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顾生岳(1927—2012)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作为浙派人物画的卓越代表,为工笔人物画的复兴和造型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不懈努力,以其古朴凝重、高简大气的工笔人物画和用笔洗练、形神兼备的速写闻名艺坛。顾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十余年间,严谨治学、身体力行,为中国画系的教学建立了系统而完善的体系,奠定了中国画教学的坚实基础。尤其是顾先生的速写,用笔精湛、形神兼备,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生岳(1927—2012)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作为浙派人物画的卓越代表,为工笔人物画的复兴和造型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不懈努力,以其古朴凝重、高简大气的工笔人物画和用笔洗练、形神兼备的速写闻名艺坛。顾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十余年间,严谨治学、身体力行,为中国画系的教学建立了系统而完善的体系,奠定了中国画教学的坚实基础。尤其是顾先生的速写,用笔精湛、形神兼备,影响了几代莘莘学子。顾先生根据自身的经验总结了速写传神的要领,即情、意、活、速四字要则,通过实践证明,这四字要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造型基础课中,顾先生积极提倡“三写”,即速写、慢写和默写,并将其与教学所结合,符合了中国本身的艺术规律,对于提高学生造型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论文将通过对顾先生在美院任教期间的作品、著作、教案、课稿以及重要教学写生活动等进行梳理。通过现有文献材料的梳理,能够更加清晰研究意图和研究内容,借鉴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性的整理工作,探寻美院学科建设的背景,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建议。希望通过对顾先生任教期间的教学精神的总结和提炼,进一步弘扬其优秀价值,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北宋多大山大水,层峦叠嶂。宋儒强调“格物致知”,自五代以来,北宋山水画对于自然的真实再现达到了高峰,在这样的时代中,中国画是如何发展的。《溪山行旅图》中所展现的渐修式的山水画关怀,“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以“行旅”的态度来达到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但是“可行,可望却不如可游,可居。”这种“卧游”的态度,反映了封建士大夫渴望林泉,足不出户以
本论文主要汇整流传至今的魏晋南北朝小楷并对其分类,进而探讨其真伪与衍化现象,以及相关的形态和形式问题。魏晋小楷虽主要指曹魏至东晋时期文人的小楷面貌,但其源流是从三国锺繇至东晋诸贤乃至南朝文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文人真书书写体系。传世魏晋真书以《淳化阁帖》为主,可见魏晋士族的真书表现。但真书表现有法度严谨与随意之别,也有真书带有行化的倾向,因此魏晋真书可划分为:楷、真、真行三类。虽然《淳化阁帖》
蓝瑛一生的作品中,多数为设色绘画,以纯水墨绘就的并不太多,在其设色山水画中,秋景题材山水作品在其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此类作品中,蓝瑛自题落款的“秋”字作品,也不在少数,画面呈现秋景的更不胜枚举。作为“武林画派”的开创者,其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在他众多秋景山水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蓝瑛在这些秋景山水画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特别在没骨画法上更是有着独到的开创性画法。受董其昌文人绘画理论的影响,在笔墨意趣
本文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太平天国侍王府中的山水壁画《四季捕鱼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壁画原作与研读相关文献著作的方法相结合,以《四季捕鱼图》为中心,多角度地对其图像本身以及旁涉问题展开探究。太平天国壁画除了一般壁画所具有的装饰、记录、叙述等功能之外,其绘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其祈福性,它寄托了统治者的许多愿望,以一种民间式的、很直接的表达手段来达到其祈福的目的。其中,《四季捕鱼图》一组四幅图画
本文以《泰山金刚经》为主线,从清中晚期对此摩崖关注程度入手进而探析近现代书家对其接受的书学现象,引发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本文通过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近现代佛教复兴、碑学大盛及大字书写流行等背景,进而分析近现代书家接受《泰山金刚经》的成因,及《泰山金刚经》被接受的书风特点;第二章,论证近现代书家对《泰山金刚经》书风的取法与代表书家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从清中后期学者对其关注现象引入,从而评断
清代中晚期,帖学严重式微而碑学强势崛起,对清末书坛的帖学形成压倒之势并直接带动了篆隶复兴。篆书(小篆)在经过宋元明的沉寂低迷后重新达到顶峰,篆书名家星光灿烂,百家争鸣,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堪称有清一代篆书的三座高峰。吴让之和赵之谦篆书都出于邓石如篆书系统,有共同点,但他们最终的篆书面貌却截然不同,本文以邓石如为前提,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吴让之、赵之谦取法来源即对秦汉、六朝碑版取法,对邓石如取法,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活跃在扬州一带的艺术家群体以扬州画派为代表。这个群体以师造化,用我法,抒个性,尚人品为特征。其中李方膺作为扬州画派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面貌享誉当时。学界对李方膺的研究虽起步较早,但是对其“风”题材绘画的专题的研究却极少涉猎。本文以一幅李方膺的《风松图》的笔墨结构特征为切入点,探讨其以“风”为造境内容,以“风骨”为写意内涵的独特艺术风格。目前学界对于“风”题材花鸟画的专题研究涉及颇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绘画中的重要门类,顾生岳先生是浙派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对顾生岳先生进行个案研究时,笔者选取了一个新的视角:顾生岳先生工笔人物画作品的色彩语言及其时代意义。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顾生岳先生的作品及其艺术人生,探讨了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依据赋色方式分类梳理了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基本特征。而顾生岳先生作为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和融会贯通的艺术大家,他在长期的美术创作与教学中,
本文以篆刻边框和印章文字为研究对象,以古玺、封泥、汉印、流派印为例,借助图版进行详细分析,更好地解释边框对于印章整体的关系,及其在形式美方面的作用,表现。其中,对篆刻边框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选用大量图例,解析篆刻边框与文字的关系,分别从边框线条的粗细会对印章产生什么美学效果,边框与印文的搭边,边框与印文分离,界格对印章空间的的划分、边框残破所造成的美学效果等角度入手,加以分析;边框对印文影响的意
刺绣作为女红的艺术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刺绣艺术以家庭为单位的代代相传,保持了刺绣幽静闲适的创作状态,但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刺绣的创新和发展。追溯中国刺绣史的岁月长河,刺绣艺术除去装饰性,实用性等特征,也有很大一部分的书画性,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些精品绘画都展现了刺绣和绘画的结合,值得后世的人们鉴赏和研究。中国的文人画和刺绣的结合起源于晚明上海松江地区的顾绣,并影响着明清江南苏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