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参与式观察法等,分析流动儿童少年体育公益活动发展现状及探讨体育公益活动篮球项目的生存环境、发展方向;确定了影响篮球公益活动的因素,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篮球公益活动为广州市民办学校提供公益性资金和体育物资援助,提升了广州市民办学校体育教学软硬件建设,树立了项目学校形象。 2.通过开展各种篮球课外活动、篮球比赛和篮球训练营等,推动广州市民办学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增强流动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针对流动儿童少年开展的篮球公益活动,推动广州市民办学校素质教育发展,促进体育课程改革进程,提升了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 4.企业赞助、政府协调、学校参与的多元化活动合作方式。通过妇联儿童部地域和宣传优势,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和教育讲座,全面的促进流动儿童少年和谐发展。 5.通过开展公益性活动,促进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影响力。 6.篮球公益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应试教育阻碍了活动开展力度;篮球活动开展周期过短;比赛规则过于简单;比赛组织和后勤工作还有待提高;缺乏开展资金和物质支持。 根据广州市开展流动儿童少年篮球公益活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对流动儿童少年在义务教育中身心健康问题的关注。改变一味“求大”的推广方法,选择合适的民办学校,增加活动周期,集中人力、资金、物资创建特色基地学校。 2.充分利用企业赞助、政府的协调性以及学校的积极性,全方位、多元化促进流动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3.加大篮球公益活动的资金和体育物资援助力度,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4.建议开展篮球公益活动每所城市设立一名在职公益体育指导员,减轻省市妇联工作压力,加强活动的贯彻实施以及行使监督作用。 5.简化资金和物资的操作程序,行使市妇联的主导权和监督权,提高活动开展效率。 6.积极开发高校体育志愿者资源,保证篮球公益活动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7.项目组应增强对体育课程资源的不断创新开发,加强对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根据流动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将小学和初中分组进行比赛,不同组别采取不同比赛方式,加强比赛的监督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