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题材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多样性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在隋唐独立成科,主要以自然气象以及山水林石为表现题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影响下,山水画家们进行创作时都会和所描绘物象的地域产生直接联系,山水画作品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深刻地表现物象的地域性特征从而营造意境,状物抒情,以表现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关系,从而把对丰富多彩自然景色表现转换成人文情怀的表达。
  漓江成为山水画题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它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而被广泛关注。齐白石、黄宾虹等山水画名家先后游历桂林并写生,之后据此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桂林成为当时抗日文化活动的大后方,大批画家如关山月、傅抱石等客居桂林,在描绘抗日宣传画呼吁民族觉醒的同时还以漓江为题材进行山水画创作,其中也包括很多本土画家如阳太阳、马万里等也投身于表现漓江的山水画创作中,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文化艺术活动的甦醒和活跃,越来越多的画家如李可染、白雪石等也来到桂林选择以漓江作为创作题材,以漓江为题材的山水画丰富了二十世纪山水画的表现样貌,推进了山水画的现代性变革和演进。
  从上个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水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其中色彩作为本世纪山水画变革的重要内容而被重视并普遍运用,从而出现了漓江题材山水画作品中色彩运用具有多样性这一现状。由于画家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修养的异同,导致在以漓江为创作题材的山水画中出现了风格不同、面貌各异的特点,这些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丰富了画面,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情感。
  笔者以漓江题材山水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来研究山水画家们在进行漓江题材山水画创作时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漓江题材山水画色彩运用呈现多样性的现状。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从桂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两个方面的因素来论述漓江流域成为山水画题材的成因,并探究漓江题材进入山水画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第二部分,从源于传统和中西融合两种表现类型来论述漓江题材山水画中的色彩表现方式。第三部分,结合山水画家的漓江题材代表性作品来具体分析其中色彩运用的多样性,主要分为主观性色彩、装饰性色彩、象征性色彩以及抽象性色彩四大类型来进行论述。第四部分,结合笔者的山水画创作中色彩的运用实践来论述色彩运用对于笔者的启示。
其他文献
在句法与语义研究领域,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两大阵营早就存在着纷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Chomsky“句法自治”理论(Autonomy of Syntax)伴随其生成语法理论经历了“语义缺席--解释语义--语义紧缩--模块论阐释--方法论自然主义阐释”五个阶段的发展轨迹。无论哪个阶段,乔氏所坚持的基本观点仍然不变:句法是一个独立的(self-contained)、自治的(autonomous
学位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 1892-1973)是一位多产作家,她的一生完成了百余部作品,其中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戏剧等。她的作品不仅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等至高荣誉,还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她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她同时拥有“美国”和“中国”两个故乡,她既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但也可以说,她哪国人都不是。作为作家,她用自己的笔尖和特有的语言,向世界
学位
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文学样式,小说通常是由虚构的人物,事件或场所组成,也就是说,并非严格基于历史或事实。每一部小说都会选择特定的角度进行叙述,譬如最简单的两种叙述模式——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这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可能会对小说文本的解读及小说的欣赏效果产生不同影响,读者由此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响也不尽相同。另外,除人称视角外,小说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聚焦”方式来呈现相同的场景片段——譬如可以从故事人
翻译是一项既古老又不断发展创新的人类行为。它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为终极目的,以实现文本意义的再生为根本任务,以译者能动的符号转换活动为主要手段。翻译实践涉及的诸多因素,无论作为广义翻译主体的译者、作者、赞助人、读者,还是影响翻译活动的语言文字、权力话语、伦理观念、文化语境,均与文化记忆息息相关。具体至文学翻译,他者的文化记忆构成翻译主体作用的对象,并在译者个体记忆与译入语文化记忆的双重规约下接受“异
学位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是20世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小说创作艺术与批评理论研究的紧密融合,努力表明文学文本意义的无限可阐释性,把文本视为“有生命的机体”,并提出了小说的“晶体模式”这一概念。晶体小说是一个结构严密、有秩序的文本系统,同时又具备复杂的自我编制功能。晶体小说结合了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精髓,以有限的形式折射出无限的、
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翻译实践中,袁可嘉始终将翻译、创作、治学统摄于一体,强调译文语言、形式、内容的整体协调及正、副文本的整体关联,凝结了兼顾宏观与微观的整体翻译思想,推出了对社会、文化、创作有整体效用的译作,因而有必要以“整体性”为线索开展袁可嘉翻译的系统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卢卡奇、毛泽东、詹姆逊、泰特勒、卡特福德、费道罗夫、阿皮亚的思想理论,本文尝试建构了整体翻译论,含以下五个要义:翻译
学位
本文通过民族志课堂观察研究方法探讨了越南学生初级汉语课堂互动特点、互动与语言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关系以及自我族群意识如何影响越南学生跨文化沟通倾向。首先,笔者从课堂观察的八节课语料中重点筛选出跟越南学生言语行为互动有关的内容部分,对越南学生与教师互动,包括回应教师提问、回应教师纠错反馈、主动提问、主动发言以及生生互动等项目进行统计、分类、分析与总结出越南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特点;其次从语言认同与文化认同
南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电商也得到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越南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可达100亿美元,平均每人网上消费预计达350美元。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建议,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国家应制定并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基础和政策;注重投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过程提供协助;加强国家供应链与地区供应链的对接力度等。对于电商发展而言,用户口碑、体验价值等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电商
学位
山水画独立出现的千百年来,建立了健全技法体系。透视方面,北宋画家郭熙及韩拙分别提出了“三远法”,成为解决山水画空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其中,韩拙的“阔远法”,对于全景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营造山水画的宏大气势起到了重要作用。“阔远”出自于韩拙《山水纯全集》:“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阔,疏也”“疏,大也”“广,阔也”“大以配天,广以配地”。关于“远”,周积
学位
文章首先是以桂林龙隐岩、龙隐洞石刻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龙隐岩(洞)摩崖石刻的概况、书法发展情况、作者类型、书体、文化价值和对本人书法创作的启发等六个部分介绍其特点,探索桂林龙隐岩(洞)石刻的渊源。龙隐岩(洞)石刻闻名全国,素有“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之称,而桂海碑林的主体就是龙隐岩和龙隐洞。所以龙隐岩(洞)体现出来桂林石刻的精华,并且此地还建了一座博物馆。文章通过对石刻上的文字信息和有关龙隐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