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这既表现在过程哲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 诺斯·怀特海对中国古典哲学的青睐,也表现在过程哲学新一代思想家们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关注。在美国克莱蒙特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的推动下,过程研究近年来在中国得以迅速开展,尤其是几所过程研究中心的成立大大促进了中国学者对过程哲学的深入研究,可以说过程哲学在中外学术交流上走在了前列。有鉴于此,我刊从本期起开设“过程思想研究”专栏,该专栏主要发表国内外过程研究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这一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关联的国际性学术流派的发展。
●本期视点:过程哲学:一个有待发掘的思想宝库
●特约主持人:王治河博士
主持人简介:王治河,男,祖籍山东招远, 1960年1月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拜著名哲学家朱德生先生为师,研习西方哲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任研究员、《国外社会科学》副主编。1998年秋赴美自费留学,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和而不同——建设性的后现代多元论”。现任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过程研究》主编、黑龙江大学客座教授、《求是学刊》海外编委等职。
十余年来王治河博士一直从事后现代哲学、过程哲学研究以及在中国传播、推广过程研究的工作,著有《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福柯》,主编《怀特海与中国》(英文)、《全球化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辞典》,合作主编《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译丛》、《英汉社科大辞典》,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译文60余篇。1993年被选为中国社科院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入选《当代中国杰出青年大典》,2005年获得巴黎汤普顿基金会(Templeton Foundation)“全球视野下的科学与精神”课题奖。
●主持人话语:作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方兴未艾的过程哲学是当今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之一。以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中西哲学对话闻名的安乐哲教授甚至断言过程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未来走向”。为什么在20世纪数百名重要的思想家中,我们唯独青睐为大多数哲学家所拒斥的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呢?这是过程哲学的当代传人小约翰·科布博士在2004年汉城世界过程大会上提出的问题。科布的回答是:因为当今世界迫切需要一种令人信服的综合性的远见。在经过长期的分化之后,我们今天的时代需要重新综合。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恰恰满足了这一时代需要,对于这种综合性的远见,它“提供了最有希望的表述”。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其整体性、生成性、共生性、多元性、创造性、开放性、内在相关性、互依互动性和现实关怀性等特质,日益成为世界哲学中的一门显学。它不仅在克服二元论、还原论、物质主义、父权制和人类中心主义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而且在西方科学与东方智慧之间架起了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过程哲学是一座有待发掘的思想宝库。概括说来,过程哲学有下列五点理论优势:一是它的综合性。在碎化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过程哲学要求我们把各种零散的关于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宗教的思想整合为一种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以应对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异常复杂的社会现实。二是它对过程的强调。怀特海说过:“现实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各种实际存在物的生成”。这意味着我们所经历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以及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决定了我们是谁,我们的存在就是我们的成为。三是它对互依互动性的强调。一切现实实在在根本上都是相关的,现实实在的相关性决定了其互依性,过程哲学的这一学说,对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心-身关系有着重要的启迪。四是它对创新的推举。过程哲学是创造性的哲学,它所推崇的是冒险,是好奇心和新颖性。五是它和中国文化的亲缘性。对于中国人来说,过程哲学是与其本土思维最为接近的西方学术流派;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传统思想是过程哲学的古代先驱。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所有过程思想家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怀特海明确声称与西方思想相比,他的过程哲学更贴近东方,特别是中国人的思维,因为中国思维本质上是关系的和过程的。