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油管理工作中,控躺指标直接反映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何抓住控躺关键环节,逐步消除各类井筒、地面隐患,成为提升控躺指标的重要手段。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现场资料收集、跟踪治理、综合分析,取得了几点关键环节的认识,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把握控躺关键环节,运作现场综合治理,为提升控躺成绩奠定了基础。通过在近年不断探索现场各个控躺环节,积极开展控躺环节的治理攻关,取得了显著地控躺效果,发生维护比例为3.34%,与去年4.18%同比下降了0.84%。
[关键词]采油管理;控躺指标;把握环节;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F7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8-0109-01
采油管理工作中,控躺指标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成绩,它直接反应了采油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何控制躺井、提升采油管理水平则成为了我们日常采油管理工作中主要工作。如何抓住控躺的关键环节,逐步消除各类井筒、地面隐患,成为提升控躺指标的重要手段。
我们通过现场资料收集、跟踪治理、综合分析,取得了几点关键环节的认识,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把握控躺关键环节,运作现场综合治理,为提升控躺成绩奠定了基础。
一、把握控躺治躺的根本点,从源头消除各类隐患
保障油井正常生产的根本点,就要保障井筒各类隐患得到消除治理,而这都离不开作业施工的保障,因此控躺治躺工作中,作业源头的治理是根本;作业过程质量监控,监督的责任心是保障。
(一)、把握入井质量控制,提升各类质量水平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严格执行控躺管理办法,督促各级技术人员以及作业监督认真开展现场工作;同时把握井下管杆泵具各种细节标准,敦促监督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现场施工,确保各种质量施工达标;通过各种质量监测手段、制度以提升作业环节中的质量标准
1、严格把握井下杆管更换原则,现场实施三级盯防制度。
(1)、根据历年资料统计,油井发生抽油杆类问题躺井,其中偏磨腐蚀问题就占到了50%以上,而杆柱上局部腐蚀又导致了腐蚀集中问题的暴露。对此,坚持对现场检查出的管杆明显缺陷问题,如偏磨、腐蚀等坚决进行同年限更换,从而杜绝缺陷损伤、不匹配问题的发生。
2)、油井在正常生产中,由于抽油杆柱在薄弱点容易发生弯曲,从而与油管内壁不断摩擦发生油管磨损漏失,我们在进行躺井原因查找的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极易集中在泵上10根油管内;同时油管井下长期服役导致了第一根油管易发生疲劳断裂的现象频繁出现。我们坚持开展了井下油管使用期超过180天的油井,上修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泵上10根油管及悬挂器下1根油管的更换,避免了全年此类问题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指标成绩。
3)、油井中活塞拉杆由于受到直径、腐蚀、弯曲变形的影响,极易在该部位发生断脱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设计编写中专门针对不配套专用拉杆的活塞进行了调整更换,并在作业过程中监督到位,确保了每次作业各類油井使用的杆均为新杆。
4)、针对油管漏失井,现场检查手段单一,问题查找困难的现象,结合厂部对于免修期超过400天或者诊断为油管漏失油井,积极推行了现场油管监测技术,从而通过手段的提升保障了油管更换的更加合理、到位。
