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推动尊重教育可持续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尊重在哪里?尊重就在你、我、他的关系中。尊重不仅表现在外在的礼仪层面,更反映在对生命的重视。这种重视是对生命独特性的认可,支持和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引导学生负责任地把握自己。尊重教育课题已经走过了18年,课题研究的影响辐射到北京市12个区县,全国27个省市。尊重教育课题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师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通过课题回顾与案例分享,感受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感受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尊重教育的研究回顾
  尊重教育课题是在北京市东城区承担的“九五”重点课题《当代中学生基础道德的研究与实践》和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着眼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深化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培养未成年人体现尊重意识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开展研究的。18年来,尊重课题一直在探讨如何提升人自身的品位,实现人自身的价值,探讨怎样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更利于自己和他人的共同进步。
  “九五”期间,以“尊重”为突破口,探讨了基础性道德,提出了尊重的5个维护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十五”期间,以尊重为教育理念,着眼人格素质,研究探讨了现代人格在相互关系中的几个要素——自立、平等、规则、质疑,并将对学生的教育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尊重个性发展、培养规则意识。“十一五”期间,将“尊重”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明确提出:反思教育习惯,改变教育行为;提升尊重意识,培养尊重习惯。“十二五”的研究,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尊重每一个孩子,在此基础上,促进学校形成文化氛围。
  以制度保障尊重教育的发展
  课题研究自始至终紧紧地围绕着“尊重”,从对基础道德的探索,到着眼人格素质,逐渐归拢到培养尊重习惯。研究的点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十二五”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形成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尊重习惯。最终还是围绕着让孩子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研究由教师的改变影响学生的改变,由自己的改变影响他人改变,由个体改变影响群体改变,这种改变虽然有效,但是很难实现真正的突破,一个人是不可能离开周围环境而独善其身的。而制度是最强有力的保证。
  转向制度建设,是挑战,也是形成相互尊重氛围的方向。对孩子的尊重,固然与教师个人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工作制度的问题。这并不是说教师个人没有责任,而是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研究尊重每一个孩子制度化,通过教育规则的方式使尊重的理念变成具体细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对规则体系的信任、执行和依靠上;在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上,通过一定的措施,让学校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用制度约束人,约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避免对学生的尊重与否因人而异,保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理念全面深入贯彻,形成学校的教育氛围。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是激活学生尊重意识,培养尊重习惯的前提。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形成氛围。而形成相互尊重的氛围,只有使尊重每一个孩子制度化,才有可能使对学生尊重习惯的培养深入持续下去。
  “十二五”的研究侧重于学校管理层。没有学校管理层的介入和推进,很难形成尊重每一个人的文化氛围。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靠的不是个人的聪明才智、个人的道德修养,它需要一个庞大系统的协调运作。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才能让尊重每一个学生成为学校的常态工作,并由此促进尊重人的氛围的形成。
  尊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对尊重教育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归纳出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一:引导学生在互动、批判中进行选择。教育者告诉学生如何做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做出聪明的、恰当的、选择的潜能。当然,通过自己思考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它却是以自己的知识、理性为指导。这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培养学生负责任生活态度的过程。
  途径二:在小事中做大文章。“聚焦”身边小事,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探讨“为什么会这样”,找出“之所以这样”的价值支撑,提出“怎么办”,从而促进行为改变。
  途径三:反思教育习惯。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与尊重理念相背离的是教师习以为常的习惯。“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习惯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和行动。因此,我们把“习惯”与“反思”结合在一起,质疑习惯做法。
  途径四:把尊重分解成具体的行为。“尊重他人”中的“尊重”概念大,不易操作,但如果把这个概念进行分解,就容易使人理解了。比如“帮助他人”,有居高临下的帮助,这种帮助,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有大张旗鼓、尽人皆知的帮助,给被帮助的人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以尊重为价值导向,考虑的是被帮助人的感受,我们提出:若无其事地帮助人。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分享,感受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以及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案例1:让每一个心灵在活动中成长
  文/宫颖(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
  记得那年初一,学生们刚刚迈入中学校门,大家还不熟悉,因此小摩擦经常会发生。总有学生找我来指责别人。我便想,开展一次怎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和谐相处?在“尊重从欣赏开始”的主题班会上,我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儿时和现在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比较自己的变化,谈谈自己面对这些变化时的感受。记得有一位女生说:“大家看我现在是矮矮胖胖的牙套妹,但是小时候我也曾经练过舞蹈,曾梦想做一名舞蹈演员,后来由于学习压力大就把功夫荒废了,我正在努力学习,我相信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在卡片寄语这个环节,这位女生所在小组的同学写下了这样的评价:“你是一个热心、有才气的女生,每次出板报,你总是很认真地设计、画图,尽管有的同学会偷偷叫你牙套妹,但是真正的美丽源自心灵,有一颗善良之心的人就是最美的。”那位女生和大家交流感受时说:“我平时在班里总是很沉默,可能没什么人关注我,但没想到大家能发现我有这么多优点,我觉得很温暖,我也愿意和更多的同学交流。”   高中三年,我带着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次打动心灵的主题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渐懂得“感悟亲情”、懂得“欣赏身边的人”、懂得“让沟通更顺畅”、懂得“在合作中成长”、懂得“用目标指引未来”、懂得“负责任地生活”。
