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留学中介、艺考中介铺天盖地的今天,艺术特长生培训中介市场却仍像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唯有“全国特长生联盟”一枝独秀。“特联”的成功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从“特联”一枝独秀的原因入手,探究并分析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的供求不平衡、价格过高、合法性等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督促艺术特长招生高校建立公开、清晰的信息平台;给予艺特生清晰、明确的政策引导;规范现有艺特生中介;调整、规范艺术特长生招生政策,减少对策行为。
关键词:艺术特长生;中介;“全国特长生联盟”;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2-0189-04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一技之长”,也有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通过艺术特长圆梦高考,艺术特长生人数不断增多。但奇怪的是,艺术特长生培训中介(以下简称“艺特生中介”)并没有随之成长壮大。笔者作为2013年以钢琴特长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就读的艺术特长生,曾亲身经历挑选艺特生中介时的迷茫和无助;而在进入大学三年之后,通过调查发现,艺特生中介仍如当初一般未被开发,唯一能查到的比较正规、权威的中介就是“全国特长生联盟”(以下简称“特联”)。
“特联”创办于2009年,创始人赵博楠2000年以艺术特长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硕士毕业后,他有感于自己当年特长生考试时的迷茫和目前市场上艺特生中介组织的缺失,创办了“特联”,旨在为艺术特长家庭提供最前沿的考试资讯和最权威的专家教学平台。几年来,在特联的辅导下,共有近千名考生获得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成功加分率在90%以上。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专注于艺术特长生的权威中介机构,“特联”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中一枝独秀。
因“特联”的成功,所以笔者决定从它入手,对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探析。作为一名曾经的艺术特长生,笔者对“特联”有着较深入的了解,曾亲身体验它的“艺术特长评估测试”及“专家课教学”;在这次的调研中,笔者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对“特联”负责人及参与过“特联”的考生进行了采访,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信本文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特联”的成功一方面是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科学经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当前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发展不健全的特殊环境,在这种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中,其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本文将从“特联”一枝独秀的原因分析入手,从特联的成功探究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全国特长生联盟”一枝独秀的原因探析
(一)“特联”处于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
1.艺特生中介供给小——由概念不清导致。客观上,当前我国中介市场中专门为“艺术特长生”而设立的中介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对于“艺术特长生”与“艺术生”概念的混淆以及由此产生的需求判断错误。
艺术生,指高等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为培养艺术专业人才,高考报考类别为艺术类,对文化课要求较低;而艺术特长生,指我国部分普通高等院校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招收部分具有某方面艺术特长的非艺术类考生,高考报考类别为高校普通本科专业,因此对文化课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只有53所教育部批准的高校具有艺术类特长生招生资格,且均为“985”或“211”高校,考生申请参加高校艺术类特长生测试并通过后,可获得20~60分的降分优惠录取。
可想而知,对于艺术特长生来说,只有做到文化课与艺术水平双优,才有可能被理想高校录取。这也决定了艺术特长生显著区别于艺术生的特点:文化课基础较好,但艺术水准专业度不高。因此,他们需要的是专门针对其特点设立的中介,而当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艺术培训中介都是针对艺术生设立的,里面无论艺术专业培训还是文化课培训,都不符合艺术特长考生的需求。专门针对艺术特长生所设立的中介,在目前的中国处于一种结构性短缺状态,“特联”是笔者在网上唯一能够找到的专注于艺术特长生的权威中介组织。
2.对艺特生中介需求大——由信息不对称导致。近年来,艺术特长考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艺术特长考生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迫切需要正规的艺特生中介提供信息支持,缩小其交易成本。其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而“特联”针对每一种情况都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
