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生六记》是清代墨客沈复的一部水平极高影响巨大的自传体散文,文坛称之为“小红楼梦”,是具有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原作者以简洁朴实的笔调追忆了他与妻子陈芸间相濡以沫、闲云野鹤般的夫妻生活及其对世事沧桑的体悟。此书文辞朴素率真、情深心挚、不拘俗套,在清朝笔记体文学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回顾以往对《浮生六记》的研究,从文化或文学等角度出发的关照居多,且大多局限在语言层面上。本文选用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和文化翻译理论——模因论,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汉语典籍的英译问题。根据模因论,宗教文化的英译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文化模因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差异传播到英语国家的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及思想意识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浮生六记》行文间处处折射出“老庄”及“孔孟”的处世哲学。书中所述人物身上也体现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并深深地反映在他们的伦理道德、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并内化成一种文化心理和个性。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模因论可以更好地诠释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传递现象,更全面真实地向西方读者展示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思想信仰。 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研究,探讨了宗教文化模因的翻译和传播过程,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进行了重新定义;通过有效对比分析《浮生六记》三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其产生的文化传播效果,笔者提出,宗教文化作为反映一个民族特殊文化心理的存在其英译策略应首推异化法。只有保证文化模因复制的速度、信度和长度,使其在英语文化环境中成为强势模因,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得到最广泛的传播,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在世界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