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字背后的文化审美内涵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sky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承天寺夜游》作为一篇有独特价值的小品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对于学生了解苏轼的审美人格以及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理想有着重要意义。由此,本论文将以这篇文章中的“闲”字作为切入点,进行文本解读,分析其中的文化审美内涵,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人格,为该文本的教学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苏轼,文本解读,文化审美,审美人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文人常面临着精神困顿,他们在出仕和入世、社会与自然之间徘徊,内心充满着矛盾,但最后寻求精神的解放,达到了超脱的境界。这无不归结于自然山水的伟力,在享受大自然的审美愉悦中获得内心的安宁和依托。[1]显然,“闲”的状态是精神对话自然的前提。同样,苏轼作为一位失意文人,同样也有精神困顿,但他寄情于山水自然间,以江山为友,风月为伴,排遣内心的愁苦和悲凉。“闲”是他常有生活状态,同样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述怀》中已表明了苏轼的心志。因此,“闲”字背后隐藏了丰富的文化审美内涵,是把握这篇文章主题思想的钥匙。
  一、“身闲”状态下的审美情趣
  “闲”是中国士大夫惯有的审美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士大夫们乐于游山玩水,或曲水流觞,或赋诗作对。然而这种“闲”的状态并非单纯的无所事事,反之,是历经世事沧桑,内心潜藏着巨大矛盾的郁结。它表现了文人内心的深刻矛盾,一方面有着兼济天下,渴望实现个人抱负的志向;另一方面又因为政治腐败、政局动荡,只得从现实中逃遁以寻求心灵的安适与宁静。[2]他们摆脱了政务的烦扰,从这些休闲娱乐活动中回归本心,使躁动不安的心有一方净地得以栖息。因此,“闲”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借当时的“闲”以排遣内心的愁苦,并且享受其中的闲趣。
  苏轼何尝不是处于这种“身闲”的状态呢?元丰二年因为“乌台诗案”而备受折磨,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成为一名有职无权的闲官,不需要处理政务,自然因贬得“闲”。在这种背景下,苏轼“解衣欲睡”,看到门窗透出来的月光,他又惊又喜,兴致正浓,“欣然起行”,急切地想要欣赏这美妙的月色。于是他兴冲冲地前往承天寺去找张怀民一同赏月,恰好怀民兄也没睡,这对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拍即合,在承天寺的庭院中漫步赏月。从发现月光到寻友赏月这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可爱的苏东坡。寻常月光,为何又惊又喜?只有充满闲情逸致和童趣的人,才会不顾这深秋的寒意、不顾这路途的距离,在即将入睡的时刻兴致勃勃地寻友赏月。
  在这种“闲”的状态下,月光就像是老朋友一样,触动着苏轼的那颗孤独的心,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苏轼因此兴致盎然,充满童趣要会见这位故人,以聊慰心中的苦闷,这就是一种遵从内心以求慰藉的闲趣。历代也不乏像苏轼这样的闲情逸致、充满童趣的文人。比如王子猷“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和顾虑,只在乎那安宁愉悦的内心,大概这就是文人雅士那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吧。
  二、“心闲”状态下的审美享受
  所谓“心闲”就是内心安宁,不为外界的功名利禄所侵扰。而中国古代文人往往纵身于大自然中与天地自然对话,从而感受到了生命的脉动,参悟了人生境界,呈现出一种虚静超脱、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最终进入一种遗世高蹈的境界,这是一种完完全全精神自由的审美享受。[3]苏轼寄情于眼前的月色中,在月亮和竹柏两种意象所营造的虚幻幽静的意境中获得精神的超脱。“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被朦胧的月色笼罩着的庭院有如水一般的空明澄澈,恍惚中看到水藻和荇草在水中左右摆动,恍然大悟间才发现那摆动的水草竟然是微风吹动下的竹柏的影子啊。寂静的庭院、静谧的月夜、宁静的内心,此时此刻,一切都趋于“静”,甚至达到一种迷醉的状态,文章中的“盖”字表露出了其中的似真似幻、如痴如醉。然而在极静的背后却涌动着生命的激情,那是一种豁然顿悟的自由状态。[4]此时的“闲心”呈现出一种“心外无物,灵台空明”的禅境。由于苏轼受到佛道文化的影响,追求“自然”和“虚静”的境界,从而造就了苏轼的审美理想。
  苏轼享受这种物我不分的境界,享受这种自然状态下心灵极度自由的状态。显然,这对苏轼诗文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文学审美主张是“随物赋形”,于所当行处且行,于所当止处且止,自然灵动、流畅质朴是他的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另外,在他的人生态度上也呈现出这种审美性,寄情于自然万物,所谓“江山风月,本无闲主,闲者便是主人”;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心境,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展现出一种享受当下,乐观旷达的洒脱,所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心闲”状态下的苏轼追求的是审美艺术的人生。
  三、“闲人”精神中的审美人格
  “闲”是一种无为而自由的状态,为审美艺术提供一种前提准备,同时使得“闲人”具备一种至高的审美品格。[5]“闲人”不仅有闲暇的时间享受闲趣,有闲情逸致欣赏闲景,而且更是具备审美人格和自由的心灵。这类“闲人”寄身自然又追求自由,他们身上往往有着个性独立、自由超越、宁静和谐的审美人格。
  文中“闲人”的背后就是苏轼审美人格的彰显。在沉醉于眼前的妙境时,“盖”字瞬间将他从虚幻的境界中拉回到現实世界中来。此时此刻,一方面会感叹、回味刚才妙境的空灵,给心灵带来的片刻享受和极度自由;另一方面又回到现实中,重新面对这愁苦悲凉的境遇,但经过这番洗礼和顿悟,其中的悲凉也只剩下淡淡的痕迹。因此有了文中最后的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中的“闲人”隐藏着苏轼微妙复杂的情感。首先是一种自嘲的意味,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柏,能享受到这份悠然自得,不过因为自己是个不受重用的闲人罢了。其次是一种自慰的情感,虽然被贬,但是还能在这体悟到这种妙境,享受到心灵的超脱,也是一件让人感到慰藉的事啊。苏轼因为愁绪得以排遣而感到慰藉。最后就是一种自豪的情感,月亮和竹柏都是寻常之物,自己竟能够从别人忽视的寻常之景中体悟到如此绝妙的境界,然而这种“闲人”是少之又少啊,苏轼为自己独特的审美发现而自鸣得意。
  回顾苏轼的人生境遇,他可以说是旷世奇才,在文坛上成就卓越,在政坛上也是政绩斐然,然而却屡遭贬谪,而且越贬越偏。黄州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当时他处于一种困窘的境地,衣食堪忧,甚至生存困难。在这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中,苏轼还能有闲情逸致去享受赏月的闲趣,还能在这寻常的月色中体悟到其中的禅境,像苏轼这样的“闲人”甚少。在那句“闲人”的自嘲、自慰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种人生的悲凉之感,但是反观苏轼波折苦难的一生,他还能够自嘲、自慰,甚至还自鸣得意,难道这不足以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吗?
  苏轼的审美人格是一种独立自由、回归自我、超然物外的人格状态,具体表现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因此在苏轼的诗词文章中几乎看不到对生活的抱怨和绝望,也看不到大悲大喜的情感,而总是以一颗佛者的心去看待人生况味。[6]
  总之,苏轼这篇短短84字的小品文有着独特的价值,是我们窥探中国古代文化审美内涵的小窗口,值得对它进行深入解读;另外作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也是学生体会苏轼人格魅力的一个切入点。选择从“闲”字入手进行文本分析以及文化主题探究对于了解其中的文化审美内涵有着独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 苏轼审美人生论[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2):1-8.