(1)对53所高校的艺术特长招生政策。目前,全国共有53所普通高校具有艺术特长招生资格,而这53所高校的艺术特长招生政策却在年年变化,不仅每年不同高校的招生专业在变,简章发布时间、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也都在变化。
可以想见,若由艺术特长考生本人和家长进行这53所高校的招生信息收集、整理、甄选需要巨大的成本,且一旦信息收集有误,极有可能错过理想高校的降分机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而“特联”则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完整而准确的招生信息,并帮助其甄选、决策。每年,“特联”都会第一时间在网站上集中发布53所高校各专业的艺术特长招生人数、简章链接、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信息;“特联”教师会在各高校招生政策确定后的第一时间联系考生及家长,针对考生的自身特点为其量身选择报考学校,并帮助、督促其完成后续工作,有效减少了考生和家长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
(2)对艺术特长考核的评委。艺术特长测试的时间一般在4分钟左右,考生要在短短几分钟内通过特长表演获得评委的青睐,而他们对于决定其命运的评委的信息却一无所知,这是艺术特长考生信息不对称的第二方面。
53所艺术特长招生高校的艺术测评评委团队是基本固定的,这一团队由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授、专家组成,但每年哪所高校分配到哪位评委却是随机的。在这种情况下,仅凭考生个人的力量,想抓住评委的喜好,完全靠运气——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谁会成为自己的评委。 而“特联”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考生对评委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考生加入“特联”后,“特联”会帮助其联系在该生的艺术专业领域里顶级的教师帮其确定考试曲目;曲目确定之后,在暑假和寒假,“特联”也会组织半个月左右的集训,集训内容的重要一项就是“专家课”,授课专家均是历年艺术特长生考试的评委教师,他们对艺术特长考试的选拔要求非常熟悉,对于选曲及演奏更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精准嗅觉,因而可以对考生做出最准确有效的指导,使其应考能力迅速提升,最大程度缩小考生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3)对自己的实际水平。考生及家长的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考生自己实际艺术水平的了解和把握。虽然大多数准备参加艺术特长考试的考生都自小跟随教师学习,但对于自己实际艺术水准到底如何其实并无确切把握;另一方面,艺术专业对天赋具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参加艺术特长生考试,也无从知晓。而“特联”提供的“艺术特长评估测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每位考生在加入“特联”之前,都必须先参加“特长评估”,由历年艺术特长考试评委教师对学生特长水平进行测试,评估之后,“特联”会提供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及成长计划,客观呈现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判断学生是否适合走艺术特长之路,以及若适合,需要制订什么样的提升计划。
通过“特长评估”,“特联”有效解决了考生对自己实际艺术水平的信息不足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艺术特长考生及家长对艺特生中介有着迫切的需求;而由于社会对“艺术特长生”特性的把握不清,艺特生中介供给十分有限。在这种供小于求的情况下,“特联”通过信息整理、“特长评估”“专家课”等方式,有效解决了考生和家长对各高校招生政策、对评委、对自身艺术水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缩小了其交易成本,从而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的一致选择。
(二)“特联”有效化解了“委托—代理”难题
目前,市场上寥寥无几的艺特生培训中介呈现出规模小、规范度低、专业性差、针对性弱、信誉度低、高分散、无保障等缺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多数家长并不具备艺术专业判断能力,因而无从对中介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这便出现了经典的“委托—代理”难题。而“特联”则通过“签约保过”的方式成功化解了委托代理难题,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信任。
“特联”推出了重点协议班“签约保过”制度。该制度规定,只要学生通过了重点协议班的入学考核,就可以选择加入重点协议班进行“保过合同”签约,只要学生按规定完成合同中规定的所有课程,“特联”就保证学生一定会拿到大学的降分录取;若学生没有拿到降分资格,则“特联”全额退还学生所交费用。
之所以敢“签约保过”,是因为“特联”有着自己强大的专家团体和科学的培训体系(其寒暑假都有为期7—30天的集训),通过入学考核即代表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能力没有问题,在这一前提下,再经过他们的专家指导和科学培训,“特联”有信心让学生成功通过特长生考试。这不光是对学生家长的宽慰,更是特联对自己教学水平和模式的自信。因而,无论考生家长是否选择签约保过,这一制度都给了他们一个“定心丸”,让他们相信“特联”的能力和水平,敢于将孩子的未来托付给“特联”这个代理人。
