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我国初中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以分科课程形式设置,它们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生物运动规律,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分科课程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为此,本文立足于化学课程,分析其与物理、生物等初中科学类课程在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交融状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三种交融性知识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以期能在现有初中分科课程的基础上促进学科间的交融,能对初中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养成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做出微薄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科学类课程交融性内容贯穿于整个初中科学教育过程中,涉及到概念、原理、STSE、物质知识、实验和科学探究等多个维度。2.概念性的交融性内容大致可以归为“物质状态变化”、“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和“社会生活”四部分。化学与生物交融概念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而物理与化学的交融点则分布比较平均,其中“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物质构成”两个方面交融点稍多一些。在时序方面,化学与生物的交融主要分布在生物七年级上、下两册,与物理的交融主要分布在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3.在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物质变化理论与物理学科的物态变化理论、声学理论、功与能理论存在交融;与生物学的生物体结构层次理论、生物与环境理论等有多个的交融点。三门学科在原理性交融的形态上具有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4.在STSE内容的交融方面,化学与生物学科在生理、健康、环境、化学肥料与作物生长等方面交融较多,而与物理学科的交融主要体现在材料、能源、环境等方面。5.虽然三门学科都设置了大量探究实验内容,可学科间直接发生交融的实验数量很少,但探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的交融量很大,尤其是控制变量方法,是三门学科探究实验中使用最普遍的手段。6.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交融性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在教学中对交融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则能促进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本课题根据交融性内容的特点、学习要求和初三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了目标确定的适宜性、内容选择的真实性、活动设计的探究性、评价内容的应用性的交融性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化学学科为中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三种交融性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