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话伤过你的“玻璃心”吗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zi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有了妹妹,孩他爸参与度更高了,每天无论多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哄孩子,追着大的,抱着小的,做游戏、辅导作业、一起读书讲故事……他一回家,我就可以踏实休息了。总见他掩不住的疲惫挂在脸上,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
  我有时觉得他对孩子好得没限度,家人和身边的朋友们都说,他比我细致很多。出门给孩子带水,带备用衣服,带小点心,带帽子,带墨镜,带小毯子,带玩具,带防晒霜,各种带。进出温差大的屋子,必定是俩手一手捂在一个孩子额头上,说怕凉着或是热着。
  在作业写不好或是读书不认真被我吼过后,看到爸爸的第一时间,儿子一定是泪如雨下,所有委屈都倒给爸爸,然后可怜兮兮地说:“爸爸,你得帮我说说情啊!”
  如此,无论是我们自己预设,还是孩子心中的实际感受,都是孩子跟爸爸比跟我更为亲密无间,说白了,就是儿子亲爸爸更多。
  然而开学不久的一天,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意外的事情。
  那天早上,我正忙着给妹妹洗漱换衣服,之后约了人谈事,眼看就要来不及了。孩他爸给儿子做好早餐,满心欢喜地喊小家伙起床,说:“咱们尽量早点不迟到,爸爸还给你准备了巧克力,今天带着去学校吃吧!”
  原本以为孩子会欢呼雀跃,没想到他却一点也不领情地说:“我今天不想爸爸送我,我想让妈妈送我上学。”我以为他就是随口说说,于是回他说:妈妈忙着呢,不是说好爸爸去吗?没想到儿子拗劲儿一下上来了,怎么说也不肯让步,就要让我送。
  我和孩他爸一时间愣在那里,不解地问为什么?儿子说:“不为什么,最近爸爸送了好多次了,我就想让妈妈送。”后来我甚至威胁他说,要是妈妈送,就别带巧克力了。作为一个舍命不舍食儿的资深吃货,儿子眉头都没皱就答应了。


  那天最终是我去送的儿子,孩他爸有点无奈。更奇怪的是,之后连续几天,儿子总会问:“妈妈,今天是你接我吗?妈妈,明天的辅导班你能带我去上吗?”
  我俩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态度转变竟如此之大,数次追问,都没问出个原因。孩子只说,想爸爸妈妈换着接送,然而那次换到妈妈后,就再没有换回爸爸的意思了。
  孩他爸有点伤心,这种感受我特理解。你毫无保留地对一个人全情投入,使尽全身力气去爱他,付出一切对他好,而他全权收下你的好意,然后莫名其妙地以冷漠回应你,若是父母与子女间不好理解,换作恋人之间就能明白了。
  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孩他爸,好在妹妹黏爸爸厉害,好几天晚上都是啃着爸爸胳膊就睡着了。
  有天晚上我回家很晚,进门时妹妹刚要睡着,见到我一下子醒过来,非要我抱。孩他爸怕我累,就跟妹妹说:让妈妈先吃饭,爸爸抱!但妹妹不肯,一直伸着手找我。我抱过来陪她玩了一会儿,再递回给爸爸,她就哭起来。
  我只好接回妹妹,边喂奶边小心地宽慰孩他爸说:“她不是不与你亲近,喂母乳的孩子,到了晚上的闹觉时间,天皇老子也抱不走,非吃上这一口不可,就跟抽大烟差不多哈。”
  孩他爸噗嗤笑了,他说:你不必安慰我,我这几天也想清楚了,咱们对孩子无所保留全情投入,但真没必要玻璃心。爱他们,待他们好,是不可抑制发自内心,并且不求回报的,这爱,孩子也一定能够收到。假若预设了孩子的回报方式,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那这份爱就成了有条件的、狭隘的。孩子若是给了尚可,若是给不到,那便容易心理失衡,反而容易产生些不良情绪。
  周日晚上,儿子拿着本书坐着看完倒着看,我跟他说好再看十分钟就睡觉,他答应了,结果看了一个十分钟、又一个十分钟,直到快十点了还上蹿下跳。我着急地说:“都说你好几遍了,还不睡,说话也不算数,明天早晨能起来吗?精神不好怎么上学啊?”
