水平学历大专及以上是低水平瘙痒度的独立保护因素。
(2)UP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虚症血虚化燥证、气虚津亏证为主;瘙痒评分方面,湿热证的评分高皮肤瘙痒程度较重,临床上应多关注这类证型的患者,采取适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