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来看鲁迅梁实秋翻译选择的异同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203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鲁迅和梁实秋翻译实践的异同比较。鲁迅和梁实秋都是中国近代文坛大家,前人也已经对两人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并不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两人的翻译技巧,也不对两人翻译论战的是非进行评价,而是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两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翻译目的,以及他们的翻译目的怎样影响了他们对翻译作品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 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是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汉斯·弗梅尔提出的目的论.弗梅尔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当然包括翻译行为.不同译者在不同时期的翻译目的当然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翻译目的进而决定了译者翻译作品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使用,译者通过选择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各自的翻译目的。鲁迅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来改造旧中国的语言,梁实秋则想翻译一流的文学作品给广大的中国人民欣赏。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比较鲁迅和梁实秋的异同,一是两人翻译目的的不同,而是有不同翻译目的决定的翻译作品的选择和不同的翻译策略。尽管他们也有相同之处,两人都反对晚清时期意译的翻译潮流,但是由于翻译目的不同,两人翻译实践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鲁迅和梁实秋都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选择实现了自己的翻译目的。 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鲁迅和梁实秋,撕掉了两人过去的“革命文学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70年代始,国际译学界开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反映出西方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视野。这场革命以文化转向、理论渗透、学科整合为特点,向两个方向拓展:其一,不
维多利亚时代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殊阶段,而托马斯·哈代创造力最鼎盛的时期就处于维多利亚时期。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的命运表示出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上的屋子》三部曲进行了分析。作者的双重文化身份和殖民地主题使她的作品具备了典型的后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