  一向彬彬有礼的儿子忽然脱口而出:“都啰嗦好几遍了,烦不烦啊?一会儿就睡还不行吗?”
  这太让我意外了,同时也觉得一时无言以对。我们家里素来说话都很讲礼貌,我从没有预想有一天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伤心地跟孩他爸说:“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能这样跟我说话啊?”
  孩他爸跟儿子聊了会儿,小家伙还没意识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妥,只是知道妈妈不高兴了。孩他爸告诉他那样对妈妈说话是很没有礼貌、教养的,听到的人会觉得很不舒服。儿子说,其实是因为上次去一个同学家玩,同学妈妈不让同学老看动画片,那个孩子就这样跟他妈妈说话,而那个妈妈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允许他继续玩游戏机。因此儿子就从同学那里“偷师”回来,他觉得这样说话会很有效,同时又很过瘾,甚至还有点很男子汉的感觉。
  聊完孩他爸来宽慰我,又说到了玻璃心的事,我告诉他听完儿子的解释,我已瞬间释然。而且,其实我小时候也做过类似的事。
  我的母亲是个伶牙俐齿、说话思路和条理极清楚的人。印象中,我和父亲俩人加起来,都说不过她一人。有次因为学习的事实在被数落急了,一向乖巧的我,几乎不受控制地脱口而出:“你凭什么老说我?你不就靠张嘴吗?”
  母亲登时目瞪口呆,应付各种场面从来得心应手的她,没有多说一句话,即便是我立时道了歉,她也沉默了好几天。为这事,我不知挨了父亲多少说,仿佛所有的优点,都因为这件事被抹杀掉了,一时间我成了大逆不道的孩子,那滋味实在不好受。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心里明明不是那样想的,也根本没打算表达那样的意思,只是被说急了慌不择语,但为什么会选择那样的说话方式,不得而知。唯一能够在心里确认的是,我始终深爱母亲,并从小就以她为荣,从不曾动摇过。
  于是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孩子,就能明白,他们彼时表达的对你不感兴趣的情绪,或是顶撞的话语,其实未必发自本心,或者即便是真实情绪的表达,也并不代表他们对你的爱少了一分一毫,他们可能只是并不明白后果和杀伤力。
  我们读纪伯伦,提醒自己儿女并不属于我们,他们只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我们读龙应台,泪光盈盈地默念着目送孩子的背影不必追。其实,懂得与真正做到,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如若不然,连生活中孩子的一点小小冷落或是言语不敬都能轻易动摇我们对孩子的爱,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控制欲和居高临下的态度作祟吧。
  于是常提醒自己:初心不变地去爱孩子,没有道德绑架,没有回报条件,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表达最真实的情感,那才是真真正正把他们当做并不归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小人儿。
其他文献
前几天送毛头去幼儿园,遇到一对拉拉扯扯的祖孙。奶奶一边拽着孙子不停往他手里塞饭盒,一边絮叨:“这里面有好吃的饼干和水果,一会儿你玩累了,记得吃。”小男孩竭尽全力地推走那个饭盒,嘴里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要带,我不想吃!”  悄悄围观了一下,我默默走掉了,最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妥协了。  为啥孩子说了那么多遍“我不想吃”,用尽全身的力量挣扎,奶奶却充耳不闻,一直在自说自话、完全忽略了孩子的要求呢?不过,
期刊
小年突然问我:“妈妈,嫁接是什么?”  暮春渐渐过渡到初夏的日子,从书法班回来的路上,两边停满了车,人行道上又歪七斜八摆了好几个房子那么大的垃圾箱,逼得行人都得上马路。我抓着她的手,留意迎面的、身后来的车,一时没听清:“啊?”  反应过来就前后左右张望:“嫁接……嫁接……”希望视野里出现棵苹果树、桃树、梨树什么的,好实物教学。小区栅栏的上方,玉兰犹未开谢,还绽着不太白的白花;闻得到樟树浓烈的药香;
期刊
