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风险社会中,企业在全球化经济发展挑战下,面临国内外双重的监管和规范,这些加重了企业可能面临的刑事制裁风险。降低刑事制裁风险,首先在于明确企业犯罪的理论依据,企业犯罪的刑事责任理论则成为企业犯罪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实践中企业犯罪治理问题频发,对企业犯罪的认定与刑事责任的承担仍有争议,企业犯罪的惩治力度不够,刑罚处罚难以根本上起到惩戒和预防作用。在对国内外企业犯罪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后发现,组织体刑事责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社会中,企业在全球化经济发展挑战下,面临国内外双重的监管和规范,这些加重了企业可能面临的刑事制裁风险。降低刑事制裁风险,首先在于明确企业犯罪的理论依据,企业犯罪的刑事责任理论则成为企业犯罪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实践中企业犯罪治理问题频发,对企业犯罪的认定与刑事责任的承担仍有争议,企业犯罪的惩治力度不够,刑罚处罚难以根本上起到惩戒和预防作用。在对国内外企业犯罪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后发现,组织体刑事责任理论能够很好解释企业在犯罪中的身份主体问题,明确单位犯罪中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法行为以及主观罪责的认定,能够有效解决当下单位犯罪司法实践的主要争议,赋予企业犯罪法律规制以合理性和正当性。作为降低企业风险的有效机制,刑事合规制度的构建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经营政策以及文化氛围息息相关,刑事合规制度是否完善、企业是否履行了合规义务等可构成对企业进行归责的基础。在明确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理论根基之后,强调组织体刑事责任论及刑事合规制度的重要性能够推动实践中企业制定及实施合规计划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发挥刑法效用,防范企业刑事风险,为企业减轻甚至免除刑事责任提供可能,节约了国家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促进组织内部的改革完善,保护企业及成员的合法利益,真正实现企业内部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统一。本文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并提出了企业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所面对的问题。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本文通过分析法院公开判决的案例,得出当下企业犯罪相关理论不能适应实践发展,在理论应用中存在不少现实问题的结论,特别是对企业犯罪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理论论证尚不清晰,不能支撑企业合规制度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企业犯罪的不同学说观点,反思各类学说的利弊,并结合社会实践的需要,从中选择企业组织体刑事责任论作为企业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解析企业组织体责任论的内涵和体系,分析系统论对该理论成立和发展的影响,将企业视为区别于自然人的真正独立的组织体。正确认识企业独立意志的形成和组织系统的运作,用组织体责任理论论证企业犯罪的主体地位、不法行为及主观罪责,使企业能成为刑法上的主体并独立承担刑事责任具有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组织体责任论对企业合规制度构建的现实意义。第三章,司法实务中已有不少运用企业组织体责任理论处理刑事合规的相关案例,通过分析经典案例,认识到企业组织体责任理论在其间起到的作用。企业组织体责任理论能论证企业犯罪及治理的正当性和自洽性,也能为企业合规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奠定理论根基。进而在企业合规制度的建设中,本文探讨了刑法规制企业合规中应注意的边界问题,强调企业自身在合规制度中的权利及利益保护,并提出可以通过合规不起诉制度,同时完善量刑方面对企业犯罪的规范,在理论根基牢固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励企业合规制度的建设。结语部分对全文论述作了总结,企业组织体责任论是企业犯罪认定的理论基石,也是企业合规制度得以建立的理论根基,企业合规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企业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和利益保护上都能起到不少作用,也是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探寻有效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使其避免重新实施犯罪行为并顺利回归社会,社会各方都给予了持续的关注。西方国家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证明,仅仅凭借传统的刑罚措施处理方法不能使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得到有效降低,反而会因为羁押与监禁措施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之后,随着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及恢复性司法理论的发展,人们意识到面对未成年人犯罪不应当只用刑罚予以惩治,而应当通过其
《民法典》第404条和《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56条对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进行了规定,第56条从反面排除了该规则的一些适用情形,但是这并不能涵盖全部的除外情形,这些除外情形能否直接适用仍需要与买受人善意相结合进行判断。此外第56条第1款第(5)项的兜底条款与买受人善意认定之间是否存在关系还存在争议。《民法典》第404条虽未对买受人善意做出规定,但根据“法不保护恶意”的法理基础,买受人善意应蕴含于该规