通过“保过合同”的制度安排,“特联”成功化解了委托代理难题,使得众多考生和家长敢于选择“特联”。
(三)加入“特联”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假设,该假设认为所有主体在进行理性决策时都会进行成本—收益—风险分析,从而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结果。笔者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解释艺术特长考生和家长选择“特联”的原因。
1.参与“特联”的预期成本。物质成本:艺术特长水平评估费2 500元,寒暑假集训费(包括专家课、消化课、助教课、艺术表现课、音乐审美课、乐团合奏课等)根据学生水平及情况不同50 000~90 000元不等,往返路费及食宿费(“特联”集训及评估地点只有北京和济南两处,因而大部分学生需要自己承担往返路费)2 500~10 000元不等,其他费用(“特联”提供的培训教材等)200~2 000元不等。总计60 000~100 000元不等。时间成本:参加集训及上课的时间 15—80天不等,往返时间 0—10天不等,其他 5—10天不等。总计20—100天不等。
2.参与“特联”预期收益。通过“特联”可以大大提高进入名校就读的机会,而“名校效应”将会为考生及家长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心理收益,可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性。这些收益的价值或许不容易量化,但艺术特长考生的家庭情况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他们所更看中的也是参与“特联”可能带来的社会和心理收益。因而相较于他们可能会获得的巨大收益,大部分考生和家长认为“特联”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3.参与“特联”的风险。上文对“特联”进行的预期收益分析是建立在通过艺术特长生考试的基础上的,而参加“特联”并不意味着100%通过考试。那么,这种失败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考生及家长为什么可以接受呢?
笔者认为,“特联”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风险控制:
(1)签约“保过合同”。这一点以在上文进行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2)以往成功经验及良好口碑提供的信誉保证。六年来,经过“特联”辅导获得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的考生有近千名,成功加分率在90%以上,仅2014年,就有238名学员获得各“985”“211”高校艺术特长生加分,超越了20多个省加分总人数;且凡是经过“特联”培训的学生和家长,都对“特联”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样,以往的成功经验和良好的口碑便为“特联”提供了信誉保证,降低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风险。
(3)知名专家团体及科学培训体系。“特联”汇集了国内最顶级的权威艺术专家和助教师资团队,专家教师均有艺术特长生高考评审资格和经验,助教均毕业于艺术类高等学府;“特联”有着科学的培训体系,从最开始的“特长评估”、科学选曲,到接下来的寒、暑期集训,“特联”都有清晰、详细的规划安排。 “特联”的专家团队和科学的培训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风险。
综上所属,选择“特联”,对于艺术特长考生及家长来说,其预期收益是大于成本的,且由于“保过合同”、成功经验、良好口碑、专家团体及科学培训体系的存在,其预期风险也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正是由于特联处于供小于求的艺特生中介的卖方市场,且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有效解决了“委托—代理”难题,使得艺术特长考生及家长的预期收益高于成本,因而在经济条件允许且对特联有着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通过特联实现名校梦。
二、从“特联”的成功看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对“特联”成功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过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艺特生中介市场供求不平衡
1.供给方面,正规的艺特生中介数量过少,且存在委托代理难题。当前,专门针对艺术特长生所设立的中介,在我国还处于一种结构性短缺状态。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艺术特长生”与“艺术生”的概念混淆及由此带来的需求判断有误;二是大部分艺特生中介由于自身水平及资源限制等原因难以化解“委托—代理”难题,因而即使短暂存在也会很快被市场淘汰。这一点在上文有过详细分析,不再赘述。