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既是一种科学哲学、宗教哲学、审美哲学,也是一种道德哲学,价值哲学。因为它强调每一事物——小到一粒种子、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有其内在的价值。本期关于过程哲学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揭示了过程哲学的丰富内涵。大卫·格里芬的《怀特海的道德哲学》挑战了“道德对怀特海来说并不重要”的说法,并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勾勒了怀特海道德哲学的基本内涵。怀特海的道德哲学源于对当代文明危机的反思,并力图为道德文明提供一种宇宙论支持。这种支持最核心的意蕴便是把道德直觉和科学直觉、宗教直觉及审美直觉整合为一种统一的、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对怀特海来说,过程的一般目的是获得意义,哲学的任务就是试图为道德生活提供支持;“洞察和预见”一种生活价值感,就是给所有文明的努力以“意义感”。按照格里芬的阐释,怀特海的道德哲学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证伪了“像爱我们自己一样爱我们的邻人的宗教律令在形而上学上是不可能的”这一传统观点。杰伊·麦克丹尼尔教授的《为什么选择过程哲学》从过程哲学的当代价值和人生意义入手,揭示了过程哲学在拒绝无根的消费主义和无翼的传统主义上, 在帮助我们获得创造性和谐,过一种审慎的生活上和在科学与精神、生态与经济、教育与创造性、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上所能作出的独特贡献。“创造性和谐”概念是麦克丹尼尔教授对过程哲学的创造性发挥。在他看来,人类生活的目标恰恰在于安居于创造性和谐之中。创造性和谐致力于与他者的协调一致,但同时也为多样性和差异性欢欣鼓舞。麦克丹尼尔教授强调,尽管事实上创造性和谐是多文化的,但是在让世界接纳创造性和谐的使命中,中国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和谐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是中心主题。这些文化传统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曲跃厚教授的《过程哲学的硬核学说及其神学旨趣》一文,不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过程哲学的四个基本概念:“联系”、“现实实在”、“摄入”(prehension,又译“领悟”)、“本体论原则”,而且揭示了过程哲学的神学之维。按照怀特海的理解,“提出一种宇宙观,也就提出了一种宗教”。作为过程哲学一个分支和逻辑伸延的过程神学是对神学的哲学反思,其主旨是对传统上帝观的拒斥和对上帝本质的丰富与澄明。有必要指出的是,怀特海这里所讲的“上帝”,已经不是传统神学所讲的超人格的神,而是指“宇宙的和谐”和“创造性的爱”,它是希望的源泉,因为上帝的创造力包括了无数新的可能性即新质要素的实现,这些新质足以涤荡和扫除一切阴霾,呈现光明,故神乃新质之根、希望之根。和这种反对只重现在、忽视未来的后现代世界观密切相关的是,未来是真正彻底开放的,只有开放,才有希望和救赎。
作为一座思想宝库,过程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原创的,其原创性对当代哲学的影响无疑是深邃和多方面的,探索和发掘这座人类思想宝库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对我们智慧和勇气的挑战。
●本期视点:过程哲学:一个有待发掘的思想宝库
●特约主持人:王治河博士
主持人简介:王治河,男,祖籍山东招远, 1960年1月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拜著名哲学家朱德生先生为师,研习西方哲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任研究员、《国外社会科学》副主编。1998年秋赴美自费留学,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和而不同——建设性的后现代多元论”。现任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过程研究》主编、黑龙江大学客座教授、《求是学刊》海外编委等职。
十余年来王治河博士一直从事后现代哲学、过程哲学研究以及在中国传播、推广过程研究的工作,著有《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福柯》,主编《怀特海与中国》(英文)、《全球化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辞典》,合作主编《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译丛》、《英汉社科大辞典》,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译文60余篇。1993年被选为中国社科院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入选《当代中国杰出青年大典》,2005年获得巴黎汤普顿基金会(Templeton Foundation)“全球视野下的科学与精神”课题奖。
●主持人话语:作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方兴未艾的过程哲学是当今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之一。以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中西哲学对话闻名的安乐哲教授甚至断言过程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未来走向”。为什么在20世纪数百名重要的思想家中,我们唯独青睐为大多数哲学家所拒斥的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呢?这是过程哲学的当代传人小约翰·科布博士在2004年汉城世界过程大会上提出的问题。科布的回答是:因为当今世界迫切需要一种令人信服的综合性的远见。在经过长期的分化之后,我们今天的时代需要重新综合。