夫妻一方对外负债一直是婚姻法领域的重点问题,长久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夫妻一方对外所负意定债务,但是夫妻一方对外侵权债务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现有法律规则难以直接适用法定之债,针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也甚少。正是由于法律规则适用的不确定导致司法实务中夫妻一方对外侵权债务的归属出现裁判混乱的局面。现有司法裁判主要采取侵权行为的侵权法路径和家庭利益的婚姻法路径,单一的侵权法路径忽略了夫妻人身和财产关系在侵权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利权纠纷日渐频繁,专利侵权行为也更加复杂多变,大多数专利权人都是在被诉侵权产品销售之后才得知其权利受到侵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律的更新,专利侵权诉讼中合法来源抗辩逐渐产生并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常态。目前为止我国《专利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合法来源抗辩制度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体系,但其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为更好地维系专利权人与侵权行为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促进专利权和专利产品的创新、
数额犯作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和争议的重点,在经济刑法中尤为常见。同时,在刑法分则和司法解释中,犯罪数额在经济以及财产类犯罪中大量存在,具有复杂性和特定性。又因为数额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既可分割,也可融合,因此认定犯罪数额对定罪、量刑意义非凡。因为数额犯中行为单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或者“数量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等数额本身的认定,对此并无太大争议,因此本文主要基于较为复杂的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基础合同产生应收账款,保理合同是以转让该应收账款为基础,集保理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坏账担保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律关系的集合。保理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方主体及两对法律关系。根据《民法典》第761条对保理的定义,应收账款是保理法律关系中的核心,保理中应收账款范围包含了现有应收账款与未来应收帐款。近年来,我国保理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围绕应收账款所出现的保理纠纷也不断增加,其中虚
作为社会关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关系具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无效婚姻是不符合婚姻的法定条件而不产生婚姻效力的“婚姻”,虽不具有合法婚姻的形式要件,但具有合法婚姻的外观,其财产纠纷也成为了婚姻家庭编中风险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个人财产的种类、形式逐渐多样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为了经济和物质利益,无效婚姻的财产纠纷层出不穷。目前我国关于无效婚姻财产处理的立法,主要以《民法典》第1
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几经修改,但有关民事一审撤诉程序的内容却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并无实质性区别。基于我国民事一审持续增长的撤诉率、权利滥用现象的不断发生,在对其中原由进行探究时可以发现我国民事一审撤诉结构中的权利配置呈现出由法院掌握实质性决定权、制度空间内被告应然权利的缺失以及权利滥用制约体系错位等特征。不仅使得非依判决终结诉讼程序的过程无法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
抵销,是民法上债务清偿的一种方式,指的是互负债务的双方当事人,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使抵销权使双方债权债务在对等数额内消灭。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原告与被告互负债权债务时,被告往往提出抵销主张来对抗或消灭原告诉讼请求,但是我国仅在实体法上对抵销权作出规定,抵销权在程序上如何适用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此,理论界通说认为应当采用大陆法系抵销抗辩模式,少数学者则主张应当采用英美法系抵销反诉模式,这两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有重大分歧,这是个人信息的核心特征、权利定位以及犯罪性质等争议导致的。本罪法益的探讨,离不开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属性的界定。隐私说和关联说均不足以准确界定个人信息,识别说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核心特征,这是刑法和前置法中公民个人信息的共同特征。刑法因其保障法的性质及其法益保护目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应当不同于前置法,刑法中的公民个人信息除识别性特征外还应当具有法益关联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