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一环,然而如何高效地上好每一堂课成为语文学习中的关键。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堂课,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之中,无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引导、激发、兴趣、民主、鼓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教学设计的既定即呈现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其共性表现为: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其分歧在于:对于教学设计怎样实施、运用缺乏一致的认识。新课标要求根据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展开教学,那么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成为学习知识技能的关键。如何才能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结合我校实际我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语文课堂实践探索: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记得在第一次接手一个班集体时,一双双炙热的眼睛圆溜溜的看着我,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新奇。一上课,只要老师提问,全班要么是鸦雀无声,要么就是齐刷刷的回答——叽叽喳喳、吵闹不堪。于是,我给他们定了一个规矩,不管老师提什么问题,同学们都要积极主动有序的回答,只不过你会你可以举右手,不会可以举左手,要发言的同学必须先举手,等老师叫到后才能回答问题。就这样课堂纪律总算有了秩序。可是新问题又来了,同学们回答问题时都不敢看老师的眼睛。我便问道:“老师眼里有大老虎吗?同学们看了就会被我吃掉?”学生答:“我害怕?”另一个学生答:“我怕是错的。”学生答:“我不敢看你。”接着我便于他们讲:“老师是你的家人,你们就是老师的小孩。我们其实就是一家人。”因此想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首先,教师的人格魅力应体现在语言上。有亲和力的教师更容易感染和融入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老师。在课堂中以风趣幽默上课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就听懂老师讲的课。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性格和态度上。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不然,良好的性格完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改变。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本体知识上。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关学科过硬的基础知识,还应开拓视野学习与之相关的条件性知识,做一个终身学习教育者。
(三)激发兴趣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正如在讲解《彩色的梦》这篇文章时,教师不直接讲课文,而是以问题法作为导入,以梦为突破口,先勾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同学们做过梦吗?”学生答道“做过。”教师又问“那你们的梦是什么样的?”学生答道“和家人一起玩”、“和伙伴玩游戏”、“玩喜好的玩具”等等。这时教师在引出课文题目文“梦为什么是彩色的?”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让同学们各自分享自己对彩色的梦的理解;然后,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文中彩色的梦是什么?”“它被放在什么地方?”由课文联系生活本身,彩色铅笔一般都放在铅笔盒或书包里,从而引起共鸣。“同学们的彩色铅笔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学生回答:“画画。”另一个学生:“可以画花、画草”......让学生们一个个的回答彩色铅笔的用途。这样再联系课文中的彩色铅笔去过的地方,加深印象,便于理解。从中领悟到本篇课文的具体内容,还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把生活与所学知識联系在一起,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比教师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
(四)灵活、机智的课堂教育
如何能上好一堂课,既能让教师上课轻松,也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采用灵活、机智的教育方法。
教育机智:教师具备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景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换言之,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有可能是来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可能是无目的,可能是非善意的,也有可能扰乱正常的课堂纪律。这时候,教师如果能用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动作把问题化解,就会变不利为有利。
肢体语言:教师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的语言更让人印象深刻。肢体语言简便、灵活。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言语来表述,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无声言语对学生加以教学。
小组合作: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一个小组成员是由不同成绩、性格、能力的学生构成。其最终目的在于取长补短、各施所长。
(五)鼓励式教育
孟子云:“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就是你今天给孩子的是嗓子和棍棒,你的孩子也会把嗓子和棍棒用在你的子孙上。如果你今天给孩子的是理解、鼓励和帮助,你的孩子也会传承你的理解、鼓励和帮助,让子孙后代能够被理解、被鼓励、被帮助,从而越来越优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地自主学习,比如在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进行课文朗读、续写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既能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成功的喜悦,学习动机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正是这种喝彩和鼓励,是孩子充满了自信和前进的动力。在练习的编排布置上,由于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于容易的题目,则分配给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回答,并及时予以表扬。对于较难的题目,则分配给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拥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有了成功的体验,学习信心就会逐步提高,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的释放。
