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备受瞩目的重大社会问题。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继环境污染和毒品犯罪之后的全球三大公害之一。从上世纪中期开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未成年人犯罪日益攀升的严峻局面,我国也不例外。本文透过现象看本质,旨在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原因,找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全文共分三部分,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概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问题。首先在明确了未成年人范围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定义:未成年人犯罪,即少年犯罪,是指由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规定,严重危害社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紧接着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的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复杂、高智商化等数个新特点,指出:目前,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正,成了迫在眉睫的需要。第二部分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首先,学校原因,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实践存在偏差;德育教育、性教育存在失误,心理辅导极度缺失,法制教育不健全;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学校与家长缺乏沟通等原因。其次,家庭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失衡;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当;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家庭亲子关系淡化,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文化素质过低等原因。再次,社会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影响;大量中学生辍学、待业在家,无所事事,而又缺乏必要的管教等原因。最后,个人原因,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的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弱,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预防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与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预防体系。首先,对完善和健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实体法提出建议,包括:改进与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方法,多采用非刑罚处罚方法;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污点清除制度等。其次,完善与健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程序提出建议,包括: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审前羁押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采取非羁押强制措施;进一步放宽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酌定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同时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建立侦查、起诉阶段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人格调查制度;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少年法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