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的“三大解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lph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一进入到初中会明显地感觉不适应,学习状态出现了起伏,并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这种情况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小学教学模式的不同。小学里搞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初中表面上提倡搞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搞的是赤裸裸的“应试”教育,这样把人都教死了,把人都变成了机器。我想,一切教学行为的源头都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只要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了,教学行为才能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中学语文课堂亟待“三大解放”
  
  一、解放学生的嘴
  
  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怎样摆脱繁琐的分析?我曾尝试着让学生把自己读懂的问题讲出来。每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首先让学生默读全文,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读懂了什么?把你读懂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感到实在,睁大眼睛努力去发现。学生没有以往那种被逼“招供”的压力,而是个个跃跃欲试,保证了每个学习个体的充分参与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参与的灵活性。尽管有些学生说不到点子上,说一些“蜻蜓点水”式的肤浅问题,但是毕竟是他经过思考、动了脑筋后自己说出来的,他已感到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难免遇到“卡壳”的现象,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是学生之间思想和信息的多向交流。在研究和探索中,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会在自我表现中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彼此交往,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解放学生的脑
  
  课堂中满堂提问,的确能给课堂制造一点热闹的气氛,但对学生来说,这只是短暂的“外在兴趣”,并不是真正的“内驱动力”这种零敲碎把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师规定的框架内,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与阅读的权力,语言能力也得不到训练。根治其病需要教师提供有价值的问题,要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
  1、在内容矛盾处多动脑
  很多课文在内容上看起来自相矛盾,其实正是作者落墨着力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往往可以把课文理解得很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果能在这些地方引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探索,会使他们乐于思考,激情迸发,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題的方法。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文特色各异。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认真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从而抓住共性,剖析个性,引导学生在读议思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明确主题,提高技能,深化思想教育。
  2、在文章细节处多动脑
  文章的细节处,像藏在绿叶中的花朵,扒开绿叶,才能见到花朵的美丽。如《背影》一文中,朱自清为了把父亲为儿子做了一件事后的心安理得,把父亲的爱子深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文中在父亲买橘之后来了一处细节描写:“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去思考,能燃气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学生思维的流程。
  
  三、解放学生的手
  
  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促使其思维活动的开展,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谁能在黑板上画出诗歌所表达的图画来?这样将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消解在愉悦的氛围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课堂上,解放学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探寻知识。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
二零零八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培训的首轮人文价值教育,此次的培训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的教育工作中,之后我真正享受到了它给我带来的喜悦和感动。  人文价值教育内涵其实与我们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具有良好的道德、文明的行为,合乎人类道德规范,只不过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用自身的人文价值修养来培育学生,来影响学生。  培训中,我经常被国内外的专家、讲师们的娓娓而谈所折服。他们讲到
摘要:现代的教育理论指出教师的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关键词:积极主动性 直接参与 流讨论 语言魅力 课堂评价 有效调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任何课堂都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课堂,教师是课堂教
【摘要】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卓有成效,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古典诗词 教学 情感 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
我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和对新教材编排的分析出发,把握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三大原则,探索出了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创新,拓展问题”的四大环节,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
【摘 要】新课标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本文拟对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评价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凸显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关键词】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  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指的是在生物课堂
【摘 要】學会放手,“让”课堂精彩纷呈,需要我们能吃透教材,有的放矢,需要我们抓住关键,把握契机,需要我们用智慧来启迪智慧,让思维碰撞思维,让课堂生发出“以无胜有”的艺术火花,让学生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智慧和辉煌。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放手 让  课堂是老师的主要阵地,师生沟通的的主要平台。一堂没有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就如一潭泛不起波澜的死水,即使教师才高
信息技術无疑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工具。但无论从信息量上,还是其产生的效果上都是无法与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相比,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这一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心智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摘 要】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可见在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又有人说“人类最大的不幸是他没有像眼睑制动器那样的器官,使他能在需要时遮住或阻碍一种思想或所有的思想。” 这说明思想是始终存在的,是贯穿在学习中的。数学学习也是这样,必须有数学思想的引领。  【关键词】数学 学科 思想 教学 问题 呈现 应对 策略  一、问题呈现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
一、网络资源的优势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作文教学已形成与传统作文教学并驾齐驱并有替代之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基于网络环境的作文教学不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