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加强学生“说”的训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没有语言,思维很难实现。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语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我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同样是“说”,有的学生说得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有的学生却显得语无伦次,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说”。
  调查发现:现今大多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比书面运算能力要差得多,虽然他们一般都能按要求解题,但几乎都说不清甚至讲不出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究其原因,无非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注重说话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因此,现在数学课堂中能够给学生说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教师教学更注重的是笔算。
  我认为,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时机,让学生有机会"说"。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只要自己会讲的话,总不爱听老师讲,喜欢自己讲,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会说、能说,给学生说的机会,同时,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说。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内容很多,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是“说”的对象。教师要善于紧密联系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学生“说”,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在“计算”教学时,让学生说“算理”。
  算理的抽象性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尽量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明确算理,同时应让学生充分说算理,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如:“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要求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算理,这样把学生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性质、概念、算理的深刻理解。
  2、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说“操作”。
  操作能再现知识形成过程。小学生依据操作活动,进行定向、有序地思维。操作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思维的动态反映。说操作,不仅可以训“说”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说”,完成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促进操作的内化,强化操作引起的思维。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师生共同操作,10根小棒2根2根的分,结果怎样?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每次3根3根的分,结果怎样?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每次4根4根的分,结果怎样?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每次5根5根的分,结果又怎样?每次分完后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如第二次操作,学生表述为"我每次3根3根的分,10根小棒可以分成三堆,还剩一根,用算式表示10÷3=3多1。学生能通过几次操作,把想与说、看与说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头脑里形成了深刻的表象,再通过比较、语言表述,逐步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大纲指出:应用题应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就是要学生用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把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设计解题思路的情况及算理叙述出来,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说”审题过程通常应从低年级的应用题中开始训练,“题目告诉我们条件是什么?求什么问题?”高年级则偏重于数量关系分析及解题思路的“说”。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应用题的解答分析中形成一种基本的分析思路定势,促进应用题的解答。
  4、在“做作业”时,让学生说“题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解题时,误解题目的意思或者只完成题目要求的一部分要求,从而造成解题的错误和不完整性,这就因为学生审题不清或者没有完整的审题,因此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更要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意思,让学生说出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有哪些要求?要特别注意什么?通过说题意,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题目的意思,促进学生的思维。
  5、“作业订正”时,让学生说“错误的原因”。
  反思是对数学学习思维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性的思索,并对自己出错的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取学习的经验或教训。如果只做作业不进行不反思,那么不仅错误的做法得不到纠正,合理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也无从建立,从而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把解题错误的原因说出来,是对自己学习思维过程进行回顾性的思索、分析、理解,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久而久之还培养了学生进行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还有许多途径,也有更多内容是可供“说”的材料。总之,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采用各种方法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语言、思维也得到同步发展,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应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无论学生"说"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并加以引导。不但要使他们想“说”,还要使他们敢“说”。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
  1、语言要正确。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描述它的语言要准确,特别是对概念的表述,要求用词恰当、不能有任何的偏差,如长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就不能说成是“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也不能说成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图形”。
  2、语言要简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描述它的语言要简练,在数学语言的表述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因此,学生在对数学进行语言表述时,一定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要添枝加叶,废话连篇。例如:要让学生看图说出小明游览路线,他游览的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如果学生说成“小明进入南大门后,向北走到音乐喷泉,他又再从音乐喷泉向西走到月亮湖……”学生说得太罗嗦了,老师肯定学生的线路方向说对了,但老师还可以这样说:“小明进入南大门后,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这样是不是更说得更简练些?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又指出了学生说得不够简练,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与引导。
  3、语言要有条理性。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想很强的学科,它决定了数学语言的条理性。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理、法则的归纳,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理第进行思考,再把思维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使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公式,要求能说出其推理过程;学习定律与性质,要求能例句出其归纳过程;学习法则,要求能列举出计算原理;做应用题要求能说出解题思路。总而言之,要求学生说得连贯,说得有道理,尽量说得完整有条理。
  总之,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义务,也是数学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数学、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堂是师生双方的交流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适时地学法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关键词】课堂教学;融洽;情景;指导;操作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乏的环节。
数学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如何做题就可以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那么作为21
【摘要】本文首先对三导教学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展开导学、导疑、导练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并且,通过列举相关具体的应用案例,使大家能够更容易接受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三导;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    1、前言    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课程的改革不断在推进,新课程的实验也已经全面铺开,因而逐渐显露出来很多的矛盾,像是教学内容多
摘 要:早读虽然短,但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和学生共同筹划、高效按排,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读的水平提高的同时,一定能促进学生在听、说等方面的进步,使学生英语综合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 英语 早读 高效学习 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的交际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使学生单纯地掌握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语言形式。可见培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教材文言文篇目数量增多,课文难度增大,它也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因此,文言文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师讨论的焦点问题。  可以说学好文言文,是提高语文能力,是获得语文高分的关键之一。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深刻认识到只有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真正提高文言
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
课堂心理环境,即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师生互动环境,它是由教师的心理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构成。语文课堂上,教学心理环境通常会呈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以人格魅力为基础    语文教学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其一是语文知识的力量,其二是人格的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内容生动的插图。低年级孩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理解了课文,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学生的认识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反应较慢,理解能力也较差。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关注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在教学时若能
摘要:如何将学生从现实世界带入文学世界,然后回归到现实世界中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探索的课题。我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的正是此理。只有努力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适时地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方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使生活充满阳光和乐趣。  关键词:生物知识 贴近生活 融入农业 生活经验 回归生活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
【摘要】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小学外语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要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英语学习思维,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不断的对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优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全面的提高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