2.需求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政策不清晰,艺特考生及家长对中介有着迫切需求。考生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对各高校招生政策、对评委、对自身艺术水平三方面。这一方面由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用语不清晰、解释不及时、引导不到位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举一例说明:2014年底闹得沸沸扬扬的“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事件。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里面提到“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由于政策中的用语模糊,“艺术特长生加分”指代不明确,且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并未及时做出官方解释,大量的艺特考生和家长陷入恐慌,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备考情绪,部分考生甚至准备放弃特长生考试。这样严重的政策误读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考生及家长所掌握的信息有限,而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又未能做出及时补充说明,导致大量艺特考生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特联”却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从政策出台当日起,“特联”就在网站上进行了政策跟踪报道和解读,一方面安抚艺术特长考生和家长的情绪,帮助其分析和解读政策;另一方面收集考生和家长的意见,于9月10日向教育部有关官员进行集中反应;最终于9月20日做出“艺术特长招生将正常进行”的说明,使得连日来惊慌迷茫的考生和家长终于可以安心备考。
而直到2014年12月1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才正式做出相关回应。大部分高校的艺术特长招生考试都在1月进行,若没有“特联”的信息提供,一味依赖国家的官方回应,大部分预备2015年参加考试的艺术特长考生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上例充分说明了在我国,由于国家政策不清晰、解释不及时、引导不到位而导致的艺特生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艺术特长中介的需求。
(二)艺特生中介垄断地位导致价格过高
在上文的“预期成本核算”中,笔者粗略计算的成本为60 000~100 000元,虽然对于不少特长生家庭来说,这一价格仍处于可接受范围,但它已远远超出该产品的正常市场价值。这一问题表面上看源于艺特生中介的垄断地位,而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国家对艺特生中介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艺特生中介本身存在合法性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对策行为
虽然上文中笔者一直在强调艺特生中介供给如何不足,但事实上,对于艺特生中介本身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也十分值得探讨。
艺特生中介的出现和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互动系统中的对策行为。国家的艺术特长招生政策赋予了53所高校通过艺术水平测试给予考生降分录取资格的权利,各高校通过学生4分钟左右的特长展示表现对其进行打分,最终根据分数择优录取。针对这样的测评制度,考生和家长自然会产生对策行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精心打磨考试曲目以得评委青睐。笔者所得知的所有艺术特长考生至少都是“两年磨一曲”,更有甚者“十年磨一曲”“十万磨一曲”,而这已经违背了设置“艺术特长生”的初衷。
艺术特长生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招收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以推广大学素质教育,而通过这种“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大部分特长生,就像通过“新东方”等机构培训出的高分考生一样,应试能力强,而大学真正需要他们具备的乐团合作、音乐创新、节目储备等能力却很弱。
这种对策行为正是通过诸如“特联”等艺特生中介的存在得到扩大。
三、结论与建议
(一)从艺特生中介需求大入手
1.督促53所艺术特长招生高校建立更公开、清晰的信息平台。由高校招生信息搜索难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导致艺术特长中介需求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国家相关部门应敦促53所艺术特长招生高校建立更公开、更清晰的信息平台,并规定每年艺术特长招生简章的统一发放时间,以降低考生的信息搜寻成本。
2.相关部门给予艺特生更清晰、明确的政策引导。国家相关政策语言模糊不清、解释不及时、引导不到位是艺术特长中介需求居高不下的另一重要原因。因而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应更加注重政策用语的规范性,关注政策反馈,及时加以补充说明和适当调整,力求为艺术特长考生和家长提供最清晰、明确的政策引导。
(二)从艺特生中介供给小入手
1.规范现有艺特生中介。国家应在社会中介组织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艺术特长生中介管理办法》,对其价格、组织形式、运营模式等进行有效规范。
2.鼓励合法,整顿或取缔非法艺特生中介。适当鼓励艺特生中介组织的建立,以缓解目前艺特生中介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同时,坚决打击违法艺术特长中介,坚决取缔非法艺特生中介。
(三)调整、规范艺术特长生招生政策,减少对策行为
如前所述,由艺术特长生招生政策,特别是其中的测评方式所导致的对策行为与艺术特长生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而诸如“特联”等艺特生中介的存在使得这一问题扩大化。只有从制度入手,调整和规范艺术特长招生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测评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对策行为的发生,使高校招到真正满意的艺术人才。
四、结语
