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调节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治疗结直肠癌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癌与癌旁组织m RNA表达谱的差异进而寻找潜在的致癌基因。(2)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ur transforming gene-1,PTTG1)对CR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及对下游AKT磷酸化的调控。(3)研究黄芩汤对CR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对PTTG1表达的调控。方法:(1)通过对5对CRC患者癌与癌旁组织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得到CRC癌与癌旁组织m RNA表达的差异基因,进一步筛选找出在CRC组织中明显高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临床扩大样本的验证,分析其临床意义。(2)选择多种CRC细胞系,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TG1在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将sh RNA和过表达质粒及其相应的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CT116和SW620两种CRC细胞系,建立沉默PTTG1表达和PTTG1过表达的细胞模型,应用CCK-8实验观察PTTG1对CR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观察PTTG1对CR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蛋白磷酸化芯片对敲除PTTG1的SW620细胞及其亲本细胞进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磷酸化位点检测;利用Western Blot对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水平进行定量检测。(3)利用SW620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黄芩汤组和5-Fu组,予黄芩汤(7g/kg/d,灌胃给药)和5-Fu(30mg/kg,隔天腹腔注射)进行药物干预,探讨黄芩汤抑瘤作用及药效机制。结果:(1)通过对5对CR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相比癌旁组织,在CRC癌组织中显著上调的基因有1385个,显著下调的基因有219个。聚类分析发现PTTG1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结合GO富集分析预测PTTG1可能是CRC的潜在致癌基因。(2)通过q RT-PCR对37例CRC患者组织的PTTG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PTTG1的m RNA较正常组织明显高表达(P<0.05)。通过177例患CRC者组织芯片阵列分析证实PTTG1在细胞浆中高表达(P<0.05),利用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对PTTG1基因表达进行生存分析发现PTTG1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和生存期成负相关。根据PTTG1的表达结果绘制的ROC曲线,其AUC值为0.833,表明PTTG1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3)通过对不同细胞的PTTG1基因表达的检测表明,相比于正常肠粘膜上皮细胞FHC,PTTG1基因表达在HCT116、HT29、SW620和SW837细胞系中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证实PTTG1蛋白在HCT116、HT29、SW620和SW837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4)将PTTG1的干扰RNA转染至HCT116和SW620细胞中,q 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发现sh RNA#2可以有效抑制PTTG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而sh RNA#1并没有效果(P<0.05)。CCK-8法研究表明,抑制PTTG1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HCT116和SW620细胞增殖活性(P<0.05)。转染PTTG1过表达质粒后HCT116细胞和SW620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证明抑制PTTG1表达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在转染了PTTG1过表达质粒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5)选择SW620细胞和敲除PTTG1的SW620细胞进行31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磷酸化位点检测,发现在SW620细胞中敲低PTTG1后AKT在473位点得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实验证明,抑制PTTG1的表达后,HCT116和SW620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6)荷瘤小鼠经过3周干预后,5-Fu组荷瘤小鼠体重相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黄芩汤组荷瘤小鼠体重与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黄芩汤组和5-Fu组都对荷瘤小鼠的瘤体体积和瘤体重量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黄芩汤可以显著抑制PTTG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1)PTTG1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2)PTTG1在CRC细胞中高表达,PTTG1可以促进CR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3)抑制PTTG1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AKT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CRC的发生发展。(4)黄芩汤有效抑制PTTG1的表达是其发挥治疗CRC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板蓝根是我国最为著名的大宗中药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越的市场开发前景,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中药之一。课题组前期重点关注了板蓝根中指标性成分芥子苷类和核苷类化合物,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板蓝根中存在大量的微量成分,其化学组成并不明确,生物活性也缺乏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板蓝根中微量的化学成分及其潜在的抗炎活性研究,进一步丰富板蓝根的化学和生物活性多样性,明确板蓝根的药
学位
目的:当纳米粒进入机体时,生物体中的大量蛋白质吸附到纳米粒表面,形成复杂、多变的蛋白冠,严重影响纳米粒的血液循环、细胞摄取等体内行为。大量研究对纳米粒表面进行修饰改造,以减少蛋白冠形成或者调节蛋白冠组成,从而改善纳米粒在机体内的递送。如,PEG聚合物和亲水基团(-OH、-NH2)等修饰可以减少血浆蛋白的吸附,延长纳米粒的血液循环时间。然而,不同表面修饰可吸附不同蛋白导致后续体内行为产生差异,PEG
学位
<正>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达20%,术后放疗可以使复发率减少2/3。尽管术后放疗应用很广泛,但没有规范标准。作者为明确影响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以确定术后常规放疗的标准,回顾分析了1982~1987年在Limburg放射肿瘤研究所(RTIL)接受过放疗、年龄小于70岁的T1-3乳腺癌患者608例,患者均作了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作了腋窝清扫,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阳性,术后2周接受CAF方案化疗
期刊
目的:茵陈术附汤为中医治疗阴寒黄疸的代表方。本课题旨在揭示茵陈术附汤所含的多种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及相互作用规律,为茵陈术附汤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茵陈术附汤中的挥发油(VO),GC-MS进样分析,通过NIST11质谱数据库进行检索,进样正构烷烃计算各个色谱峰的保留指数,计算的保留指数与文献值比对进行定性确认。(2)建立同时定量测定茵陈术附汤挥发油
学位
目的:本课题组既往研究表明金钗石斛生物碱(DNLA)可以改善多种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的认知缺陷。本研究进一步使用快速衰老小鼠8(SAMP8)研究DNLA的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非标记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金钗石斛生物碱对SAMP8小鼠的作用机制:雄性6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3组,SAMR1组、SAMP8组和DNLA 20 mg/kg组,灌胃给药,每日
学位
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来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DM并发症大都伴随血管病变的发生。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脏血管稳态在其发生发展中是否具有参与作用目前尚不明确。而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
学位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患者手术标本中巨噬细胞比例变化与大肠癌疾病进程的临床意义,挖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云南藤黄乙醇标准提取物(YTE-17)对大肠癌的预防作用;研究在大肠癌发生的过程中,YTE-17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并通过体内外研究,探讨在巨噬细胞被清除的条件下,YTE-17抑制大肠
学位
学位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消化道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疾病,以肠道炎症和粘膜损伤为特点。近年我国IB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且临床上没有较好的治疗手段和治疗药物,已成为消化道疾病研究的热点。传统中药
学位
研究目的:前期研究发现,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以及TNF-α诱导的正常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 3-1)中miR-155均显著高表达,炎症细胞中JAK2/STAT3通路激活,亚甲方可改善细胞炎症。本课题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血液中JAK2、STAT3与SAT炎症因子的相关性,miR-155介导SOCS1/JAK2/STAT3信号通路对SAT炎症反应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亚甲方的抗炎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