2、坚持开展管杆报废更换制度,降低井筒隐患的存在。
1)、抽油杆的使用极限为107,对此如果不采取及时更换将面临的就是抽油杆的老化问题暴露,随之而来的就是断脱躺井发生,严重影响到了控躺成绩的体现。
2)在通过年限使用核查后,针对超期服役的管杆,即使没有明确缺陷,但是抽油杆使用超过5年的,泵上油管超过7年的,依然按照标准进行更换。
3、强化管杆到井入井验收制度,杜绝不合格送井管杆入井。
1)、对于每口更换管杆的作业井,按照制度标准要求作业监督第一时间内对所送管杆进行数量核对、质量目测检查、年限登记以及签单验收;
2)、对于验收合格的管杆,按照管杆摆放标准执行,严禁管杆落地、踩踏等,确保管杆现场无损伤。
3)、对于完井入井使用的管杆,严格按照监督标准进行刺洗验收,要求目测清洁,无死油结蜡、杂物脏物等不合格现象存在。
4、保障深井泵等井下工具及时验收,提高工具类入井质量。
1)、对于新送井的深井泵,要求三证齐全,复合设计要求,并由监督负责进行地面抽汲试验,确定深井泵的密封性合格与否,同时对于泵上的各类配件进行目测检查,是否存在损伤、变形等问题并及时记录在案。
2)、对于其它井下工具,在要求三证齐全、复合设计要求的同时,由监督按照各类井下工具标准进行目测检查,落实井下工具是否存在损伤、内径不畅等问题,并且核对工具长度及根数并记录在案。
通过强化作业现场各类质量控制管理,督促各级技术、监督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障及时发现现场各类管杆泵具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更换,消除井下管杆泵具质量隐患。
(二)、细化作业跟踪程序,提升隐患治理力度
“砂蜡磨腐稠气”等各类井筒隐患的消除,是保障油井正常生产的基础;把握作业时机,积极开展井筒隐患治理,是降低日常管理难度的手段。
1、执行作业分级现场跟踪制度,及时发现隐患开展治理。
1)、根据分级管理,对起出的管杆泵具进行跟踪描述,详细记录结蜡、腐蚀、偏磨、出砂、年限、原井工艺配套以及完好情况,为实施本次治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2)、由技术经理结合现场情况,指导主办、监督拿出初步“五防”等隐患治理措施,并由主办及监督分别与工艺所、作业科及时结合反馈,确定治理工艺配套的应用;
3)、由监督人员在配套工具到位后,进行现场确认验收,入井进行现场监督把关,确保配套防治工具合格入井使用。 二、推行完善的日常控躺管理模式,提升日常的现场管理水平
把握作业源头的治理是保障油井正常生产的基础、前提,而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的到位与否又直接影响了油井作业后正常生产周期的长短,油井的井筒日常维护措施是否准确到位、地面隐患查找消除是否及时开展、油井不正常生产后的分析判断、采取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准确,无不影响着油井能否正常生产。
(一)日常维护管理
1、准确开展油井“六小措施”的实施以及及时进行动态管理及调整是保障油井日常生产的基本点。
1)、坚持做到每周一次的油井调查、评价,根据产状、电流、功图、现场生产等资料,合理制定、调整“六小措施”计划;
2)、結合单井产能情况,利用常规调参、更换12级低速电机、节能减速装置以及换大机等措施逐渐控制地面冲次,确保地面冲次实现整体下降,延长井下管杆的使用寿命;
3)、利用作业施工,优化井筒工作参数,从而通过提升合理的井筒工作参数的同时实现地面参数长冲程、慢冲次的目标。
2、推行有效的日常控躺管理模式,开展全员全过程的各类停躺井隐患查改活动。
1)、对于可整改的隐患现场进行整改并记录在案;对于班组自行无法整改的由技术组收集、安排,运行整改计划;
2)、对于不正常油井,按照程序及时开展落实诊断,并且由技术组负责实施可行性的自扶措施,推动油井免修期的延长。
(二)、躺井跟踪诊断
1、对于发现的不正常油井,2小时内由测试人员进行现场功图、液面的诊断落实,同时站内继续核实产量资料并上报至技术组;
2、对于诊断确实无法进行自扶的油井,在上报工艺所、地质所及厂调度室后于4小时内完成设计方案、躺井诊断书以及监督任务书的编写上交工作,并对作业监督进行教底安排;