“全国特长生联盟”的巨大成功恰恰折射出当前我国艺术特长生中介市场存在的供求不平衡问题,而若要缓解这种不平衡,就势必要增加艺术特长生中介组织的供给,而这一类型中介组织本身又存在着合法性问题。对国家相关部门而言,只有从制度入手,建立良好的艺术特长招生制度和艺术特长生中介管理制度,才是解决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难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艺术特长生;中介;“全国特长生联盟”;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2-0189-04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一技之长”,也有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通过艺术特长圆梦高考,艺术特长生人数不断增多。但奇怪的是,艺术特长生培训中介(以下简称“艺特生中介”)并没有随之成长壮大。笔者作为2013年以钢琴特长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就读的艺术特长生,曾亲身经历挑选艺特生中介时的迷茫和无助;而在进入大学三年之后,通过调查发现,艺特生中介仍如当初一般未被开发,唯一能查到的比较正规、权威的中介就是“全国特长生联盟”(以下简称“特联”)。
“特联”创办于2009年,创始人赵博楠2000年以艺术特长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硕士毕业后,他有感于自己当年特长生考试时的迷茫和目前市场上艺特生中介组织的缺失,创办了“特联”,旨在为艺术特长家庭提供最前沿的考试资讯和最权威的专家教学平台。几年来,在特联的辅导下,共有近千名考生获得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成功加分率在90%以上。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专注于艺术特长生的权威中介机构,“特联”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中一枝独秀。
因“特联”的成功,所以笔者决定从它入手,对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探析。作为一名曾经的艺术特长生,笔者对“特联”有着较深入的了解,曾亲身体验它的“艺术特长评估测试”及“专家课教学”;在这次的调研中,笔者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对“特联”负责人及参与过“特联”的考生进行了采访,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信本文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特联”的成功一方面是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科学经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当前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发展不健全的特殊环境,在这种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中,其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本文将从“特联”一枝独秀的原因分析入手,从特联的成功探究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全国特长生联盟”一枝独秀的原因探析
(一)“特联”处于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
1.艺特生中介供给小——由概念不清导致。客观上,当前我国中介市场中专门为“艺术特长生”而设立的中介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对于“艺术特长生”与“艺术生”概念的混淆以及由此产生的需求判断错误。
艺术生,指高等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为培养艺术专业人才,高考报考类别为艺术类,对文化课要求较低;而艺术特长生,指我国部分普通高等院校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招收部分具有某方面艺术特长的非艺术类考生,高考报考类别为高校普通本科专业,因此对文化课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只有53所教育部批准的高校具有艺术类特长生招生资格,且均为“985”或“211”高校,考生申请参加高校艺术类特长生测试并通过后,可获得20~60分的降分优惠录取。
可想而知,对于艺术特长生来说,只有做到文化课与艺术水平双优,才有可能被理想高校录取。这也决定了艺术特长生显著区别于艺术生的特点:文化课基础较好,但艺术水准专业度不高。因此,他们需要的是专门针对其特点设立的中介,而当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艺术培训中介都是针对艺术生设立的,里面无论艺术专业培训还是文化课培训,都不符合艺术特长考生的需求。专门针对艺术特长生所设立的中介,在目前的中国处于一种结构性短缺状态,“特联”是笔者在网上唯一能够找到的专注于艺术特长生的权威中介组织。
2.对艺特生中介需求大——由信息不对称导致。近年来,艺术特长考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艺术特长考生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迫切需要正规的艺特生中介提供信息支持,缩小其交易成本。其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而“特联”针对每一种情况都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
(1)对53所高校的艺术特长招生政策。目前,全国共有53所普通高校具有艺术特长招生资格,而这53所高校的艺术特长招生政策却在年年变化,不仅每年不同高校的招生专业在变,简章发布时间、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也都在变化。