关键词:引导、激发、兴趣、民主、鼓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教学设计的既定即呈现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其共性表现为: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其分歧在于:对于教学设计怎样实施、运用缺乏一致的认识。新课标要求根据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展开教学,那么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成为学习知识技能的关键。如何才能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结合我校实际我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语文课堂实践探索: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记得在第一次接手一个班集体时,一双双炙热的眼睛圆溜溜的看着我,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新奇。一上课,只要老师提问,全班要么是鸦雀无声,要么就是齐刷刷的回答——叽叽喳喳、吵闹不堪。于是,我给他们定了一个规矩,不管老师提什么问题,同学们都要积极主动有序的回答,只不过你会你可以举右手,不会可以举左手,要发言的同学必须先举手,等老师叫到后才能回答问题。就这样课堂纪律总算有了秩序。可是新问题又来了,同学们回答问题时都不敢看老师的眼睛。我便问道:“老师眼里有大老虎吗?同学们看了就会被我吃掉?”学生答:“我害怕?”另一个学生答:“我怕是错的。”学生答:“我不敢看你。”接着我便于他们讲:“老师是你的家人,你们就是老师的小孩。我们其实就是一家人。”因此想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首先,教师的人格魅力应体现在语言上。有亲和力的教师更容易感染和融入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老师。在课堂中以风趣幽默上课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就听懂老师讲的课。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性格和态度上。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不然,良好的性格完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改变。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本体知识上。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关学科过硬的基础知识,还应开拓视野学习与之相关的条件性知识,做一个终身学习教育者。
(三)激发兴趣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正如在讲解《彩色的梦》这篇文章时,教师不直接讲课文,而是以问题法作为导入,以梦为突破口,先勾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同学们做过梦吗?”学生答道“做过。”教师又问“那你们的梦是什么样的?”学生答道“和家人一起玩”、“和伙伴玩游戏”、“玩喜好的玩具”等等。这时教师在引出课文题目文“梦为什么是彩色的?”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让同学们各自分享自己对彩色的梦的理解;然后,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文中彩色的梦是什么?”“它被放在什么地方?”由课文联系生活本身,彩色铅笔一般都放在铅笔盒或书包里,从而引起共鸣。“同学们的彩色铅笔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学生回答:“画画。”另一个学生:“可以画花、画草”......让学生们一个个的回答彩色铅笔的用途。这样再联系课文中的彩色铅笔去过的地方,加深印象,便于理解。从中领悟到本篇课文的具体内容,还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把生活与所学知識联系在一起,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比教师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
(四)灵活、机智的课堂教育
如何能上好一堂课,既能让教师上课轻松,也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采用灵活、机智的教育方法。
教育机智:教师具备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景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换言之,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有可能是来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可能是无目的,可能是非善意的,也有可能扰乱正常的课堂纪律。这时候,教师如果能用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动作把问题化解,就会变不利为有利。
肢体语言:教师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的语言更让人印象深刻。肢体语言简便、灵活。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言语来表述,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无声言语对学生加以教学。
小组合作: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一个小组成员是由不同成绩、性格、能力的学生构成。其最终目的在于取长补短、各施所长。
(五)鼓励式教育
孟子云:“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就是你今天给孩子的是嗓子和棍棒,你的孩子也会把嗓子和棍棒用在你的子孙上。如果你今天给孩子的是理解、鼓励和帮助,你的孩子也会传承你的理解、鼓励和帮助,让子孙后代能够被理解、被鼓励、被帮助,从而越来越优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地自主学习,比如在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进行课文朗读、续写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既能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成功的喜悦,学习动机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正是这种喝彩和鼓励,是孩子充满了自信和前进的动力。在练习的编排布置上,由于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于容易的题目,则分配给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回答,并及时予以表扬。对于较难的题目,则分配给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拥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有了成功的体验,学习信心就会逐步提高,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