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经伤椎单侧和双侧置钉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经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数据。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受伤的椎体节段,评估椎体骨折类型及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确认受伤椎体双侧椎弓根均完好,椎管占位不超过1/3、无神经损伤症状,均为两周内的新鲜骨折。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侧经伤椎固定组(A组)和双侧经伤椎固定组(B组)。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伤椎Cobb’s角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相关参数比较:单侧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94.55±8.09)min;出血量(298.18±16.51)ml。双侧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97.71±4.84)min;出血量(308.57±17.91)ml。组间相关参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参数比较:(1)单侧伤椎置钉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为(49.31±3.89)%;术后1周复查改善到(94.95±1.44)%;术后1年时为(92.77±1.39)%;术后1周、术后1年时同术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术后1年的椎体高度比与术后1周时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伤椎置钉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为(50.19±4.01)%;术后1周复查改善到(94.49±0.10)%;术后1年时为(93.32±1.27)%。术后1周、术后1年时同术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术后1年的椎体高度比与术后1周时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时伤椎前缘高度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伤椎置钉组术前Cobb’s角为(21.39±1.38)°;术后1周复查改善到(3.15±0.74)°,术后1年时为(3.55±0.73)°,术后1周、术后1年时同术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术后1年时的角度与术后1周时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伤椎置钉组术前Cobb’s角为(21.56±1.41)°;术后1周复查改善到(2.86±0.57)°,术后1年时为(3.14±0.60)°。术后1周、术后1年时同术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术后1年时的角度与术后1周时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时Cobb’s角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椎体骨折,伤椎单侧置钉可以达到同双侧置钉同样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复位伤椎,还能长期维持椎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