可以想见,若由艺术特长考生本人和家长进行这53所高校的招生信息收集、整理、甄选需要巨大的成本,且一旦信息收集有误,极有可能错过理想高校的降分机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而“特联”则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完整而准确的招生信息,并帮助其甄选、决策。每年,“特联”都会第一时间在网站上集中发布53所高校各专业的艺术特长招生人数、简章链接、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信息;“特联”教师会在各高校招生政策确定后的第一时间联系考生及家长,针对考生的自身特点为其量身选择报考学校,并帮助、督促其完成后续工作,有效减少了考生和家长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
(2)对艺术特长考核的评委。艺术特长测试的时间一般在4分钟左右,考生要在短短几分钟内通过特长表演获得评委的青睐,而他们对于决定其命运的评委的信息却一无所知,这是艺术特长考生信息不对称的第二方面。
53所艺术特长招生高校的艺术测评评委团队是基本固定的,这一团队由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授、专家组成,但每年哪所高校分配到哪位评委却是随机的。在这种情况下,仅凭考生个人的力量,想抓住评委的喜好,完全靠运气——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谁会成为自己的评委。 而“特联”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考生对评委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考生加入“特联”后,“特联”会帮助其联系在该生的艺术专业领域里顶级的教师帮其确定考试曲目;曲目确定之后,在暑假和寒假,“特联”也会组织半个月左右的集训,集训内容的重要一项就是“专家课”,授课专家均是历年艺术特长生考试的评委教师,他们对艺术特长考试的选拔要求非常熟悉,对于选曲及演奏更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精准嗅觉,因而可以对考生做出最准确有效的指导,使其应考能力迅速提升,最大程度缩小考生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3)对自己的实际水平。考生及家长的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考生自己实际艺术水平的了解和把握。虽然大多数准备参加艺术特长考试的考生都自小跟随教师学习,但对于自己实际艺术水准到底如何其实并无确切把握;另一方面,艺术专业对天赋具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参加艺术特长生考试,也无从知晓。而“特联”提供的“艺术特长评估测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每位考生在加入“特联”之前,都必须先参加“特长评估”,由历年艺术特长考试评委教师对学生特长水平进行测试,评估之后,“特联”会提供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及成长计划,客观呈现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判断学生是否适合走艺术特长之路,以及若适合,需要制订什么样的提升计划。
通过“特长评估”,“特联”有效解决了考生对自己实际艺术水平的信息不足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艺术特长考生及家长对艺特生中介有着迫切的需求;而由于社会对“艺术特长生”特性的把握不清,艺特生中介供给十分有限。在这种供小于求的情况下,“特联”通过信息整理、“特长评估”“专家课”等方式,有效解决了考生和家长对各高校招生政策、对评委、对自身艺术水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缩小了其交易成本,从而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的一致选择。
(二)“特联”有效化解了“委托—代理”难题
目前,市场上寥寥无几的艺特生培训中介呈现出规模小、规范度低、专业性差、针对性弱、信誉度低、高分散、无保障等缺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多数家长并不具备艺术专业判断能力,因而无从对中介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这便出现了经典的“委托—代理”难题。而“特联”则通过“签约保过”的方式成功化解了委托代理难题,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信任。
“特联”推出了重点协议班“签约保过”制度。该制度规定,只要学生通过了重点协议班的入学考核,就可以选择加入重点协议班进行“保过合同”签约,只要学生按规定完成合同中规定的所有课程,“特联”就保证学生一定会拿到大学的降分录取;若学生没有拿到降分资格,则“特联”全额退还学生所交费用。
之所以敢“签约保过”,是因为“特联”有着自己强大的专家团体和科学的培训体系(其寒暑假都有为期7—30天的集训),通过入学考核即代表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能力没有问题,在这一前提下,再经过他们的专家指导和科学培训,“特联”有信心让学生成功通过特长生考试。这不光是对学生家长的宽慰,更是特联对自己教学水平和模式的自信。因而,无论考生家长是否选择签约保过,这一制度都给了他们一个“定心丸”,让他们相信“特联”的能力和水平,敢于将孩子的未来托付给“特联”这个代理人。
通过“保过合同”的制度安排,“特联”成功化解了委托代理难题,使得众多考生和家长敢于选择“特联”。
(三)加入“特联”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假设,该假设认为所有主体在进行理性决策时都会进行成本—收益—风险分析,从而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结果。笔者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解释艺术特长考生和家长选择“特联”的原因。
