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全新的历史环境中,高效农业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小康的重要举措。从当前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结构来看,青壮年农民多数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农业劳动力面临着年龄老化的严峻问题,而且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很少有机会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限制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农村急需高素质劳动力,也就是“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农民懂得农业技术、对农业市场需求有及时的认识和了解,具备管理和经营能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由此可见,尽快建立起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重中之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落后的农村来说,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任务尤为艰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后继无人,出现严重的人才断流和劳动力断代问题。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养、确保农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以重庆江津区先锋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先锋镇的实际情况探讨新型农民培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得到以下结果。(1)“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的文化素质较高,对农业的发展能够进行科学的预测,熟悉农业市场环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与普通的农民不同,是“专业农民”。(2)先锋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培育主体不明、培训对象甄别不准、培育模式单一、培育成效不明显,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关部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观念意识不强、监督机制不健全、配套支持政策不完善、培育体系不健全,先锋镇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也是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3)要解决新型农民培育中的问题,首先需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强化责任与参与意识,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宣传引导工作,提升农民的现代观念;要有步骤、有计划的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设置合理的培训课程,安排灵活的培训时间和适宜的培训地点,为广大农民着想,尽可能方便的参加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同时,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监督机制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构建起严格的管理制度,制订培育工作实施细则,加强工作监管与评估,以此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当地还要尽快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还要加大农业科研人员培养力度,这样才能实现培育工作的新突破,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创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