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有深刻的变化,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得到更新,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大大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小学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于一体,优势明显,用它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化静为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革。引发了新的思考与探索。我根据自己几年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只要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到课堂教学,引到教师要想传授的知识上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正确使用正好能达到这一效果,使学生的动机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倒数”这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演示如:数字:3、8,英文字母:B、H、E,汉字:音—昱、吴—吞、呆—杏。这些例子上下交换都是同一个字或者组成另一个字。屏幕上这一生动形象的演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引入新课作好铺垫。
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分饼”这课时,我用课件播放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猪八戒化斋获得五个饼,四个人分,应该怎么分的录像。由故事引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认识“带分数”“假分数”,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在新授课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特点,进行多感观的学习,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特别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公式定理的推导,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应掌握知识的所以然。有许多知识单凭口讲学生是难以理解、掌握,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圆的面积”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对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这一抽象的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我用课件分别演示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并把它们分别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反复演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最初的圆的面积是相等的,再利用动画向学生演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的周长、半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将这些抽象的现象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不仅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大幅度提高本节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呈现,由圆柱体展开拼成长方体的动画场景。
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课件,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圆锥形容器,先用动画演示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等底等高,然后将圆柱形容器注满水,倒入圆锥形容器中,圆柱形容器的水是圆锥形容器的3倍,通过演示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这样教学,由于利用了计算机的动态效果,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一堂课下来,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轻松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高层次发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獲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越是看上去简单的知识,越要让学生亲身感悟,从中获得“如何思考”的体验,这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认识世界的智慧,创造力的培养也蕴含其中。
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或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场景,只要自己认为有用的,就拍下来或录制下来,以现代信息技术形式存入电脑。在备课时认为合适的内容或片段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从多角度去认识数学。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如:教学“欣赏与设计”这课时,教师播放课件,播放平时收集的由平移、旋转、对称等组成的一系列美丽图案,播放后由学生讨论交流想法。
又如:教学表内乘法时,教师放录像展示商店上买东西的场景,然后向学生提问:一盒牛奶3元钱,张叔叔买四盒牛奶要付多少钱?李阿姨买五盒呢?黄姐姐买六盒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纷纷举起手来。
这样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素材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认知深刻,还可以激发学生发现、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对要求学生学好数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在教学“秋游”时,教师放录像展示老师带着学生去秋游的场景。看完后由学生寻找数学问题:①怎样租车便宜;②怎样买门票省钱;③游完森林公园出来的时间安排怎样合理等等数学问题。突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设计一个教学课件。演示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1)未相遇;(2)刚好相遇;(3)相遇后继续前行;(4)某人先行一段时间等几种情况;同时也设计一个在圆形跑道上的同时同地点出发的相遇问题和同时不同地点出发的相遇问题。学生一下子体会了生活丰富多彩,数学问题多种多样。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能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去学习、研究、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束: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为小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坏境,更重要是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提高师生互动,增强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难点,发挥其教学的最佳效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小学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于一体,优势明显,用它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化静为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革。引发了新的思考与探索。我根据自己几年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只要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到课堂教学,引到教师要想传授的知识上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正确使用正好能达到这一效果,使学生的动机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倒数”这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演示如:数字:3、8,英文字母:B、H、E,汉字:音—昱、吴—吞、呆—杏。这些例子上下交换都是同一个字或者组成另一个字。屏幕上这一生动形象的演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引入新课作好铺垫。
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分饼”这课时,我用课件播放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猪八戒化斋获得五个饼,四个人分,应该怎么分的录像。由故事引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认识“带分数”“假分数”,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在新授课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特点,进行多感观的学习,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特别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公式定理的推导,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应掌握知识的所以然。有许多知识单凭口讲学生是难以理解、掌握,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圆的面积”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对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这一抽象的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我用课件分别演示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并把它们分别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反复演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最初的圆的面积是相等的,再利用动画向学生演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的周长、半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将这些抽象的现象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不仅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大幅度提高本节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呈现,由圆柱体展开拼成长方体的动画场景。
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课件,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圆锥形容器,先用动画演示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等底等高,然后将圆柱形容器注满水,倒入圆锥形容器中,圆柱形容器的水是圆锥形容器的3倍,通过演示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这样教学,由于利用了计算机的动态效果,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一堂课下来,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轻松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高层次发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獲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越是看上去简单的知识,越要让学生亲身感悟,从中获得“如何思考”的体验,这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认识世界的智慧,创造力的培养也蕴含其中。
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或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场景,只要自己认为有用的,就拍下来或录制下来,以现代信息技术形式存入电脑。在备课时认为合适的内容或片段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从多角度去认识数学。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如:教学“欣赏与设计”这课时,教师播放课件,播放平时收集的由平移、旋转、对称等组成的一系列美丽图案,播放后由学生讨论交流想法。
又如:教学表内乘法时,教师放录像展示商店上买东西的场景,然后向学生提问:一盒牛奶3元钱,张叔叔买四盒牛奶要付多少钱?李阿姨买五盒呢?黄姐姐买六盒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纷纷举起手来。
这样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素材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认知深刻,还可以激发学生发现、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对要求学生学好数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在教学“秋游”时,教师放录像展示老师带着学生去秋游的场景。看完后由学生寻找数学问题:①怎样租车便宜;②怎样买门票省钱;③游完森林公园出来的时间安排怎样合理等等数学问题。突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设计一个教学课件。演示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1)未相遇;(2)刚好相遇;(3)相遇后继续前行;(4)某人先行一段时间等几种情况;同时也设计一个在圆形跑道上的同时同地点出发的相遇问题和同时不同地点出发的相遇问题。学生一下子体会了生活丰富多彩,数学问题多种多样。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能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去学习、研究、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束: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为小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坏境,更重要是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提高师生互动,增强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难点,发挥其教学的最佳效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