1.参与“特联”的预期成本。物质成本:艺术特长水平评估费2 500元,寒暑假集训费(包括专家课、消化课、助教课、艺术表现课、音乐审美课、乐团合奏课等)根据学生水平及情况不同50 000~90 000元不等,往返路费及食宿费(“特联”集训及评估地点只有北京和济南两处,因而大部分学生需要自己承担往返路费)2 500~10 000元不等,其他费用(“特联”提供的培训教材等)200~2 000元不等。总计60 000~100 000元不等。时间成本:参加集训及上课的时间 15—80天不等,往返时间 0—10天不等,其他 5—10天不等。总计20—100天不等。
2.参与“特联”预期收益。通过“特联”可以大大提高进入名校就读的机会,而“名校效应”将会为考生及家长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心理收益,可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性。这些收益的价值或许不容易量化,但艺术特长考生的家庭情况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他们所更看中的也是参与“特联”可能带来的社会和心理收益。因而相较于他们可能会获得的巨大收益,大部分考生和家长认为“特联”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3.参与“特联”的风险。上文对“特联”进行的预期收益分析是建立在通过艺术特长生考试的基础上的,而参加“特联”并不意味着100%通过考试。那么,这种失败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考生及家长为什么可以接受呢?
笔者认为,“特联”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风险控制:
(1)签约“保过合同”。这一点以在上文进行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2)以往成功经验及良好口碑提供的信誉保证。六年来,经过“特联”辅导获得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的考生有近千名,成功加分率在90%以上,仅2014年,就有238名学员获得各“985”“211”高校艺术特长生加分,超越了20多个省加分总人数;且凡是经过“特联”培训的学生和家长,都对“特联”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样,以往的成功经验和良好的口碑便为“特联”提供了信誉保证,降低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风险。
(3)知名专家团体及科学培训体系。“特联”汇集了国内最顶级的权威艺术专家和助教师资团队,专家教师均有艺术特长生高考评审资格和经验,助教均毕业于艺术类高等学府;“特联”有着科学的培训体系,从最开始的“特长评估”、科学选曲,到接下来的寒、暑期集训,“特联”都有清晰、详细的规划安排。 “特联”的专家团队和科学的培训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风险。
综上所属,选择“特联”,对于艺术特长考生及家长来说,其预期收益是大于成本的,且由于“保过合同”、成功经验、良好口碑、专家团体及科学培训体系的存在,其预期风险也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正是由于特联处于供小于求的艺特生中介的卖方市场,且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有效解决了“委托—代理”难题,使得艺术特长考生及家长的预期收益高于成本,因而在经济条件允许且对特联有着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通过特联实现名校梦。
二、从“特联”的成功看我国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对“特联”成功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过艺特生中介市场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艺特生中介市场供求不平衡
1.供给方面,正规的艺特生中介数量过少,且存在委托代理难题。当前,专门针对艺术特长生所设立的中介,在我国还处于一种结构性短缺状态。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艺术特长生”与“艺术生”的概念混淆及由此带来的需求判断有误;二是大部分艺特生中介由于自身水平及资源限制等原因难以化解“委托—代理”难题,因而即使短暂存在也会很快被市场淘汰。这一点在上文有过详细分析,不再赘述。
2.需求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政策不清晰,艺特考生及家长对中介有着迫切需求。考生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对各高校招生政策、对评委、对自身艺术水平三方面。这一方面由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用语不清晰、解释不及时、引导不到位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举一例说明:2014年底闹得沸沸扬扬的“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事件。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里面提到“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由于政策中的用语模糊,“艺术特长生加分”指代不明确,且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并未及时做出官方解释,大量的艺特考生和家长陷入恐慌,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备考情绪,部分考生甚至准备放弃特长生考试。这样严重的政策误读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考生及家长所掌握的信息有限,而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又未能做出及时补充说明,导致大量艺特考生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特联”却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从政策出台当日起,“特联”就在网站上进行了政策跟踪报道和解读,一方面安抚艺术特长考生和家长的情绪,帮助其分析和解读政策;另一方面收集考生和家长的意见,于9月10日向教育部有关官员进行集中反应;最终于9月20日做出“艺术特长招生将正常进行”的说明,使得连日来惊慌迷茫的考生和家长终于可以安心备考。
