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温合金精密管材是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动机的血管和气管。管材多为轧制成形,为了满足尺寸精度高和组织性能稳定的要求,需要在考虑常规变形的影响因素之外,进一步研究管材的织构演化行为。GH4145合金管材作为发动机套管圈的零件,使用条件恶劣,要求合金管材具有更高的尺寸精度和组织均匀性,以满足发动机长寿命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变形量,Q值(相对减壁量与相对减径量之比),轧制道次等几个方面,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合金精密管材是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动机的血管和气管。管材多为轧制成形,为了满足尺寸精度高和组织性能稳定的要求,需要在考虑常规变形的影响因素之外,进一步研究管材的织构演化行为。GH4145合金管材作为发动机套管圈的零件,使用条件恶劣,要求合金管材具有更高的尺寸精度和组织均匀性,以满足发动机长寿命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变形量,Q值(相对减壁量与相对减径量之比),轧制道次等几个方面,研究管材的织构演化及其对尺寸精度,粗糙度和组织性能的影响机制,为制备超高精密管材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了变形量对GH4145合金管材织构、偏心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一种全尺寸新方法观察了 0~72%变形量管材的组织,发现随着变形量增加,晶体取向从随机分布向<101>//径向(RD)、<111>//轴向(AD)和<101>+<111>//切向(TD)旋转;并形成Brass、Copper、S和{123}<111>织构,且强度不断增加;加工硬化程度不断增加,变形机制发生改变,0~28%变形量时,位错在三个方向交叉滑移,39%~50%变形量时,形成滑移带和位错胞,64%变形量时,形成少量变形孪晶,72%变形量时,位错在两个方向交叉滑移。沿AD和TD加载的室温拉伸试验证明了管材的屈服各向异性,当变形量为64%时,沿AD方向拉伸,大多数晶粒中的滑移系从{111}<110>转变为{110}<001>,这与72%变形量样品沿两向拉伸时一致。当管材冷轧时,靠近内壁和外壁的优先变形区的晶粒旋转到<101>//RD取向,继续冷轧,中心滞后变形区的晶粒逐渐开始旋转。采用滞后变形区的径向长度与壁厚之比来表征变形的不均匀程度。当变形量介于13%和50%之间时,壁厚偏心度和管材变形不均匀程度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当变形量为64%时,管材径向的取向分层现象消失,变形均匀,偏心度降低。研究了不同Q值条件下薄壁和厚壁管材的织构演化规律。对于薄壁管材,塑性变形沿着RD均匀分布,不会产生取向分层现象,但是<101>//RD丝织构的含量会影响壁厚偏心度,当Q=0.77时,管材的尺寸精度较高。对于厚壁管材,Q值影响塑性变形的均匀性,当Q=0.76时,塑性变形沿着径向均匀分布,管材的偏心度和椭圆度均有所降低,尺寸精度较高;当Q=0.76或2.28时均可以获得内表面粗糙度较低的管材,前者是因为合适的Q值使管材塑性变形和材料流动均匀;后者因为内圆周向应变较小,且壁厚压下量足够。研究了不同轧制道次的管材,确定了 GH4145合金管材的最佳轧制工艺:通过3道次冷轧,使每道次的变形量约24%,然后在920℃下退火30 min,从而获得椭圆度最低的管材。所有冷轧管材中主要含有S、Copper、Brass和{123}<111>织构,仅在2道次管材中观察到Goss织构。再结晶织构的类型与冷轧织构相同,以取向形核机制为主,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织构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冷轧过程中由于较高的形变储能导致残余应力较高,进而导致管材的椭圆度较高;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应力的释放降低了椭圆度,而再结晶织构的增强导致椭圆度略有增加。
其他文献
随着交通运输、航天航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碰撞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愈发得到重视。智能电子元件的应用、新能源技术的普及以及各类新技术、新场景的涌现,也对结构在碰撞中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构的吸能特性研究和耐撞性设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薄壁管结构在轴向压缩下表现出的渐进屈曲变形使其可以吸收大量能量,也使其可以维持较为稳定的承载力,作为吸能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很多学者对薄壁管结构进行优化
引力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宇宙的途径,它为检验引力理论、研究引力现象的物理规律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频段,通过引力波这一有力工具对不同的引力理论进行了检验。我们的讨论包括:使用来自地面探测器的真实数据通过Bayesian方法对Lorentz对称性以及标量张量理论的检验;关于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对屏蔽机制模型限制能力的预测性研究;通过脉冲星计时阵列对非
信息时代创造的各种奇迹离不开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半导体行业的每次重大突破,几乎都会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带来巨大升级。而另一方面,半导体技术的革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自石墨烯的发现以来,二维材料独特的结构及其各种奇特的性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有别于传统材料晶体结构,二维材料通常表现为以单分子层为单位的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其电子仅可在两个纳
近年来,金刚石NV中心由于独特的光学和自旋特性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热捧,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譬如量子信息处理、量子精密测量、生物荧光标记等。而在这些应用当中,NV中心电子自旋的相干时间直接关系着相关器件的性能。因此对NV中心的相干性做一个系统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浅层NV中心在自旋探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表面噪声的存在,使得浅层NV中心的相干时间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金
过渡金属如锰离子和后过渡金属如铋离子作为激活中心的光功能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在固体中的多价态特性、各价态的光谱性质各异、且依赖于晶体环境,对固体中铋和锰离子激活中心的发光机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发光性能预测仍然是一个挑战。第一性原理计算已成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预测的有效手段,可在光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固体中铋和锰离子的多价态及各价态光跃迁机理,形
光伏材料、固体发光二极管、光催化材料以及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子激发态和载流子动力学是重要的基础物理过程,理解这些物理过程对材料设计和提高器件性能具有关键性作用。这些激发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是非绝热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不再适用,需要使用非绝热动力学(Non-adiabatic Molecular Dynamics,NAMD)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其中,轨线面跳跃方法由于其算法简单且容易与第一性原理计
面对现代化学工业对节能、绿色和环保的迫切需求,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研发成为材料、化学与化工领域的热点。纳米碳材料作为活性组分或载体在多个多相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或实现金属基催化材料高效利用的巨大潜力。目前,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型催化剂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表观催化活性的测试和比较上,而对纳米碳或碳载金属催化剂的深层次工作原理认识仍有欠缺。对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定性与定量、反应路
高速飞行器服役过程中,其外表面及动力系统面临着严苛的热力环境。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超高温性能,成为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主要候选材料。反应熔渗法具有成本低、制备周期短以及所制材料致密度高等优点,是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之一。然而,传统C/C熔渗预制体所采用的碳基体难以完全陶瓷化,所制陶瓷基复合材料易残留大量未反应的碳,且过量的熔体易残留于孔隙和裂纹中并刻蚀碳纤维,导致材料力学
发展基于燃烧的便携式微型应急或备用能源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于运行噪音小、无机械摩擦损耗、结构简单紧凑等优点,微型热光伏和热电系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多孔介质燃烧具有壁面温度高且均匀、氮氧化物排放低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效率。微型能源系统燃烧器特征尺度小,流动滞留和化学反应时间短,因而存在壁面温度均匀性和火焰稳定性问题。“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一方面要求基于化石燃料燃烧的能源系统降低氮氧化物
含铜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在保留不锈钢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其表面还具有优异的抑制微生物生物被膜活性的功能,可大幅降低微生物引发的感染与腐蚀的风险,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含铜抗菌不锈钢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对抗菌不锈钢抑制生物被膜的需求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在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机制对材料进行腐蚀的厌氧环境中,期待抗菌不锈钢发挥出更强的对生物被膜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