3、在编制方案设计时,要及时与地质所、工艺所结合,争取做好措施维护相结合,提高措施结合率;并依据单井产能供液情况,提出井筒工作参数优化的初步方案,在确定后推动作业施工时进行实施,为今后降低地面冲次奠定好基础。
通过在近年来不断探索现场各个控躺环节,并积极开展控躺环节的治理攻关,取得了显著地控躺效果,发生维护比例为3.38%,与去年4.11%同比下降了0.73%。
[关键词]采油管理;控躺指标;把握环节;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F7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8-0109-01
采油管理工作中,控躺指标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成绩,它直接反应了采油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何控制躺井、提升采油管理水平则成为了我们日常采油管理工作中主要工作。如何抓住控躺的关键环节,逐步消除各类井筒、地面隐患,成为提升控躺指标的重要手段。
我们通过现场资料收集、跟踪治理、综合分析,取得了几点关键环节的认识,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把握控躺关键环节,运作现场综合治理,为提升控躺成绩奠定了基础。
一、把握控躺治躺的根本点,从源头消除各类隐患
保障油井正常生产的根本点,就要保障井筒各类隐患得到消除治理,而这都离不开作业施工的保障,因此控躺治躺工作中,作业源头的治理是根本;作业过程质量监控,监督的责任心是保障。
(一)、把握入井质量控制,提升各类质量水平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严格执行控躺管理办法,督促各级技术人员以及作业监督认真开展现场工作;同时把握井下管杆泵具各种细节标准,敦促监督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现场施工,确保各种质量施工达标;通过各种质量监测手段、制度以提升作业环节中的质量标准
1、严格把握井下杆管更换原则,现场实施三级盯防制度。
(1)、根据历年资料统计,油井发生抽油杆类问题躺井,其中偏磨腐蚀问题就占到了50%以上,而杆柱上局部腐蚀又导致了腐蚀集中问题的暴露。对此,坚持对现场检查出的管杆明显缺陷问题,如偏磨、腐蚀等坚决进行同年限更换,从而杜绝缺陷损伤、不匹配问题的发生。
2)、油井在正常生产中,由于抽油杆柱在薄弱点容易发生弯曲,从而与油管内壁不断摩擦发生油管磨损漏失,我们在进行躺井原因查找的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极易集中在泵上10根油管内;同时油管井下长期服役导致了第一根油管易发生疲劳断裂的现象频繁出现。我们坚持开展了井下油管使用期超过180天的油井,上修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泵上10根油管及悬挂器下1根油管的更换,避免了全年此类问题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指标成绩。
3)、油井中活塞拉杆由于受到直径、腐蚀、弯曲变形的影响,极易在该部位发生断脱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设计编写中专门针对不配套专用拉杆的活塞进行了调整更换,并在作业过程中监督到位,确保了每次作业各類油井使用的杆均为新杆。
4)、针对油管漏失井,现场检查手段单一,问题查找困难的现象,结合厂部对于免修期超过400天或者诊断为油管漏失油井,积极推行了现场油管监测技术,从而通过手段的提升保障了油管更换的更加合理、到位。
2、坚持开展管杆报废更换制度,降低井筒隐患的存在。
1)、抽油杆的使用极限为107,对此如果不采取及时更换将面临的就是抽油杆的老化问题暴露,随之而来的就是断脱躺井发生,严重影响到了控躺成绩的体现。
2)在通过年限使用核查后,针对超期服役的管杆,即使没有明确缺陷,但是抽油杆使用超过5年的,泵上油管超过7年的,依然按照标准进行更换。
3、强化管杆到井入井验收制度,杜绝不合格送井管杆入井。
