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故事,不同的启示——成长小说视角《啊,拓荒者!》与《智慧的获得》之比较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美国著名女性作家薇拉·凯瑟和澳大利亚著名女性作家亨利·汉德尔·理查森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她们的作品《啊,拓荒者!》与《智慧的获得》都描述了少女成长的过程。凯瑟的拓荒小说之一《啊,拓荒者!》描写了拓荒女性一生不断地追寻自我,在克服种种自然与人为的困难后,在大草原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探讨了青年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责任与幸福的关系。“成长”一词贯穿了全文,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而理查森的《智慧的获得》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历经曲折,从一个纯真开朗的女孩逐步转变成一个世俗和虚伪的成年人,并获得了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智慧”。实际上也体现出了个体成长与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凯瑟的《啊,拓荒者!》与理查森的《智慧的获得》均符合成长小说的特点,但是她们所侧重的女性的成长却不相同。凯瑟赞扬女性拓荒者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坚韧不拔的拓荒精神,而理查森则强调女性的性格发展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两位女主人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成长结果:一位是积极向上、勇敢坚强的拓荒女性;一位是失去天真、世俗虚伪的社会女性。因此,本文通过成长小说的主题,包括成长主题、自传性和顿悟说,与成长小说的结构和启示,包括成长基本模式、成长引路人和开放式结局这几方面在《啊,拓荒者!》与《智慧的获得》中的体现,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探讨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同样的成长故事却给人以不同的启示。
其他文献
学位
《论语》,被西方人称作是中国的《圣经》,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是中国儒家的经典。其中,仁义礼知信是极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概念。本文选择这五个核心
福兰克·兰特利基亚的自传《夜之刃》的出版,标志着这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开始小说创作。《刀手》是他第一部虚构性小说作品。小说记叙了主人公理查德的生活一步一步走向自我
全球化现象是多个学科和实践应用领域所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主题。随着世界多个自由贸易区的设立,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的全球化,愈加得到学者和研究者的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许多地方和部门还从领导机关中选派大批干部到农
虹影的《上海王》讲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乡下丫头被卖到上海的经历,她为了摆脱旧社会的束缚而不断地进行抗争,最终成为拥有女性自我追寻意识的“上海王”。凯特·肖邦的《觉醒
当今社会,商业广告随处可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扩张,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尤其是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出口
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发表于1961年,被认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自发表以来,这部小说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先前的研究大多从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阐释其主题
政治演说是政治家在公众场合对国内外事务表明立场和观点的重要手段,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裁,政治演说谋篇布局严谨,语言极富感染力,受到国内外社会学家、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非简单的语言之间的转换。他把翻译定义为“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