三个月前的一天,我工作上新接了个项目,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下班后又加班了半个小时,才去幼儿园接孩子。一路上我紧赶慢赶,生怕孩子等得着急,或者被坏人骗走。等我到了校门口,看到老师身边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忍住焦虑和疲惫,赶紧牵着孩子的手走向车子。  坐下来后,孩子一个劲儿问我:“为什么到现在才来接我?知不知道我等了你多久了?”  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十分不安全,我只好集
期刊
经常有人夸我家俩孩子都挺懂事的。是真夸。  说孩子懂事,我想可能是指两方面:一是情商高,能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和周围的状况,同时也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二是能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在我看来,一个懂事的孩子一半靠天生,一半靠教育。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懂事的孩子,说来话长。从家庭关系的建立到规矩的养成,从家长自身素质的潜移默化到学校环境的影响,环环相扣,是个系统工程。  育儿经总是会一二三四列
期刊
“妈妈,给我讲这个好吗?”优妹举着一本书跑过来。我瞥一眼书皮:又是《我要救出贝里奥》 !  “这本书咱们今天已经读过七遍了,换一本好吗?”  “不要!我就是想看这个!”  好吧,深呼吸,现在开始读第八遍……  凡是带孩子的大人都会发现:孩子老是要求讲同一本书、做同一个游戏、看同一个动画片……妈妈们交流起来,都对娃儿这种执着精神抓狂不已。为啥娃儿非要一本书看好几遍、一首歌反复听、一个游戏玩十遍八遍都
期刊
周末我们带葫芦去参加了一个公益的亲子阅读活动,老实说,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状态也就那么回事,毕竟亲子阅读,现在应该是每个家庭都很熟悉的场景。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老师进行了一个延伸活动——假扮游戏,故事体验。  她把刚刚讲的《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分了好几个角色:乌鸦、大象、狐狸……让孩子们自告奋勇领取角色。小朋友们一下振奋了起来。  葫芦争取到了乌鸦这个角色,他的设定是保护嘴里的奶酪不要被骗走
期刊
都说小学生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为什么?因为当我们习惯性地去做事时,大脑是挂在自动档上的,没有占用很多大脑空间,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空间来思考解决其他事情。养成好的习惯,可以让效率更高,也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听课篇  多因素归纳——提高课堂效率  我女儿的班主任一直夸她学习习惯特别好,我总有点奇怪,什么叫学习习惯好。老师说,就是上课认真听讲,思路一直紧跟着老师的指令。哦,我想这个她完全能做到。
期刊
老爹:  社会学,读了这么些日子,还是有些小纠结。那么大一个专业,别人听上去,都是眼光打怵的主,仍然不知道从哪儿下嘴啃,当然也是才开始嘛,是最痛苦的时候。虽然不是很后悔,但《社会学理论》一考出67分的成绩,得一个D,险些滑进E,不及格的逻辑啊,挺沮丧的事,咬牙坚持吧。上学期的《社会与媒体》,老师挺好,就是讲得快,又不给笔记看,在学校申请了一圈也没有申请下来,这学期干脆重修,感觉不错,成绩也还好。数
期刊
娃七个月的时候,苏爸去海外出差了。我给娃打水洗澡,那时候苏宝还不会爬,在床上躺着玩。浴缸的水快满了,我去洗手间关水。主卧洗手间离床才几步路,我一转身,就听见“咚”一声,小崽子翻身摔地上了……  好不容易哄娃止住哭,我按照之前在育儿书里学过的摔床处理办法,仔细检查了娃的脑袋有没有外伤,有没有出现卤门肿胀、瞳孔变化、眼底出血、呕吐昏迷等反常,都没有。给她的儿医打电话描述情况后,医生的意见是:在家观察,
期刊
不要把孩子和他人的问题变成亲子矛盾  有个周末,和孩子在植物园玩,孩子和她的小伙伴们开始钻一丛芦苇状的、中间有间隙的植物丛,旁边一位游人看到了,就目光寻找到我,提醒我他们不能钻,我正要过去跟她们说,一位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就过去微笑着跟孩子们说园里规定不允许钻植物丛。  这个植物园在办一个艺术品展卖会,园中有很多小展位,后来孩子又去到其他几个展位,看来看去,摸来摸去,还和展位的主人聊天搭讪,很开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