1)、对于每口更换管杆的作业井,按照制度标准要求作业监督第一时间内对所送管杆进行数量核对、质量目测检查、年限登记以及签单验收;
2)、对于验收合格的管杆,按照管杆摆放标准执行,严禁管杆落地、踩踏等,确保管杆现场无损伤。
3)、对于完井入井使用的管杆,严格按照监督标准进行刺洗验收,要求目测清洁,无死油结蜡、杂物脏物等不合格现象存在。
4、保障深井泵等井下工具及时验收,提高工具类入井质量。
1)、对于新送井的深井泵,要求三证齐全,复合设计要求,并由监督负责进行地面抽汲试验,确定深井泵的密封性合格与否,同时对于泵上的各类配件进行目测检查,是否存在损伤、变形等问题并及时记录在案。
2)、对于其它井下工具,在要求三证齐全、复合设计要求的同时,由监督按照各类井下工具标准进行目测检查,落实井下工具是否存在损伤、内径不畅等问题,并且核对工具长度及根数并记录在案。
通过强化作业现场各类质量控制管理,督促各级技术、监督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障及时发现现场各类管杆泵具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更换,消除井下管杆泵具质量隐患。
(二)、细化作业跟踪程序,提升隐患治理力度
“砂蜡磨腐稠气”等各类井筒隐患的消除,是保障油井正常生产的基础;把握作业时机,积极开展井筒隐患治理,是降低日常管理难度的手段。
1、执行作业分级现场跟踪制度,及时发现隐患开展治理。
1)、根据分级管理,对起出的管杆泵具进行跟踪描述,详细记录结蜡、腐蚀、偏磨、出砂、年限、原井工艺配套以及完好情况,为实施本次治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2)、由技术经理结合现场情况,指导主办、监督拿出初步“五防”等隐患治理措施,并由主办及监督分别与工艺所、作业科及时结合反馈,确定治理工艺配套的应用;
3)、由监督人员在配套工具到位后,进行现场确认验收,入井进行现场监督把关,确保配套防治工具合格入井使用。 二、推行完善的日常控躺管理模式,提升日常的现场管理水平
把握作业源头的治理是保障油井正常生产的基础、前提,而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的到位与否又直接影响了油井作业后正常生产周期的长短,油井的井筒日常维护措施是否准确到位、地面隐患查找消除是否及时开展、油井不正常生产后的分析判断、采取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准确,无不影响着油井能否正常生产。
(一)日常维护管理
1、准确开展油井“六小措施”的实施以及及时进行动态管理及调整是保障油井日常生产的基本点。
1)、坚持做到每周一次的油井调查、评价,根据产状、电流、功图、现场生产等资料,合理制定、调整“六小措施”计划;
2)、結合单井产能情况,利用常规调参、更换12级低速电机、节能减速装置以及换大机等措施逐渐控制地面冲次,确保地面冲次实现整体下降,延长井下管杆的使用寿命;
3)、利用作业施工,优化井筒工作参数,从而通过提升合理的井筒工作参数的同时实现地面参数长冲程、慢冲次的目标。
2、推行有效的日常控躺管理模式,开展全员全过程的各类停躺井隐患查改活动。
1)、对于可整改的隐患现场进行整改并记录在案;对于班组自行无法整改的由技术组收集、安排,运行整改计划;
2)、对于不正常油井,按照程序及时开展落实诊断,并且由技术组负责实施可行性的自扶措施,推动油井免修期的延长。
(二)、躺井跟踪诊断
1、对于发现的不正常油井,2小时内由测试人员进行现场功图、液面的诊断落实,同时站内继续核实产量资料并上报至技术组;
2、对于诊断确实无法进行自扶的油井,在上报工艺所、地质所及厂调度室后于4小时内完成设计方案、躺井诊断书以及监督任务书的编写上交工作,并对作业监督进行教底安排;
3、在编制方案设计时,要及时与地质所、工艺所结合,争取做好措施维护相结合,提高措施结合率;并依据单井产能供液情况,提出井筒工作参数优化的初步方案,在确定后推动作业施工时进行实施,为今后降低地面冲次奠定好基础。
通过在近年来不断探索现场各个控躺环节,并积极开展控躺环节的治理攻关,取得了显著地控躺效果,发生维护比例为3.38%,与去年4.11%同比下降了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