而直到2014年12月1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才正式做出相关回应。大部分高校的艺术特长招生考试都在1月进行,若没有“特联”的信息提供,一味依赖国家的官方回应,大部分预备2015年参加考试的艺术特长考生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上例充分说明了在我国,由于国家政策不清晰、解释不及时、引导不到位而导致的艺特生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艺术特长中介的需求。
(二)艺特生中介垄断地位导致价格过高
在上文的“预期成本核算”中,笔者粗略计算的成本为60 000~100 000元,虽然对于不少特长生家庭来说,这一价格仍处于可接受范围,但它已远远超出该产品的正常市场价值。这一问题表面上看源于艺特生中介的垄断地位,而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国家对艺特生中介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艺特生中介本身存在合法性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对策行为
虽然上文中笔者一直在强调艺特生中介供给如何不足,但事实上,对于艺特生中介本身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也十分值得探讨。
艺特生中介的出现和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互动系统中的对策行为。国家的艺术特长招生政策赋予了53所高校通过艺术水平测试给予考生降分录取资格的权利,各高校通过学生4分钟左右的特长展示表现对其进行打分,最终根据分数择优录取。针对这样的测评制度,考生和家长自然会产生对策行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精心打磨考试曲目以得评委青睐。笔者所得知的所有艺术特长考生至少都是“两年磨一曲”,更有甚者“十年磨一曲”“十万磨一曲”,而这已经违背了设置“艺术特长生”的初衷。
艺术特长生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招收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以推广大学素质教育,而通过这种“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大部分特长生,就像通过“新东方”等机构培训出的高分考生一样,应试能力强,而大学真正需要他们具备的乐团合作、音乐创新、节目储备等能力却很弱。
这种对策行为正是通过诸如“特联”等艺特生中介的存在得到扩大。
三、结论与建议
(一)从艺特生中介需求大入手
1.督促53所艺术特长招生高校建立更公开、清晰的信息平台。由高校招生信息搜索难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导致艺术特长中介需求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国家相关部门应敦促53所艺术特长招生高校建立更公开、更清晰的信息平台,并规定每年艺术特长招生简章的统一发放时间,以降低考生的信息搜寻成本。
2.相关部门给予艺特生更清晰、明确的政策引导。国家相关政策语言模糊不清、解释不及时、引导不到位是艺术特长中介需求居高不下的另一重要原因。因而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应更加注重政策用语的规范性,关注政策反馈,及时加以补充说明和适当调整,力求为艺术特长考生和家长提供最清晰、明确的政策引导。
(二)从艺特生中介供给小入手
1.规范现有艺特生中介。国家应在社会中介组织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艺术特长生中介管理办法》,对其价格、组织形式、运营模式等进行有效规范。
2.鼓励合法,整顿或取缔非法艺特生中介。适当鼓励艺特生中介组织的建立,以缓解目前艺特生中介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同时,坚决打击违法艺术特长中介,坚决取缔非法艺特生中介。
(三)调整、规范艺术特长生招生政策,减少对策行为
如前所述,由艺术特长生招生政策,特别是其中的测评方式所导致的对策行为与艺术特长生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而诸如“特联”等艺特生中介的存在使得这一问题扩大化。只有从制度入手,调整和规范艺术特长招生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测评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对策行为的发生,使高校招到真正满意的艺术人才。
四、结语
“全国特长生联盟”的巨大成功恰恰折射出当前我国艺术特长生中介市场存在的供求不平衡问题,而若要缓解这种不平衡,就势必要增加艺术特长生中介组织的供给,而这一类型中介组织本身又存在着合法性问题。对国家相关部门而言,只有从制度入手,建立良好的艺术特长招生制度和艺术特长生中介管理制度,才是解决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难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