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d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31.7%,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95.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泮托拉唑;法莫替丁;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病死率高。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通过提高胃内pH值,有效止血[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并设立对照比较分析,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胃溃疡出血19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17例。所有患者均有呕血和黑便等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悸等临床表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0~68岁,平均47.5岁,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两组根据病因均行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补液、输血等综合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加0.9 %氯化钠20 mL,2次/d,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注射剂20 mg加0.9 %氯化钠20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3d。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常规,粪潜血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用药后24小时内出血停止;有效: 用药后24小时~ 72小时内出血停止;无效:用药后72小时仍出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止血标准:(1)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2)大便由黑色转为黄色,潜血转为阴性;(3)胃管引出液无血并变清;(4)胃镜证实出血已止。符合上述一项均成立。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d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31.7%,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95.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直肠或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致病因素很多,如溃疡病,急性胃黏膜损害、肝硬变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肿瘤等。常见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呕血、黑便、心率加快、血压下降[3]。其治疗原则主要以积极控制出血、治疗原发病为主,必要时采取输血及手术治疗。
胃酸在各种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体液及血小板诱导的止血在pH>6.0时才能发挥作用,少数情况下血小板的聚集及凝血块的形成会受到限制,如新形成的凝血块在胃液pH<5.0时会迅速被消化[4],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对控制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意义,此外,胃内pH值的提高可抑制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可有效稳定已形成的血痂。目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等。泮托拉唑是一种新型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非竞争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的分泌小管,与微管中质子泵-ATP酶的巯基不可逆结合,不可逆性的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发挥显著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提高胃内pH值,迅速缓解症状。此外,泮托拉唑能控制H+向胃黏膜反渗,从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有助于血小板在出血部位的凝集,使已凝固血凝块不被胃蛋白酶破坏,为出血部位的止血黏膜的修复及溃疡的愈合创造有利环境。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总之,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良好,且使用安全、方便,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春虹. 静脉输注伴托拉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350-1351.
[2] 李铃生,刘涨,牛涛. 奥关拉吐注射剂治疗上消亿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3):167-168.
[3] 麻树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982-984.
[4] 汪鸿志.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新医学,2006,37(12):814-816.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关键词】泮托拉唑;法莫替丁;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病死率高。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通过提高胃内pH值,有效止血[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并设立对照比较分析,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胃溃疡出血19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17例。所有患者均有呕血和黑便等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悸等临床表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0~68岁,平均47.5岁,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两组根据病因均行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补液、输血等综合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加0.9 %氯化钠20 mL,2次/d,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注射剂20 mg加0.9 %氯化钠20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3d。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常规,粪潜血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用药后24小时内出血停止;有效: 用药后24小时~ 72小时内出血停止;无效:用药后72小时仍出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止血标准:(1)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2)大便由黑色转为黄色,潜血转为阴性;(3)胃管引出液无血并变清;(4)胃镜证实出血已止。符合上述一项均成立。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d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31.7%,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95.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直肠或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致病因素很多,如溃疡病,急性胃黏膜损害、肝硬变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肿瘤等。常见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呕血、黑便、心率加快、血压下降[3]。其治疗原则主要以积极控制出血、治疗原发病为主,必要时采取输血及手术治疗。
胃酸在各种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体液及血小板诱导的止血在pH>6.0时才能发挥作用,少数情况下血小板的聚集及凝血块的形成会受到限制,如新形成的凝血块在胃液pH<5.0时会迅速被消化[4],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对控制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意义,此外,胃内pH值的提高可抑制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可有效稳定已形成的血痂。目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等。泮托拉唑是一种新型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非竞争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的分泌小管,与微管中质子泵-ATP酶的巯基不可逆结合,不可逆性的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发挥显著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提高胃内pH值,迅速缓解症状。此外,泮托拉唑能控制H+向胃黏膜反渗,从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有助于血小板在出血部位的凝集,使已凝固血凝块不被胃蛋白酶破坏,为出血部位的止血黏膜的修复及溃疡的愈合创造有利环境。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总之,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良好,且使用安全、方便,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春虹. 静脉输注伴托拉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350-1351.
[2] 李铃生,刘涨,牛涛. 奥关拉吐注射剂治疗上消亿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3):167-168.
[3] 麻树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982-984.
[4] 汪鸿志.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新医学,2006,37(12):814-816.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