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比较超声、纤维支气管镜及传统标准方法定位全身麻醉的小儿患者喉罩置入的效果及临床通气情况,探讨可视化技术超声定位和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用于小儿全麻患者喉罩置入气道管理的优越性。
[方法]选择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择期在喉罩通气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小儿患者90例,年龄1~10岁,体重在7~30Kg,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均分为3组(n=30),即A组:传统标准喉罩置入组;B组: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喉罩置入组;C组:超声定位喉罩置入组。观察并记录各组中患儿一般情况、喉罩置入时间、调整后正常通气的时间、首次成功率、调整定位后成功率、重新置入后成功率、气腹后5min气道峰压、喉罩放置成功后气道峰压、最低喉罩囊内压、满足通气喉罩插入后囊内注射气体最少毫升数,记录当囊内压为40cmH2O时的腹腔镜气腹压力及气道密封压,记录三组患儿术后喉罩沾血率、呛咳、恶心、呕吐、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本项课题研究所纳入的90例患儿均完成了此次试验,对所得相关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手术时长、喉罩留置时间、置入的喉罩型号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喉罩置入时间、通气时间及气道峰压比较:B、C两组喉罩置入时间分别为(51.90±6.93)s、(45.50±5.11)s,低于A组(79.93±9.83s,P<0.05),然而B、C两组喉罩调整后正常通气的时间分别为(33.70±8.41)min、(33.93±7.11)min,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37.70±10.19min,P>0.05)。B、C两组喉罩放置成功后气道峰压分别为(10.40±2.13)cmH2O、(8.40±1.87)cmH2O,气腹后5min气道峰压分别为(14.77±1.91)cmH2O及(13.43±1.98)cmH2O,两时间点的气道峰压均较A组同时间点的气道峰压(14.40±1.42cmH2O、19.60±1.83cmH2O)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喉罩置入成功率及漏气率的比较:B、C两组喉罩置入首次成功率分别为93.3%、96.7%,调整定位后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均高于A组(置入首次成功率为86.70%和调整定位后成功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漏气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10%)及A组(2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喉罩囊内压、最低气道密封压及最少注气体积的比较:B、C两组患儿满足通气的罩体最少气体体积分别为(1.06±0.18)ml及(0.81±0.15)ml,通气的最低喉罩囊内压分别为(20.73±2.99)cmH2O、(17.60±1.57)cmH2O,均明显低于A组[通气最少气体体积(2.01±0.24)ml,通气的最低喉罩囊内压(28.43±1.72)cmH2O],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满足通气的最低气道密封压分别为(19.33±2.12)cmH2O和(17.83±1.86)cmH2O,均低于A组(24.10±2.62)cmH2O(P<0.05)。C组囊内压为40cmH2O时的气道密封压为(1.36±0.20)cmH2O,明显高于A组(0.34±0.06cmH2O)和B组(0.90±0.12cmH2O)(P<0.05);而C组注射气体体积(1.12±0.23ml)也明显少于A组(2.00±0.35ml)和B组(1.41±0.29ml)(P<0.05),显示C组气道管理的优越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5.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C组喉罩术后沾血率(0%),呛咳、咽痛等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B组喉罩术后沾血率(6.67%)、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67%),均低于A组[术后沾血率(20%)、术后呛咳发生率(23.33%)、术后咽痛发生率(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小儿患者喉罩置入方法可行,效果优于传统标准方法。超声作为无创的可视化定位喉罩置入方法,对患儿刺激小、反应轻,在小儿全麻患者气道管理上更加精确,降低患儿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选择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择期在喉罩通气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小儿患者90例,年龄1~10岁,体重在7~30Kg,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均分为3组(n=30),即A组:传统标准喉罩置入组;B组: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喉罩置入组;C组:超声定位喉罩置入组。观察并记录各组中患儿一般情况、喉罩置入时间、调整后正常通气的时间、首次成功率、调整定位后成功率、重新置入后成功率、气腹后5min气道峰压、喉罩放置成功后气道峰压、最低喉罩囊内压、满足通气喉罩插入后囊内注射气体最少毫升数,记录当囊内压为40cmH2O时的腹腔镜气腹压力及气道密封压,记录三组患儿术后喉罩沾血率、呛咳、恶心、呕吐、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本项课题研究所纳入的90例患儿均完成了此次试验,对所得相关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手术时长、喉罩留置时间、置入的喉罩型号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喉罩置入时间、通气时间及气道峰压比较:B、C两组喉罩置入时间分别为(51.90±6.93)s、(45.50±5.11)s,低于A组(79.93±9.83s,P<0.05),然而B、C两组喉罩调整后正常通气的时间分别为(33.70±8.41)min、(33.93±7.11)min,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37.70±10.19min,P>0.05)。B、C两组喉罩放置成功后气道峰压分别为(10.40±2.13)cmH2O、(8.40±1.87)cmH2O,气腹后5min气道峰压分别为(14.77±1.91)cmH2O及(13.43±1.98)cmH2O,两时间点的气道峰压均较A组同时间点的气道峰压(14.40±1.42cmH2O、19.60±1.83cmH2O)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喉罩置入成功率及漏气率的比较:B、C两组喉罩置入首次成功率分别为93.3%、96.7%,调整定位后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均高于A组(置入首次成功率为86.70%和调整定位后成功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漏气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10%)及A组(2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喉罩囊内压、最低气道密封压及最少注气体积的比较:B、C两组患儿满足通气的罩体最少气体体积分别为(1.06±0.18)ml及(0.81±0.15)ml,通气的最低喉罩囊内压分别为(20.73±2.99)cmH2O、(17.60±1.57)cmH2O,均明显低于A组[通气最少气体体积(2.01±0.24)ml,通气的最低喉罩囊内压(28.43±1.72)cmH2O],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满足通气的最低气道密封压分别为(19.33±2.12)cmH2O和(17.83±1.86)cmH2O,均低于A组(24.10±2.62)cmH2O(P<0.05)。C组囊内压为40cmH2O时的气道密封压为(1.36±0.20)cmH2O,明显高于A组(0.34±0.06cmH2O)和B组(0.90±0.12cmH2O)(P<0.05);而C组注射气体体积(1.12±0.23ml)也明显少于A组(2.00±0.35ml)和B组(1.41±0.29ml)(P<0.05),显示C组气道管理的优越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5.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C组喉罩术后沾血率(0%),呛咳、咽痛等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B组喉罩术后沾血率(6.67%)、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67%),均低于A组[术后沾血率(20%)、术后呛咳发生率(23.33%)、术后咽痛发生率(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小儿患者喉罩置入方法可行,效果优于传统标准方法。超声作为无创的可视化定位喉罩置入方法,对患儿刺激小、反应轻,在小儿全麻患者气道管理上更加精确,降低患儿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