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想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为爱上语文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融洽关系,激发学习热情。
   “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当中的“情”如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引拨下进入学文佳境,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要尊重学生,真诚交流,以和蔼的态度,关爱的目光,平等地、友好地和学生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2、以情动情,点燃学生激情。
   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的。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势必会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要注重语文课堂的艺术性,结合人文思想,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用我们的激情来感动孩子纯真的心。教师讲课的语调要有高低起伏,要有抑扬顿挫,要流畅悦耳,要生动形象。当然,对于不同的文章要带着不同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饱含的激情、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会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教师积极的情趣和学生积极的情绪必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尊重“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学习一篇课文,先引导学生依文题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自己的疑惑有所期待地阅读课文,孩子们一定会很用心、很投入。读后,激发学生的表达:谁想把自己阅读收获到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对于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无论学生提什么问题均要给予肯定,对于有价值的提问,教师一定要给予称赞。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评价故事中的人物,欣赏语言文字,学习写作技巧。
   二、给学生一个“实惠”的课堂,习得读书的方法。
   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孩子读书,在一系列读书活动中,让学生习得读书方法。
   1、充分读书,品读感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文本,经过一系列“读”的实践,去理解文本,获得感悟。一堂课离不开了读书。
   2、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以前的语文课堂,大多数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合作交流”是整个课堂模式的核心环节。合作学习。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碰撞,捕捉信息,有层次地呈现新知,为学生的思维助跑,促进新知生成,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深化。小组展示。组内交流之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展示时,把握“人人参与,人人展示”的原则,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每个学生。
   3、品味赏读,领悟写法。进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的,是经得起推敲的的文章,也是非常适合这个学龄段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赏析文字,汲取其中的精华;领悟写法,学习写作技巧。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1、自主学习,赏读语言文字。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舞台。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在四十分钟内,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尽可能的少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即使是需要教师讲的,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获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实践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教师在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们要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对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育创造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说,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篇作品;从读课文的引文扩展到读引文出处的全篇;从课文扩展到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课文到阅读文章作者的传记,对课文作者作品的评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为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让可爱的孩子们在绚丽多姿的语文世界里展翅翱翔。
   于淑香,教师,现居河北昌黎。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会写”的“本事”。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模式,使话不会说、情不会抒、大话空话等“毛病”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细查起来,最大的原因还是多年承袭下来的较为封闭的作文教学导致的,不注重学生作文时的“说”,取消了这个重要的“程序”,严重妨碍了口头表达向书面作文的转化,使作文教学难度更大。本人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针对作文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炼成阅读与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拿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圈点批注法就是文言文阅读上“少教多学”的一种尝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无“骨气”,少“大气”。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事例,材料不充分,不真实,不典型。究其原因,主要是材料匮乏,归根到底是积累颇微,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从何而来?主要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素材积累多,作文内容往往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厚积薄发,取精用宏,写作往往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为考生,
日记是一种文体,其中记录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教师之所以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原因在于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能够感受生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微型日记”的特点在于“微”,是指简短的日记。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阶段,他们对很多汉字都不太熟悉,而微型日记对于字数的要求并不高,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往,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通常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会让学生背诵大量作文,然后让学生进行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中如何提升效率、如何应对高考,是每名高三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旨在为困惑中的教师同行们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体会,用研究提升效率,以素养应对高考,团队协作,师生协作,温馨备战。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应考的实践提炼并推行了具有我校特色和模式的“三研三时(实)”:课前三研,即研读定方向、研判理学情、研讨找方法;课后三时,即随时反馈、按时反思、及时返还;课上三实,即唯实
有效教学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靠近新课改的要求,它让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从传统的讲授轉变全新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做分析研究,期盼本文的策略能给同仁以启发。   一、研究的意义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但是我国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其次是试验教材的编写,至于教学基层的实施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的天空中,尽情享受美,本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既定目标,可如今的语文课堂为了应试普遍存在考什么就教什么,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那么如何做到“退耕还农”呢?我认为应该捡拾起“美的碎片”,形成美的场力。  一、间关莺语花底滑——感受语文的音乐美  无论是古代诗歌、散文,还是现代诗歌、散文,每个汉字都承载着万种风情。我们要带领学生通过诵读文字来体会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老师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文章内容很空洞。其中不少是因为文章写得很虚,多是概念化的东西。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生活表达感情?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丰富表象的积累  形象思维是借助表象来进行的,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的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没有表象的活动就没有形象的思维。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
语文课堂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第一可作为主导的独立学科,是学生高中学业的组成部分,第二可渗入到多项学科的研究中,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支持,拉近各个学科的距离。实际高中语文课堂,着实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导致语文课堂始终处于低效率的教学状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高中语文课堂将对话教学应用到实际课程中,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一.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分析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可以说是四十年代的“儒林外史”,其夫人杨绛女士说《围城》是作者“痴气”十足的作品。但造就《围城》的不仅仅是作者的“痴气”,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作者天才地巧妙无比地运用了比喻这一奇葩艺术(本书运用了700多处比喻)。   姹紫嫣红的比喻之花,各具美姿,耀眼眩目。《诗经·卫风·硕人》中“手如糅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论语·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