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评价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效评价约束了学生行为,改善了课堂纪律
  传统教学方式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不学都是自己的事,于是,开小差、同桌交头接耳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纪律需要教师不断提醒维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师制定了有效的小组评价制度,如果有组员或组长干与学习无关的事,会给相关组员或相关小组酌情扣分,相反,积极参与学习、认真讨论问题或是纪律表现较好的组员或小组会有相应的加分奖励,最后根据得分情况评出优秀组员和优秀小组。这样的评价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为了不给自己或本组扣分,他们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来。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制度有效改变了原先的局面,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极大地改善了课堂纪律。
  二、有效评价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制度中有优秀组员的评选,这就要求组内每个成员对知识有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互相阐述交流还能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中每个成员为了获得优秀组员或优秀小组的奖励,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有效评价增强了团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各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共同提高,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环境。在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的监管指导下,各小组的组长要负责监督组员每节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并将其作为评价优秀组员的依据之一,这样,不仅避免了学优生抢答“镜头”,又能督促学困生主动参与,从而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承担学习任务中每个具体职责的机会。为了与其他小组竞争,获得优胜小组,各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可以说,是有效的评价制度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组员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使得同学之间建立起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有效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竞争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由于有相应的奖励评价,比如,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会有不同的奖励分值,组间抢答也有相关奖励等。于是,教师往往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学生都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气氛活跃而有序。教师通常会在各小组之间,进行点拨、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各组成员为了让本组得分更多而获得优秀小组,他们积极回应别组的问题,甚至抢答,都不甘于输给别组,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其他文献
最早认识“原生态”是在“青歌会”上,一曲曲无伴奏的歌声中散发出来原始生命的冲动和率真,自然清新的浓厚生活气息,让人感觉呼吸都更加顺畅自由。“原生态”,应该是指生命最本质的最原始的状态,语文教学课堂就应是充满这样率性质朴的“原生态”。  一、真情流露,拒绝一潭死水  语文课如果一味单纯地教字词句篇,枯燥地讲解和机械地训练,师生游离于文本情感之外,把本来生动感人的文本,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这样的教
期刊
陈教授在《阅读教学须下足三道功夫》中提出,要在读出自己上下功夫。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活动的本质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活动。要读出自己,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成长的领路人——教师,应该首先自己做到在文本阅读中读出自己。  曾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上公开课《陌上桑》时,让学生在赏析罗敷的形象后评说一下诗中的使君。学生有理有据地批判了使
期刊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激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期刊
班主任工作管理,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可以接受一个问题学生,却决不要一个问题班主任。”这句话足以说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让班级管理工作充满激情  激情点燃精神之火,激发并活跃一个人的才智。一名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教育者,面对琐碎、单调、机械、重复的工作,保持持久的工作激情是成为优秀教师、优秀班级管理者的必经之路。  二、给孩子更多
期刊
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若能较好地使用插图,强化语言实践,其训练效果是有保证的。  1、指导方法,仔细观察  在指导看图说话《升国旗》时,我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在干什么。再抓重点细致观察升旗手的神态、动作及台下学生的表情、动作。最后,结合自己平时升旗时的场景,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写的时候,有话可写。  2、以问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语言教学吹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言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带给我们许多惊喜和思考。“教是为了不教”,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本质,指明了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看,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必需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构建个性张扬的语言教学模式,是语言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非常明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
期刊
对我们高中文科生而言,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甚至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如何正确掌握阅读技巧,成了文科生非常重要的一课。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认为培养语感极为重要。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既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期刊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有多少同行者,而又有多少的知音!  ——题记  转眼间,又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回首往事,一件件,欢喜与忧愁历历在目。其中,我们曾流下过激动的泪水,流露出美丽的笑容,并且感受过亲切的关心。  “茫茫人海,知音难觅”。在人生长河中,我们要做的是取得成就,在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得到的是朋友的支持。有了友情,往往能推动人们积极向上,共同发展;有了友情,往往能在迷失方向后,找回前进的道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只有立足课堂教学,并延伸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效衔接,不断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我认为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重在指导,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将精讲的内容赋予新鲜化,打破传统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