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甘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甘薯多糖为甘薯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甘薯活性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及降血糖血脂等功能。本论文从甘薯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特征及对小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以甘薯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薯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温度为61℃、时间3 h、料液比1:20、提取次数3次。用苯酚-硫酸法测得实际的多糖提取率为12.65%
【基金项目】
:
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NC0101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甘薯多糖为甘薯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甘薯活性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及降血糖血脂等功能。本论文从甘薯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特征及对小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以甘薯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薯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温度为61℃、时间3 h、料液比1:20、提取次数3次。用苯酚-硫酸法测得实际的多糖提取率为12.65%。经水提、醇沉、AB-8大孔吸附树脂脱色、脱蛋白、透析等操作,冻干之后得到粗多糖组分。利用Sephadex G200对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RSPP-A,经HPLC测定RSPP-A的分子量为2.51×10~6KDa,紫外扫描图谱显示RSPP-A基本不含游离或结合的蛋白质、核酸类物质。苯酚-硫酸法测得糖含量为67.42%,硫酸-咔唑法测得糖醛酸含量为31.23%,考马斯亮蓝法测得蛋白含量为0.35%。显色实验证实RSPP-A是不含有还原性羰基和酚羟基的非淀粉类多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多糖是吡喃环结构。离子色谱法测得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其摩尔比为1.00:2.00:3.67:1.21:1.17:1.14。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结果表明含有1→3、1→4、1→4,6连接的糖苷键。甲基化分析表明PSPP-A是由→6)Glcp(1→;→4)Araf(1→;→6)Galp(1→;→4)Rhap(3→;→3,6)Galp(1→;Glcp(1→组成。二维核磁结果表明RSPP-A是由→4)α-L-Araf(1→;→4)α-L-Rhap(3→;→6)α-D-Galp(1→;→3,6)α-D-Galp(1→;→6)α-D-Glcp(1→;α-D-Glcp(1→组成。扫描电镜分析表明,RSPP-A呈现条状。利用DSS诱导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研究RSPP-A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处理组小鼠体重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RSPP-A能减少对DSS诱导的小鼠体重变化;与DSS组相比,多糖组结肠长度显著增加,说明RSPP-A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SPP-A还可以通过降低脾脏系数,增加胸腺指数从而减轻炎症的发生;DAI评分和HE染色结果表明RSPP-A能够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损伤情况;短链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RSPP-A可以提高DSS诱导小鼠的SCFAs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SPP-A可通过调节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MEK、ERK1/2、及下游FOXO3和NF-ΚB p50蛋白的表达,改善小鼠结肠炎损伤。因此,通过本实验研究表明,甘薯多糖RSPP-A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预防结肠炎的作用。
其他文献
杂环胺是一类由N、H、O组成的伯胺类化合物,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高温加工期间由肌酸、肌酸酐、己糖和游离氨基酸等前体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人体消化吸收代谢等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与DNA加合组合成新的物质,可引发多种器官组织肿瘤化。其毒性可以达到多环芳烃类物质的10到100倍,因此在各种食品中都对杂环胺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目前检测杂环胺的方法有很多,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酶联免疫分析法等一系列检测方法。
牛奶中β-乳球蛋白与羽扇豆中Lup an1均为食品中的常见人体过敏原,且与成年人相比,婴幼儿对其更易致敏,对部分严重过敏者会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为保障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基于量子点-核酸适配体-氧化石墨烯的荧光检测法,实现了对β-乳球蛋白和羽扇豆Lup an1两种过敏原的快速定量分析检测。优化后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量子点与适配体的孵育时
引起采后果蔬腐烂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酸性和碱性病原真菌。其中,酸性病原真菌占据采后真菌病害的主体,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酸性病原真菌能在其生长、侵染过程中分泌有机酸,酸化环境和寄主组织,激活其毒性因子,并抑制果皮组织防御反应。目前,在众多被研究的可能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中,利用拮抗微生物,特别是拮抗酵母抑制采后果实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是当前国内外最为关注的新型采后病害控制方法之一。拮抗酵母菌对低温、高
乳蛋白主要由80%的酪蛋白(casein,CN)和20%的乳清蛋白(whey protein)组成。酪蛋白包括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4类,其中,β-酪蛋白占比为36%左右。β-酪蛋白中,氨基酸序列不同使β-酪蛋白存在多种变体,如A1,A2,B,C等。其中A1、A2两种变体在β-酪蛋白中最常见,这两种β-酪蛋白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功能特性。本实验以A1、A2两种β-酪蛋白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同样是全民关注的焦点,新冠病毒的爆发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已经有多次报导指出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此外食源性病毒污染事件频发等等,这不仅表明一定条件下病毒具有在环境中持续存在的能力,还预示了食品安全领域病毒控制的重要性,我们评估了臭氧、次氯酸钠和表面活性剂灭活3种替代病毒的效果,旨在为食品领域的病毒控制提供思路。本试验对3种替代病毒
燕麦是一种营养均衡的优质杂粮,其蛋白质含量较高,但由于谷蛋白的分子量小且不具有粘弹性,因此燕麦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形成类似面筋网络一样的结构,限制了燕麦的加工性。传统的燕麦制品,如燕麦粒和燕麦片等产品形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开发种类多元的燕麦食品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燕麦的加工性,本文在对燕麦粉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酶处理对燕麦粉进行改性,研究酶处理条件对燕麦粉加工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
葱、姜、蒜是具有辛辣感的香辛料,在中式烹调中通常用于炝锅。近年来,对葱、姜、蒜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有较高的热度,而对于三者在中式烹调炝锅中的应用研究甚少,尤其混合后的风味物质变化规律及反应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葱、姜、蒜为原料,通过模拟炝锅工序对其混合复配的7种体系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多种检测和分析方法探究这一过程中风味变化的机理。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采用
大多数真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许多保健功效,因此,真菌多糖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白灵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白灵菇多糖(Pleurotus nebrodensis polysaccharides,PNPS)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等生理功效,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功能因子。本文以白灵菇为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白灵菇多糖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
红曲色素是由多种色素混合而成的聚酮类化合物,是丝状真菌红曲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天然食用色素。红曲黄色素便是其中的一种,它的色泽鲜艳,具有较强的着色能力以及多样的生物活性。目前市售的天然黄色素以栀子黄、姜黄素等植物来源色素为主,而红曲黄色素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成熟及研究水平的欠缺只能利用红曲红色素的磺化反应获得,如此便失去其天然的特性。另外液态发酵法生产的红曲黄色素色价较低,无法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因
食源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大肠杆菌O157:H7具有病原性,是较为常见的引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免疫传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亚化学计量氧化钼纳米材料由于足够浓度的氧空位所诱导的大量自由电子,可以表现出强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其包含不同的相和组成,具有低价格、低毒性和温和的合成方法、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同时,亚化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