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yx77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还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一粒扣子。“读思达”教学法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是实现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方法,具体表现在通过优化阅读输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能力;重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提升辩证能力;关注课堂表达让初中生把知识内化素养,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 读思达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当今时代已经由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由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由“知识满堂灌”的教学过程转向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方面的主体内容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更注重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和“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笔者主要通过参与“读思达”教学法课题研究谈谈个人的粗略看法。
  一、 深入领悟“读思达”内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塑造新型教师
  马克思主义明确告诉人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高于实践,但是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唯有让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更能促进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树立思考的整体性,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其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系统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与此相对应,系统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读思达”教学法是面向所有学科、面向学段的通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法的具体体现。它用公式表示就是:学科学习(教学)=学科阅读 学科思考 学科表达。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培养高素质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教育思想、理念和行为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去培养创新人才,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如果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难以完成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求这个重要任务。从教学实践来看,现在的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加之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初中学生可以从各方面获取丰富的信息,随之对道法教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教学呆板、对学生缺乏热情的教师,而是希望教师能知晓天下事,能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予系统的解答,希望教师能平等对待学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研究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读思达”教学法课题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兩点:
  首先,要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再学习能力。要成为受学生尊敬、欢迎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渊博的学识,这样才能去征服学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在工作中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还要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要想上好道法课,就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拓宽知识面。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呈现出了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用“读思达”来指明教学方向,帮助明了教学过程,检测反馈教学效果。
  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灵活的教育教学转换能力以及强大的教研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化,新旧道德观念剧烈冲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难度日渐加大。教师应善于动用教育机制,灵活自如地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表达;教师还需要有效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变单调说教多样化、生动化;教师还需要通过“读、思、达”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缩短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迅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教师还要学会诱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表达的兴趣,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
  二、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的路径
  (一)读:培养初中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文本阅读能力,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二)思:培养初中学生对文本材料的思考能力,培养问题意识。众所周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种种社会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对象和素材。
  (三)达:培养初中学生表达的能力,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思维,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注重内容深度的表达,以及表达呈现上的流利等。注意在闭卷考形势下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科解题来实现学科的表达。
  (四)注意课堂中“读思达”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注意学生中分小组;注意多使用鼓励方式,不批评等。
  三、 从“读”出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课堂不仅关注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还应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时刻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这是构建课堂新生态的基础。因而,在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上有目的有计划,在前期规划中注重落实。从学科特定内容出发,寻找到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落实点。教学中,应充分着眼于道德与法治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每项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引导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学科核心目标,明确每项活动设计的意图与指向,帮助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对课本的核心知识、重难点有了初步认识,然后通过阅读文本知识,理解身边的社会现象,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从而成为“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珍爱生命的人”。   四、 以“思”促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问题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合作,去探究,通过思考、合作、探究活动过程,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的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完善教学计划,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设定方向。在教学目标的构建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当前政治热点和课程内容,以纠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生活价值观,完成核心素养的有效建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并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情况与所关注的时政情况,深入解析课材内容,并进行内容整合,归纳教学重点,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敢问;创设多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机,让学生想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会问;科学运用教学评价,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乐问。从而使学生善于用批判的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感知世界,从而有效理解课材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五、 以“达”为落脚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体验表达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更多地要求初中生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等方法去体验教材,这一改变,也更好地体现了对“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体现对“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培养,余教授“读思达”教学法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的依次展开,各环节的安排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很好地体现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能经过充分的阅读环节,自学理解环节,自我思考环节,再经过提出问题环节,之后在课堂上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环节,经过知识的发现、验证,同时在自由表达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实际的接触,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了经验和智慧,获得了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整堂课中注意适度——即适时的动静交替,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选择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既要有角色表演、诗歌朗诵、情境再现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之后,活动的设计还应有“效度”——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做到“以生为本”。同时,活动的设计更应有“梯度”,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目标,教师们设计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应该先易后难,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提高和升华。活动的设计更应有“区分度”,因为每个初中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世界的认知都会不一样,教师教学环节的设置不能一刀切,要有多元化的设计。
  總之,在“读思达”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师必须正确审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初中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科学地建立教学场景,促动学生去表达。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简介: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英语写作过程中逐渐熟悉基本的英语语法,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特属的写作风格。初中阶段的英语不仅需要学生巧妙结合实际生活所累积的经验,语句风格相较于小学阶段的英语而言更加鲜明和灵动。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科技发展离不开物理这门学科的推动。学习好物理这门学科,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投入到人类发展这一事业中来。初中物理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话,会给他们未来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初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以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进行相关的讨论,希望可以总结出相关的理论和经验。
物理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启蒙,还能够让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究和学习过程中,完成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然而,从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分数、考试,这让学生失去了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机会,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还不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目标,做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解题思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以及提高学生语言组织的严谨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贪玩好动的年纪,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显然十分困难,为了落实国家新课改教学计划,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这一教育方针,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改善以往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解题思路这一理念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难度比较大,学习欲望不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尝试采取情景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指引学生在情景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此过程中做好数学知识的应用,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 要: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差距,合理统筹城乡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前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相互协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政策引导,初步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制订了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有效对策,努力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夯实基础。  关键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有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游戏的科学开展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物理学科作为理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被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所重视。但当前物理学科的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我们需要把知识的教学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科学责任,同时发展自身的物理科学思维和物理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讲,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起来,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更加积极地展开学习活动。因此,本文将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展开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几点培养策略。
概念图属于可视化的知识结构图,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函数知识点,及时发现不懂的问题,是有效的教学工具。在概念图的实践过程中,整体的应用效果不佳。由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知识的学习占据着稳固的地位,也属于常量数学转变为变量数学的关键点。所以,本文从概念图策略下的初中函数教学应用优势展开探究,将概念图策略引入到初中函数教学中,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