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犯基本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在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讨论转化犯这一新的罪数形态所引发的问题以及作者写作该文的目的.并希望通过对转化犯基本问题的探讨,来完善这一理论问题.第二部分:转化犯的概念;这一部分分为三节.第一节是"转化犯"、"准犯"和"追并犯"三个概念的辨析.第二节是转化犯概念的论争.在第三节,作者提出转化犯的概念.第三部分:转化犯的构成特征;这一部分分为五节,主要分析了转化犯的构成特征.第一节是关于转化犯成立的条件.即基本罪的成立是犯罪发生转化的前提条件.第二节是转化犯的转化本质.即犯罪性质的转化是转化犯的核心内容,且转化犯是重罪向轻罪的转化.第三节是犯罪转化的原因.即特定的、法律规定的条件的发生是犯罪发生转化的原因.第四节是转化犯的法定性.即转化犯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第五节是犯罪转化的法律后果.即犯罪发生转化之后,必须按转化之罪定罪处罚.第四部分:关于中国现行刑法中转化犯的思考;这一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中国现行刑法中转化犯之立法检讨.主要从刑法典内部的协调性和转化犯成立的理论根据两方面对现行刑法中的犯罪转化的立法例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在中国现行刑法典中,有些立法例不适合规定为转化犯.第二节是探讨关于转化犯在中国刑法中的立法价值.第五部分:转化犯疑难问题研究;这一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关于转化犯在罪数形态理论中的地位的分析.认为转化犯是介于典型的一罪和典型的数罪之外的一种罪数形态,和想象竞合犯、吸收犯、牵连犯等犯罪形态一样,属于罪数不典型的一种.第二节是转化犯和其他罪数形态(如包容犯、牵连犯、吸收犯以及结果加重犯)的比较.通过比较,将转化犯与其他几种犯罪形态区分开来.
其他文献
耶林关于"缔约过失"的发现,为如何规范社会生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将德国普通法源的罗马法作扩张解释,冲破了罗马法以来的契约理论框架,使缔约阶段不因缺乏合意而脱离司法的干预.其价值在于,将契约自由原则受制于交易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将社会利益的衡量纳入契约的法律价值判断中.不仅对德国民法典及其他大陆法系国家,而且对英美法系国家、世界公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比较各国立法、判例、学说,并参照中国的实际
该文以挪用公款罪为研究主题,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以对策指导性、实务性而非纯理论分析为重心,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进程为背景,对理解和完善挪用公款犯罪立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回顾中国刑事立法的历程,尽管刑法理论与实务对挪用公款罪的研究成果众多而且有比较深入的讨论,但是,由于有关的刑事规范的欠缺和法条关系的复杂化,有关挪用公款罪的定罪处罚出现了的诸多问题和疑惑,在司法实践当中,
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精确评估陆地生物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精确评估陆地生物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多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之间存在差异。2.生物量样点布置有待优化。森林生物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精确估测森林生物量可以为政府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因此,以中国森林生物量的评估为例,探讨多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差异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文章的开端部分,作者对损害精神赔偿制度的相关概念及历史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首先从精神、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等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特征、性质、功能以及建立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然后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进行简单回顾.从古代法的萌芽时期经由近代法的形成时期,一直到现代法的完善时期,对一些国家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简要说明,最后对中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学位
信息技术凭借其多样化的功能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声影图文的展示功能,让语文知识能够在生动、有趣、真实、鲜活且富有魅力的情境之中呈现出来,赋予了课堂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本文结合具体实例,着力探讨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趣化课堂教学情境、充实课堂教学容量、拓宽学生认知视野,进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最优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滥用职权罪是1997刑法新增的一罪名,随着理论研究和司法适用的不断深入,有关该罪的一些问题,争论激烈,观点纷呈.该文对滥用职权罪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推进这一课题的法学理论发展,以便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全文由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约40,000字,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滥用职权罪的危害并对滥用职权罪的立法进程进行了追溯.正文的第一部分:滥用职权罪主体的界定,关于滥用职
中国1997年《刑法》中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围绕这一犯罪中的具体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该文主要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若干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作者在简要介绍了境外反黑社会犯罪立法情况和值得中国借鉴的一些立法和司法经验,并结合中国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刑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即增设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增设参加境外黑社会组织罪和入境从事黑社
该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理论渊源与立法沿革.首先从秩序、成文法和刑法机能的角度论述其理论及实践问题产生的机缘.其次,对西方与中国有关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理论进行一番梳理,以期对下文的研究做好必要的铺垫.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概念与开放的构成要件.首先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概念进行辨析,在与作为犯、不作为犯的分类、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规范结构中探求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概念.其次对
学位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中国1979年刑法分则第八章所增设的新罪名,该罪名的设立是中国针对当前私分国有资产现象普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状况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国有资产的法律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不配套,思想认识不统一,造成了此类案件的成案率低、查处难度大的局面,使这一罪名形同虚设.该文对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界定、私分国有资产罪客观方面的认定、私分国有资产
侵占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行为,但对于中国刑法而言,却是一个新生的罪名.该文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结合中外刑法学者关于侵占罪的研究,对侵占罪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就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建议.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侵占罪产生的经济基础、中国刑法中增设侵占罪的现实意义及侵占罪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的争议等,并对侵占罪的本质进行了归纳.正文共分为五节.第一节论述了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主要分析了"代为保管"、"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