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志》是西晋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张华的作品,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博物”体志怪高峰期的作品,同时与“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并且前人对于包括《博物志》在内的志怪小说大多是从文学层面进行解析,极少有从语言、文字方面进行研究的,因此,笔者选择《博物志》一书对其进行穷尽性的词汇研究。本文一共分四章对《博物志》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第一章是《博物志》单音词研究。《博物志》中共有单音词1499个,其中专有名词99个,普通词语1400个,并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介词、连词和助词将单音词分为九类:名词481个,动词649个,形容词150个,副词100个,代词29个,数词17个,量词24个,介词13个,连词18个,助词18个。第二章是《博物志》复音词研究。《博物志》中共有复音词1981个,其中复音专有名词651个。将专有名词之外的复音词分为两大类:单纯词和复合词。其中单纯词17个,包括9个叠音词和8个联绵词;合成词1313个,再依据构词方式进行划分,包括联合式346个,偏正式721个,支配式166个,主谓式19个,补充式33个,附加式10个,重叠式9个,复合式3个和成语9个。并在每一小类内部依据词类作进一步的划分和分析。第三章是《博物志》词汇历史层次研究。将所有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承古词,共2234个,又将承古词分别归属于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和三国时期,先秦时期1808个,两汉时期405个,三国时期21个;一类是新词新义,共405个,其中新词267个,新义138个,其中新词又分为三大类,即以晋代以后文献为始见例的词、以《博物志》为始见例的词和以《博物志》的同代例证为始见例的词。在每个时期的内部对单音词和复音词进行分别归纳和分析。第四章对《博物志》的研究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初步的结论。其一是《博物志》中共有3480个词语,其中单音词1499个,占词语总数的43%;复音词1981个,占词语总数的57%,这体现了复音词发展到两汉时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词汇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大,到西晋时期就已经赶超了单音词。在复音词中,合成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在合成词中联合式合成词和偏正式合成词又占了80%。其二是《博物志》中所保留下来的承古词中,先秦时期的数量是最多的,占承古词总数的80%,尤其是单音词的数量,占到承古词总数的55%,这体现了先秦时期单音词大量产生并且占有绝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