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圈的时空情境特征研究 ——基于“新”时间地理学的视角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z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使得老龄人口的研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近年来,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圈”规划得到政府与规划领域的关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明确指出亟需重视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生活和社会服务条件和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我国各类学科都逐渐认识到了老年人和老龄化研究是重要性,地理学提出“老龄化地理学”研究,指出地理学中老年人时空间行为、老年友好型设施配置等话题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生活圈”的概念起源于日本,关于老龄化生活圈的研究较为成熟,而我国相关研究较少,仍有一定探索空间。生活圈类似于居住区和居住空间的概念,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时空尺度属性。生活圈的本质是从居民活动空间的角度了解城市活动的运动系统、区域空间结构和系统的内涵。人文地理学中关注老年人空间行为及养老设施配置的研究并不少见,为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老龄化规划与治理的理论思路。但大多数行为研究成果均围绕个体的行为特征,对家庭的影响仍不够重视。老年人处于人的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十分重视家庭。时间地理学是研究个体非汇总行为的重要理论方法,强调他人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新”时间地理学研究视角从“家外”转向“家内”,关注家庭的组合制约对个体活动的影响,为老年人时空间行为与老龄化生活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因此,本文着眼于个体非汇总行为,从老年人家庭生命周期的差别入手,探讨生活圈与老年人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上,采用时间地理学的活动分析法与日志调查获得个体时空间行为数据,共收集有效问卷261份。案例地则西安市3个社区为案例地,社区属性分别为单位福利社区、商品房社区和城中村。研究内容主要有:(1)从日常情境、地理情境与社会情境三方面明晰老年人在不同尺度生活圈内的时空间行为特征;(2)探索工作日与休息日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情境差异;(3)剖析老年人时空间行为的影响因素;(4)对老龄化生活圈提出规划与管理建议。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家庭生命周期的影响,老年人所处的情境存在差异:(1)就日常情境而言,独居老人与空巢老人缺乏家庭成员的制约,活动自由,因此活动链特征比较破碎,多核与双核家庭老年人受到家庭成员的制约较大,不同活动的分工明确,因此活动链更加具有规律性;(2)就地理情境而言,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老年人在出行距离上呈现出明显差异,独居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多在“十分钟生活圈(500米半径)”以内,空巢、多核与双核老年人则多在“十五分钟生活圈(800米半径)”内活动;(3)就社会情境而言,空巢老年人与多核家庭老年人经常与家庭成员共同出行和活动,独居老年人对邻居和朋友更加依赖,双核家庭老年人活动同伴多样;(4)样本在工作日(周一)与休息日(周日)的情境有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在时间上反映出的差异对老年人行为有较大影响。结合访谈与数据分析结果,研究认为老年人日常生活行为的差异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分别是人际因素、空间因素与文化因素,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交织,最终对老年人时空间行为产生影响。最后,文章针对老龄化生活圈规划提出了3点建议:(1)重视“五分钟生活圈”的老年服务设施配置,因为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五分钟生活圈”内就能得到满足;(2)关注老年人家庭的生命周期与生活圈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家庭类型的老年人的生活圈半径配置相应的设施;(3)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4)充分考虑社区类型,合理地进行老年友好型设施规划。
其他文献
城市社区资源的可接近性研究是新人本主义在城市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的最终目标。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陆续出现中高收入阶层纷纷逃离中心城区、绿地及公园等“高尚-骄傲序列空间”被封闭化等现象,导致城市富裕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产生空间隔离,进一步加速了富裕阶层对城市资源的掠夺,这使得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社区空间逐渐边缘化、居民幸福感下降,社区生活空间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而纪录片则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一个重要媒介,纪录片字幕翻译也因其消除语言障碍的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报告以作者对英文纪录片《生铁鲍勃·1938年达尔富拉姆事件》的翻译实践为基础,总结并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字幕类型可分为:画面字幕、同期采访和解说词。根据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不同的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及功能。画面字幕和解说词的主导文
为了推广汉语,中国政府往世界各地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大部分为在读研究生或本科生,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生活经验都不够丰富,但是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教师会产生哪些情感因素、产生这些情感因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在泰东北地区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法对在泰东北地区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调查,了解在泰
本文选取作者在陕西金周建筑劳动有限公司的口译项目作为实践报告,旨在解决该项目中非英语母语发言人以及建筑领域相关的问题。针对第一次口译任务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对策略来解决问题。在吉尔口译模型指导下,作者在第二次口译任务中验证了该策略。通过问题分析,发现与英语非母语发言人相关的问题主要为产出不流畅以及信息遗漏。与建筑领域相关的问题为信息不准和信息冗余。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吉尔口译模型的指导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各种文化都在与其它优秀民族文化紧密的交融中,在时代的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推动下也展开了全面的交流,并且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需要,不仅仅是世界需要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更需要“走出去”,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心理状态、风
越来越多不同母语的人学习汉语,以英语为母语人学习汉语时一定也会遇到问题,在进行汉语篇章学习时,很多问题出现在汉语话题链的衔接上。本文以BCC语料库中的英语母语留学生的作文材料作为语料基础,通过对留学生中介语语篇中的话题链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讨其在进行汉语话题链组织中出现的偏误,并在此基础上将语料中的话题链进行分类,在不同类别的小句之间寻找规律,探讨高级汉语水平英语母语学习者创作的不同类型汉语话题
教师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在二语习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教师反馈语作为教师话语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是师生互动的工具,还密切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对学生起着支架的作用。但在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较少关注反馈语的支架功能。基于此,本文以支架理论为主要依托,同时兼顾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互动理论,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初中英语新手教师课堂反馈语对学生的语言、情感以及认知发展有
词汇是语言的中心,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学习者至关重要。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一般来说,词汇教学的过程分为:呈现、操练和应用。呈现作为学习者学习词汇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图片呈现、词汇表呈现、语篇呈现等。而对于学习者词汇知识掌握水平的测试,就涉及到对于词汇能力的考察。词汇能力是指学习者对于词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可以说,词汇呈现方式和词汇能力作为词汇
如今,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普及,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英语学习环节必不可少的写作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写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用目标语进行自我表达的能力。基于错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本研究运用了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旨在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即:1)母语负迁移现象对初中英语写作错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本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不可避免涉及到语言背后的文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是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学生来讲,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句法、题材、文章体裁等方面,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也是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因此,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