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裸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美学特征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w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国画裸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美学特征》为题,集中讨论中国绘画中的“裸体”问题。相较于西方的裸体艺术,中国绘画中的裸体问题表现得复杂而又耐人寻味。首先,在中国文化传统之中,正统的以社会上层、文人为代表的庙堂文化与在野的社会底层、大众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两者关于裸体的认知态度迥然不同。受到正统庙堂文化影响的中国古代绘画史,几乎不曾以单纯的裸体作为审美对象,与之相对,人体的裸裎与袒露,在颇为丰富的民间艺术中却并不鲜见。这是中国文化史极为独特一个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可以从新的角度审视传统审美心理以及相应的美学观念。其次,近代李叔同、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人开始了溶合中西技法的裸体绘画创作,在今天,一种可以和西方人体绘画艺术对话的中国水墨画裸体风格正在形成。在古今中西的对比中,此新兴的裸体绘画风格,不仅凸现了一些典型的中国画特征,而且也显示了中国传统绘画,以现代性为总体特征的社会实现与新变成为可能。  在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是对与本论文有关的内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当代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并做出了初步的辨析。综述的目的,是希望搭建一个可以达成共识的研究平台。综述分三个部分:“关于裸体艺术的几个焦点问题”,其内容是展现“裸体艺术”的复杂性;“裸体与中国传统”部分,是说明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裸体艺术几乎被看作一个空白的话语背景;“本文的线索”的部分,主要是说明“人体”、“身体”和“裸体”的区分与意涵。绪论的另一个内容,是提出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并对研究所持的态度及方法、做出说明。  论文的探讨,分成三个章节进行。在第一章中,对中国绘画史中鲜有记载的在野艺术进行考察。以“裸体”的显现为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民间如何表现裸体,而裸体又具有怎样的实际意义。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民间,“裸体”基本上是一个对裸体隐秘的彰显,裸体作为一种题材因素存在,而不只是一种单纯审美的形式因素。“裸体”在绘画史以外的存在,是和古人的审美理想以及对于绘画的美学功能的理解有着决定性的联系。  第二章对中国文化史中的几个关键点及中国绘画史中有关论述,采取了一个新的角度进行考察。以“裸体”的遮蔽为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绘画史中“裸体”是如何被遮蔽,而裸体的遮蔽又具有怎样的实际意义。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裸体”基本上是一个被“遮蔽”的在场,“裸体”被“人物”所代替。由古代绘画进入古代艺术美学及文化观念的领域,对古代思想观念世界中的人体功能及构想进行发掘,从而对绘画艺术中的有关“象”“道”“儒”做进一步的理解与阐释。这一章的内容,是为第三章有关中国水墨人体以及中国画的新变等问题建立一个历史的背景。  第三章提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问题,认为水墨裸体是中国画实现现代转型的途径之一。其中裸体艺术的中国画法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在这里,不仅有时代精神内容的展现,也有可能在注入了现代性因素之后,更加继承并发扬传统的意境理想。最后,以笔者的创作实际,对中国绘画新变的探索做出说明,着重提出裸体艺术表现的“时代性”、“民族性”与“专业性”的特点。  本论文最后的“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对中国裸体艺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其他文献
洪迈是南宋文坛、政坛的重要人物,他凭一己之力编写出了小说史上规模最大的志怪小说集——《夷坚志》,并通过《夷坚志》的序言阐述了自己对小说的看法。本文主要从《夷坚志》的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飞翔”书写是一个重要、突出的文学现象,它既是文学家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文情怀的有效途径,又饱含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美学意义。“飞翔”书写集中出
本文是探索性的着重于语音方面的实证研究,通过语音实验、数理统计等科学手段,结合语音格局和迁移作用的研究思路,尝试构建并对比分析美语和英语的元音格局和主体分布区域,并在此
汤显祖作为我国明代中、晚期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进步的思想家和卓越的反封建斗士,是明代戏剧理论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戏剧理论上的创见对于明朝末期以及清朝戏剧的发展起
文学流派中最具世俗传奇色彩的“张腔”之所以谓之“腔”,实因此“腔”业已成为一种成型的语言流派风格。“张腔”以张爱玲其文为原型,又由不同时地的作家历经几十年的共同摹
对于现代汉语异读现象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由于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一些局限性而显得比较薄弱,本文在传统语言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调查方法,在北京市区对504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