  案例2:聚焦小事件 悟出大道理
  文/陈颖(北京市第五中学)
  如果说关注日常小事是谨慎自己言行的第一步,那么在小事中反省动机则是剖析自己的第二步。我们在学生的案例中看到,学生对社会不文明现象常常是深恶痛绝、严肃批判的,但就是很难联系到自身,指责他人易,反省自己难!而尊重课题让学生开始审视自己、反思自己。
  下面,分享一位学生的成长故事。
  妈妈常说:“每天一个香甜的苹果健康又长寿。”最近家里的苹果吃完了,于是,我和妈妈来到菜市场采购。
  一到市场,妈妈立刻派给我任务:“小娟,你先在这里挑苹果,妈妈去买蔬菜,一会儿再来找你。”
  这么多苹果,怎么挑呀!正在这时,一位阿姨刚巧也走到我身边的摊位挑苹果,只见她在苹果堆里这个按一按,那个捏一捏,好像在给苹果做穴位按摩一样。我赶紧凑过去学习“经验”。
  “阿姨您好!苹果应该怎么挑呀?您教教我吧!”我焦急又恳切地询问。阿姨很爽快地向我介绍起来:“小姑娘,我来告诉你吧!这苹果呀,想挑又脆又甜的就得逐个像这样按一按,如果用点劲儿按完后就一个坑,说明这苹果不脆,是面的,水分少不好吃,别买……还有个更省事的方法就是用指甲掐一下,看看里面是软是硬。”说着便亲自给我做示范,说“这个不行”。被掐按后的苹果立刻出现了几个小坑和一道划痕。我悄悄地问:“阿姨,这能行吗?”她低声回答:“没事!看,大家都这么挑,就是最好别让摊主看见,他们会不高兴的。”我顺着她指引的方向望去,确实,不少人正这样挑选着水果。说完,阿姨得意地走了,得到“真传”的我,学着她的样子挑起苹果。
  “小娟,你认为这些被人又按又捏后的水果还能卖得好吗?你不是总抱怨说超市和农贸市场一到下午或晚上就没有好的水果、蔬菜可挑吗?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吧。”妈妈的话,语调虽然不高,却使我感到脸上阵阵发热。这时我不禁回头看了看那些被掐按后的蔬果,它们的“脸上”像被施加了暴力,不是凹凸不平就是伤痕累累,我的心此刻也像被人使劲捏了一把,感到惭愧。(董 娟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 六年级2班)
  尊重在哪里?尊重就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当我们从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中都能体会到尊重,那么,尊重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用尊重的眼光审视我们已经习惯的做法,用尊重的理念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它将会带来一系列的改变。■
  □ 编辑 王宇华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就是贯彻科学办学的基本原则。科学性的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实现科学办学原则的唯一路径,是认清高等教育活动的客观条件,采用适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特点和客观规律的手段与方法管理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保障,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制度安排包括:由多元机构参与的高等教育宏观治理制度、高校独立法人制度和高校法人行为的问责制度。这些制度安排构成了从各种角
杜长胜1952年4月出生,籍贯江苏。198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197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文化部艺术局、办公厅、教育司任办事员、党办副主任、秘书室主任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道德素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高中综合素质往往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如何让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到实处,如何真正地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当我们把学生综合素质纳入高招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阳光化、科学化,那么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可以“实”起来,就不会再流于形式!  在当下的高考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锐意改革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向深入。    一、发挥特色资源优
就算是《自然》杂志的编辑,也曾经年轻过.在最近一篇“图书与艺术”栏目特稿中,《自然》的读者可以一窥是什么激励了这些编辑——或者至少是什么帮助这些编辑对科学产生兴趣.
期刊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我国开办最早的、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校,每年都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人次的留学生和5,000余名中国学生在校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带来了多彩多姿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里碰撞、融合、和谐共处。另外,我校教师出国任教的机会也很多,他们在国外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意识形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是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也是新高考方案的重要内容。为保证这一评价体系顺利实施,各省都制定了相应的方案,从指导思想、内容要求、组织实施、结果应用各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详尽细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是不需要质疑的。  方案制定容易,但落实起来就不简单了。笔者在广东任教期间,在给学生填写相关素质评价表格时,校领导给我们的要求是,该写好的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营养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之,学生各种学习负担的加重,学习压力过大,造成运动时间、运动量无法保证,甚至是缺少最基本的体育锻炼,导致“肥胖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由于体形肥胖的特殊状况,给学生身体、心理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在体育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体育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帮助肥胖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减轻体重。  教师要加强对肥胖生的心理疏导  
“本科生成长课堂”的探索,是中央财经大学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结合各年级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开展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一课程体系整体内容分为三大版块:一是破解大学生成长难题,即抓住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典型性的焦点问题,通过平等的、自由的、多声部的对话与交流,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这一版块强
本文主要研究立方图的Turán结果,以及对立方图的最大二部子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