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恰恰满足了这一时代需要,对于这种综合性的远见,它“提供了最有希望的表述”。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其整体性、生成性、共生性、多元性、创造性、开放性、内在相关性、互依互动性和现实关怀性等特质,日益成为世界哲学中的一门显学。它不仅在克服二元论、还原论、物质主义、父权制和人类中心主义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而且在西方科学与东方智慧之间架起了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过程哲学是一座有待发掘的思想宝库。概括说来,过程哲学有下列五点理论优势:一是它的综合性。在碎化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过程哲学要求我们把各种零散的关于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宗教的思想整合为一种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以应对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异常复杂的社会现实。二是它对过程的强调。怀特海说过:“现实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各种实际存在物的生成”。这意味着我们所经历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以及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决定了我们是谁,我们的存在就是我们的成为。三是它对互依互动性的强调。一切现实实在在根本上都是相关的,现实实在的相关性决定了其互依性,过程哲学的这一学说,对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心-身关系有着重要的启迪。四是它对创新的推举。过程哲学是创造性的哲学,它所推崇的是冒险,是好奇心和新颖性。五是它和中国文化的亲缘性。对于中国人来说,过程哲学是与其本土思维最为接近的西方学术流派;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传统思想是过程哲学的古代先驱。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所有过程思想家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怀特海明确声称与西方思想相比,他的过程哲学更贴近东方,特别是中国人的思维,因为中国思维本质上是关系的和过程的。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既是一种科学哲学、宗教哲学、审美哲学,也是一种道德哲学,价值哲学。因为它强调每一事物——小到一粒种子、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有其内在的价值。本期关于过程哲学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揭示了过程哲学的丰富内涵。大卫·格里芬的《怀特海的道德哲学》挑战了“道德对怀特海来说并不重要”的说法,并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勾勒了怀特海道德哲学的基本内涵。怀特海的道德哲学源于对当代文明危机的反思,并力图为道德文明提供一种宇宙论支持。这种支持最核心的意蕴便是把道德直觉和科学直觉、宗教直觉及审美直觉整合为一种统一的、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对怀特海来说,过程的一般目的是获得意义,哲学的任务就是试图为道德生活提供支持;“洞察和预见”一种生活价值感,就是给所有文明的努力以“意义感”。按照格里芬的阐释,怀特海的道德哲学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证伪了“像爱我们自己一样爱我们的邻人的宗教律令在形而上学上是不可能的”这一传统观点。杰伊·麦克丹尼尔教授的《为什么选择过程哲学》从过程哲学的当代价值和人生意义入手,揭示了过程哲学在拒绝无根的消费主义和无翼的传统主义上, 在帮助我们获得创造性和谐,过一种审慎的生活上和在科学与精神、生态与经济、教育与创造性、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上所能作出的独特贡献。“创造性和谐”概念是麦克丹尼尔教授对过程哲学的创造性发挥。在他看来,人类生活的目标恰恰在于安居于创造性和谐之中。创造性和谐致力于与他者的协调一致,但同时也为多样性和差异性欢欣鼓舞。麦克丹尼尔教授强调,尽管事实上创造性和谐是多文化的,但是在让世界接纳创造性和谐的使命中,中国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和谐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是中心主题。这些文化传统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曲跃厚教授的《过程哲学的硬核学说及其神学旨趣》一文,不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过程哲学的四个基本概念:“联系”、“现实实在”、“摄入”(prehension,又译“领悟”)、“本体论原则”,而且揭示了过程哲学的神学之维。按照怀特海的理解,“提出一种宇宙观,也就提出了一种宗教”。作为过程哲学一个分支和逻辑伸延的过程神学是对神学的哲学反思,其主旨是对传统上帝观的拒斥和对上帝本质的丰富与澄明。有必要指出的是,怀特海这里所讲的“上帝”,已经不是传统神学所讲的超人格的神,而是指“宇宙的和谐”和“创造性的爱”,它是希望的源泉,因为上帝的创造力包括了无数新的可能性即新质要素的实现,这些新质足以涤荡和扫除一切阴霾,呈现光明,故神乃新质之根、希望之根。和这种反对只重现在、忽视未来的后现代世界观密切相关的是,未来是真正彻底开放的,只有开放,才有希望和救赎。
作为一座思想宝库,过程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原创的,其原创性对当代哲学的影响无疑是深邃和多方面的,探索和发掘这座人类思想宝库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对我们智慧和勇气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