  [2]张旭;韦冬余.“小品”情致——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8,No.472,60-63.
  [3]张瑞君. 论庄子思想对苏轼人生境界的影响[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06):26-31.
  [4]刘中黎,张泽勇. 水墨画下的生命律动——对宋人笔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的生命化读解[J]. 名作欣赏,2012(17):111-112.
  [5]苏状. “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D].复旦大学,2008.
  [6]沈晓梅. 怎一个“闲”字了得——解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J]. 学语文,2016(03):47.
  作者简介:张微(1996—),女,汉,江西赣州,硕士研究生在读,淮北师范大学,学科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成为教育重要目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随之成为了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如何高效地开展小学教育,为学生创造出优良的成长环境,成为了班主任所面临的问题。在小学日常教学期间,班主任应遵循教育改革要求,建立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帮助学生综合发展的班级管理体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体现出多元化特点的同时,高效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手工制作又占有重要地位。小学生通过一系列美术手工制作,不仅能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增强其他对学习、成长有极大好处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学生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注重学生美术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制作;综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同样在此背景下我国工业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机床电气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关键过程,有类别多、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不但如此,机床电气设备的操作要求随着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水平差异,也有不同的工作难度等级划分。《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掌握机床电路的识图能力、机床故障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才是《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维修》课程内核。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一环,然而如何高效地上好每一堂课成为语文学习中的关键。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堂课,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之中,无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引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初中作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能够给广大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大势所趋的新课改背景下 ,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变革 ,那么在新时代新的要求下,教学者该如何更好的实施有效的教学。本文从对课堂气氛的营造,学生兴趣感的培养,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的使用等三个方面入手,来浅略研究一下提高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率的方
期刊
摘要: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学校的道德建设的基础,目前学校也愈发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初步阶段,此时他们的道德思想和行为没有形成规范,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学校针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会有“知行分离”的现象,这与“知行合一”相背离,不符合道德规范。对于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其改善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知行分
期刊
摘要:新时代下,学生的思维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所带来的影响就是亲子关系之间的感情沟壑。中学阶段的孩子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家长们而言在这个时期,跟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生活中一些学生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他们的强势专制使得孩子变得自卑,缺乏主见。而有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比较忙碌,所以对于孩子的关注较少,导致孩子缺乏家长的管制,放飞自我,甚至于因为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不
期刊
摘要: 对于范例学习的应用,特别是语块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传统方法相比,除了有难度的专业术语学习外,该方法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更高效,更可行。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试图探讨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采用该方法的几个潜在好处。  关键词: 模块化语言; 有效性和可行性; 潜在优势; 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小学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从宏观角度来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融入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游戏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与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游戏的具体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游戏;农村小学;音乐教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逐渐上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逐渐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各地区民族习惯和经济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来展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要加强文化建设的落实工作,以基层群众为出发点,以基层群众为落脚点,让基层群众享受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保障基层群众物质生活的前提下,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从而提升社会主义的幸福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