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社会属性,相应的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传统的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思想逐渐向“实现全体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正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群体中所占数量比重最大的群体,在创造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创造了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为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近年来,民众要求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怎样?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对象是什么?应该如何评价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都从履行层面探讨其对于企业的影响,但其对应的社会责任主体却不明确,很多理论认为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主要对经营管理者负责,在社会责任履行方式上也往往偏向于环保和慈善等行为,缺少对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象的理论分析,特别是在财务管理角度更缺少实际定量指标和相应评价体系,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大背景下,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建立相应的财务评价标准体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本质、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企业生命周期等理论层面论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然后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的定义、地位及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而从财务会计方面阐述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时应该关注的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并从宏观层面得出相应建议。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采用理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理论对于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的结合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探讨将两大理论进行融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信息,将我国民营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涉及到的指标予以列示,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民营企业实际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并对相应的评价指标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详细介绍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及原因,并从政府、社会、企业等宏观层面角度提出我国民营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履行推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