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逐渐向着“长、大、深、群”方向发展,隧道的稳定性日益成为设计和施工的首要问题,但由于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现有的隧道围岩破坏机理研究尚不成熟,缺乏对深埋隧道围岩破坏过程及围岩与支护体相互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隧道及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物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重庆市共和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不同工况下围岩体破坏演化过程、应力变化规律和锚杆轴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制出环氧树脂、聚酰胺、硅橡胶、硅橡胶固化剂、砂、重晶石粉和汽油的某种配比作为岩类的相似材料,相似材料性能稳定,试验重复性好,采用汽油作为溶剂能够快速干燥,相似材料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较为接近,能够满足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的需要。(2)针对实际情况,在真三轴试验机上进行了隧道在毛洞和不同支护条件下的超载试验。试验过程中采用内窥摄影技术实时监测试件的破坏演化全过程,确定了高应力条件下隧道的变形特征和裂纹演化特征;应用应变测量技术对隧道关键部位的应变值和锚杆的应变值进行了测量,据此分析了围岩体的应力变化规律和锚杆的轴力变化规律。(3)针对相似材料的力学特性,建立了应变软化模型,采用和模型试验相同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毛洞和不同支护条件下的超载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工作,对围岩体的塑性区、应力场和位移进行了研究,对锚杆的轴力随荷载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4)对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对两者所反映的围岩体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可知两者反映了相同的规律。(5)用塑性应变产生突变作为隧道失去稳定的判据对数值模拟所反映的围岩体的破坏演化过程和模型试验所反映的破坏演化过程进行比较,可知两者反映的破坏演化过程是基本吻合的。(6)根据超载试验的结果提出了安全系数的概念,给出了各个工况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