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3D打印的PLLA支架进行骨膜牵张成骨的可行性,联合自体BMSCs,研究不同孔隙的牵张装置对骨膜牵张成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修复大块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取新西兰大耳白兔BMSCs,在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多向诱导分化鉴定。根据填充率的不同,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打印三种不同孔隙的PLLA牵张支架。通过扫描电镜、CCK8法以及力学测试仪器等检测支架的结构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132、815719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D打印的PLLA支架进行骨膜牵张成骨的可行性,联合自体BMSCs,研究不同孔隙的牵张装置对骨膜牵张成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修复大块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取新西兰大耳白兔BMSCs,在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多向诱导分化鉴定。根据填充率的不同,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打印三种不同孔隙的PLLA牵张支架。通过扫描电镜、CCK8法以及力学测试仪器等检测支架的结构、毒性和力学等方面的特性。在兔的颅骨上建立体内生物反应器,根据支架孔隙的不同将实验分为三组,分别使用不同孔隙的PLLA支架牵张兔的颅骨骨膜,每组均注射兔自体BMSCs,牵张完成8周后取材,对牵张区域的颅骨进行显微CT扫描,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和分析。结果:全骨髓培养法获取的兔BMSCs具有良好的增殖和分化能力。3D打印的可降解PLLA骨膜牵张支架具有较小的毒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然而随着填充率的降低,支架的孔隙逐渐增大,力学强度却逐渐减弱。体内实验表明不同孔隙的支架均可以满足牵张兔颅骨骨膜的要求,取材后显微CT和HE染色显示,随着骨膜牵张成骨装置孔隙的增大,新生骨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逐渐增高,主要表现为新生骨骨量、骨密度以及骨小梁厚度的增高。另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材料孔隙的增大,OCN和CD31的表达也逐渐升高,表现为新生骨在分化上更加接近皮质骨,新生骨血管化程度的增高。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打印的可降解PLLA支架作为骨膜牵张成骨装置具有可行性。在力学条件范围内,联合自体BMSCs,增大牵张支架孔隙有利于促进骨膜牵张成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po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儿童胰胆管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针对2008年至2016年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接受ERCP诊治的16岁以下患儿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并分析ERCP适应证、术中诊断、操作治疗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202例患儿
目的:评估三联根除疗法对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方法:应用高通量Illumina法对29例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应用三联根除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的粪便样本细菌16S r RNA基因的V3区进行深度测序和分析,从而探讨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应用根除疗法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变化。结果:对29个研究对象的58份粪
目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如半侧颜面部萎缩其造成的颌面部大范围骨及软组织缺损,对口腔颌面部功能与美观均造成严重影响。脂肪干细胞以其高成骨、成血管性能在再生医学领域得到广泛认可。锶、硅等离子对骨组织的形成和矿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次实验旨在探索Sr5(PO4)2Si O4生物陶瓷对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成血管性能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材料学方法制备Sr5(PO4)2Si O4生物陶瓷;以β-磷酸三钙为对照
研究背景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是50岁以下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症状不一,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约占到前列腺炎的90-95%。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多元因素能够更好解释疾病。病因的中心可能是感染、炎症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异
血管内膜增生是很多临床疾病的病理过程,比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血管损伤后血管会进行重塑而使内膜肥厚,因而会造成管腔的狭窄,在这个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起主要作用,而目前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主要策略是抑制VSMCs的增殖。研究发现抑制Smad3的表达可以抑制VSMCs的增殖、减少胶原的分泌从而抑制内膜肥厚,说明抑制Smad3表达是防止再狭窄的一个有效策略。我们之前的研究将聚乙烯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在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中,CD26阳性(CD26+)和阴性(CD26-)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的表达差异,利用CD26分子特异性抑制剂对瘢痕疙瘩CD26+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作用进行抑制,期望在细胞水平确定瘢痕疙瘩治疗中的靶细胞群,并为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1.利用流式分析技术,以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脑梗死占所有脑卒中的80%,致残、致死率都极高。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公认的脑梗死高危因素,多引起脑部大血管栓塞,造成较重的大面积脑梗死。为了降低由AF引起脑梗死的发生率,AF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AF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不在少数,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潜在出血风险,一旦发生急性脑梗死,他们的梗死
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和蛋白酶体作为细胞内重要的信息传递因子和蛋白降解调控分子,与淋巴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本论文分两个部分对cAMP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4-Chlorophenylthio)adenosine 3’:5’-cyclic monophosphate,8-CPT-cAMP)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两种不
研究目的:建立增强现实辅助的颅面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模型外科、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的研究,验证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颅面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增强现实辅助系统和独立知识产权的机械臂系统构成。其中增强系统系统由摄像追踪系统Micron Tracker、成像显示系统n Visor ST60头盔式显示器及Artoolkits增强现实软件组成,机械臂系统由本研究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孕前6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内(围孕期)父母的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小耳畸形(non-syndromic microti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频数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0-12岁单纯性(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及同年龄段因外伤、发热等疾病同期就诊于本院及国内其它地区共13所三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