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alysis of the Yang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直在世界文学界享有盛誉。杨宪益,中国著名的翻译家,由他和夫人共同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自1978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本文通过《红楼梦》译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杨宪益及其夫人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自上个世纪诞生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更加关注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受众,它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它的三大核心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能有效地指导翻译行为。“目的原则”强调关注文本翻译的目的,只有明确了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够确定。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该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来保证目的语的连贯和流畅。
   本文正文分为五个章节,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论文写作的起因,目的,篇章结构和意义。接着在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首先简要介绍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概况,包括功能主义起源,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基本理论,国内外发展情况。然后介绍“目的论”的发展情况,提出背景,三条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和“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译者作为翻译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合适翻译方法来完成翻译行为。接下来在第三章里介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以及他们的译著《红楼梦》。第四章从研究杨宪益及夫人的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角度探讨“目的论”三原则的实现。研究发现:与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同,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理论是有目的的行为。译者可以根据读者群的不同,采取相应不同的翻译原则和手段。最后第五章是结尾段,重点阐述和总结翻译过程中“目的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未曾雕琢的璞》是澳大利亚华裔作家艾丽斯·彭的第一部小说,在这部自传体的小说里,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其亚洲移民家庭和她们在澳洲生活的故事,在澳大利亚主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是怎样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努力生存下来的。除此之外,作品同时也彰显出另一个不为人所察觉但又始终贯穿全文的主题,那就是艾丽斯·彭作为一名澳大利亚华裔女孩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求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这部作
期刊
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起,100多年来学者们对其的研究,可说探赜索隐,成就辉煌,但多表现在考释文字,对材料的整理、缀合,与文献结合研究商史、书评、书讯等方面。也有学者对甲骨文了的形义关系进行研究,但都是运用传统的理论观点。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的角度对汉字结构以及形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频繁,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是对简化汉字的研究。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甲骨文形义之间的关系可谓寥寥无几
学位
期刊
期刊
近年来,心理词库成为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及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心理词库也称为心理词汇或心理词典,主要探讨词汇知识的在大脑中是如何表征、存储、组织与通达的以及词汇能力如何发展等问题。双语心理词库是心理词库研究中的特殊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双语心理词库的形式一概念的表征关系。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尹德谟教授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阐释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的特殊心理加工机制
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和前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的扩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我国大学生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艺术生英语教学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基础差,投入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少,教学效果差,使得艺术类英语教学一直处于一
学位
本论文运用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中“他者”的理论,通过对土著作家亚历克西斯·赖特的小说《卡彭塔利亚湾》中所塑造的三个人物的分析,借助这部作品里土著人的叙述视角和语言刻画,探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在白人统治者的统治和压迫下如何沦为“他者”,以及他们在坚守与认识自我过程中的种种差异,从而表现澳大利亚土著人在“他者”与自我双重身份之间的困惑与无助,揭示出这一民族在“他者”命运中进行自我认同时所面临的艰难困境。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中心翻译思想之一,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于八十年代介绍到中国。该理论不同于以往的翻译理论,拘泥于译文与原文的对照,从语言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翻译,而是强调功能对等,重视读者反应,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从动态的角度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从而对国内外翻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