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为核心,整合后殖民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对当代三部涉美情爱小说中出现的美国“白马王子”形象展开分析。在外在形象、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方面,《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的麦克、《美国情人》中的皮特和《美国处男——中国人的情感参照系》中的罗伯特,三位美国男性的形象存在相似之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们,对于具有西方美的美国人外貌特征的渴望心理,流露出了白人优秀的种族主义意识的不良影响。作家们对于美国人的想象与有关美国的国家想象重合,中国女性在中美现实的贫富落差中的悲剧性存在,使得中国的社会文化处境与女性的性别地位联系在一起。美国男人在情感交流中充满魅力的言行举止,彰显出西方文化的优势。作家们对这一类型美国男性的塑造,反映西方文化标准对中国人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前期的情爱模式小说附着于一个自传性的个人向“钱”奋斗的故事,后期的同类小说突破了前期尚奇好异的欣赏层面,开始挖掘故事背后的文化因素,寻求异域的身份转换。对文化身份的思考,道出作家夹在东西异质文化间的困惑,更有意义和深度。情爱模式小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人物和情节的设置隐喻不对等的东西方权力等级关系。爱情梦碎的结局证明,对此类美国男性形象的塑造存在理想化倾向,作家所渴望的平等与尊重并未真正实现。想要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获得双赢,必须对民族文化身份进行正确定位。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以跨文化平等交流的态度,实现对于自我的超越和对于身份的重新建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前言部分明确了研究文本是当代三部情爱模式小说,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文学形象学和后殖民批评理论。第一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白马王子”形象,并将文本与现实相连。第二章梳理了涉美情爱模式小说前期到后期关注点的迁移,选取两部小说进行比较。主要从此类小说涉及的内容和对成功的定义两个角度展开论述。第三章探讨了涉美情爱模式小说的现实意义。中美爱恋故事隐喻现实中不对等的东西方权力关系。美国“白马王子”形象代表了一部分中国人对美国的幻想。体现了他们在价值重建过程中对身份定位的困惑。结论部分指出研究美国形象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