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琴(Dulcimer)是起源于中东地区和波斯古国的击奏弦鸣乐器。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随着我国和西亚、东非间日趋密切的往来,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流行于广东一带,后逐渐传入内地。四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扬琴艺术已发展成为世界扬琴三大体系之一。在民族乐器中,扬琴有“中国的钢琴”之美称,它在中国真正得到快速发展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这五十年。1959年,中央民族广播乐团杨竞明先生开始对扬琴这件乐器进行了不断的改革,这对促进北京乃至全国扬琴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传统扬琴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直接促进了扬琴的作品创作和演奏技巧。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扬琴专业教育代表了北京乃至全国扬琴教育的最高水平。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其扬琴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全国扬琴艺术的中心。北京作为现代扬琴在中国的发源地,它的扬琴发展史就是一部当代中国扬琴艺术史的缩影,代表了中国扬琴的风格。近几十年来北京汇集了全国的很多扬琴人才,不仅使扬琴的教学迈向了规范化教育的过程,并产生了大批现代专业扬琴演奏者。1982年3月7日,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扬琴研究组。改革开放以来,中外音乐交流愈加广泛,中国扬琴家频繁出国访问演出。2005年10月,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在北京召开,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与表演学科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扬琴艺术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历史沿革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在专业音乐教育界,还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影响,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扬琴音乐理论体系尚有一段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工作。目前,比较系统的地对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理论进行过研究的有:赵艳芳的《从洋琴到扬琴》,项祖华的《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谢晓滨的《简论中国扬琴艺术之发展》等文章。在本文当中,力求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北京的政治、历史因素及各个时期的扬琴演奏、教学、科研、创作和制作等诸方面特点,对北京扬琴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有所突破。本文立足于北京,所论即是叙述明末清初至今,北京扬琴发展的历程,以对北京扬琴艺术发展史的梳理为基础,尝试分析与总结在国际大环境下的北京扬琴音乐的特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扬琴艺术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音乐史学的丰富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