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训的现实意义谈起,阐述了构建创新创业实训体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构建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 体系 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新创业实训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实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能够有效的弥补目前教育的“偏理论、却实操”的不足:1.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熟悉市场环境、学习商业规则、训练职业技能、积累从业经验;2.提升学生办公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实景工作、學于实践、用于实岗;3.提升社会能力,让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拓宽学习空间,在真实的人际社会中从事模拟经营;4.提高管理能力,在实训的过程中汲取成功人士的经验和通用知识,有针对性地提高经营管理能力;5.提高风险意识,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正确”,以“数字货币”体会商业风险;6.提高市场意识,使他们在接受“订单”时提纯“服务”,在进行“交易”时体会“商机”;7.提高团队意识,让他们在竞聘岗位时表现才华,在经营中体现团队协作;8.实施实岗互动,变“师生关系”为“同事关系”,学员为“主角”、教师为“配角”。
二、创新创业实训体系的构建模式
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个非常完善的实训体系,这个体系应该体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综合模拟实训以及项目实践。
1.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在抓传统教育的同时要调整专业设置,实施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从源头上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积极探索以创新为引领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在通识课程系列中,设置创新创业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必修课,部分特色专业,可以单独设置创业类模块课程;各专业结合培养目标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学校可以建立企业全程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贯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融入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应该围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以目前所开设的课程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课程设置当中。创新创业实训的内容要涵盖和贯穿于高校各阶段的教育环节、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所有教学科目都应体现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要求所有教师能够教授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引导学生创新创业人格的形成。
融入课程体系并非对所有的创新创业能力都加以培养,也不可能让每一门课都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实训体系的建立需要有计划地作出合理的安排。首先,在课程设置时要考虑本专业学生的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作出合理的调查和测评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对症下药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串起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很好的培养;其次,分析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力有多大,在该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承担创新创业实训任务。
3.综合模拟实训
所谓综合模拟实训,即为综合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完全不同于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一般来说,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内容可从三个维度着手: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创新创业技能实训、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相关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例如商业计划、团队管理、法律基础、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等。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沟通与谈判、营销技巧、收集创新创业信息、识别创业机会等能力都将会明显提升。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在于情境演练、人物模拟等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调动学生创业积极性,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实训采用虚拟的创新创业任务,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实现教、做、学一体化,为学生创造模拟锻炼的机会,体验创新创业的活动过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开拓视野,熟悉企业运作流程,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活动,通过商业竞争取得成功。综合模拟实训,需要对企业经营进行总体的规划,企业经营决策的好坏决定着以后企业发展趋势的好坏。学生在企业经营中担当“总经理”角色,需要学生慎重做好企业决策。
4.项目实践
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相对于理论和实训的传授学习,实践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培训环节。创新创业资源应该配置给最有效的创新创业者,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科学,最终需要回到应用层面,因此要强调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高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新创业学生项目实践场所,遴选项目、引入天使投资、孵化运营、建立测评诊断帮扶中心、配备创新创业导师等。学生项目正式入驻后,为了项目能存活下去势必努力学习企业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融资方式和财务管理控制等知识。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项目教学无固定的模式和内容,创新创业导师老师根据学生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给出指导意见即可。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以及项目经营管理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是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精英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深化,尤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理性地认识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实践表明,建立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开展创新创业实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如何设计更加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探索更好的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与形式,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更广阔的发展值得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江彩霞. 基于创业实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9):144-145.
[2]苏泽宇. 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构建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153-156.
[3]严圣阳.高职学生创业实训体系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0(23):118-120.
[4]李鹤岭.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概述[J].林区教学,2011(8):162-163.
【关键词】创新创业 体系 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新创业实训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实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能够有效的弥补目前教育的“偏理论、却实操”的不足:1.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熟悉市场环境、学习商业规则、训练职业技能、积累从业经验;2.提升学生办公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实景工作、學于实践、用于实岗;3.提升社会能力,让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拓宽学习空间,在真实的人际社会中从事模拟经营;4.提高管理能力,在实训的过程中汲取成功人士的经验和通用知识,有针对性地提高经营管理能力;5.提高风险意识,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正确”,以“数字货币”体会商业风险;6.提高市场意识,使他们在接受“订单”时提纯“服务”,在进行“交易”时体会“商机”;7.提高团队意识,让他们在竞聘岗位时表现才华,在经营中体现团队协作;8.实施实岗互动,变“师生关系”为“同事关系”,学员为“主角”、教师为“配角”。
二、创新创业实训体系的构建模式
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个非常完善的实训体系,这个体系应该体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综合模拟实训以及项目实践。
1.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在抓传统教育的同时要调整专业设置,实施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从源头上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积极探索以创新为引领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在通识课程系列中,设置创新创业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必修课,部分特色专业,可以单独设置创业类模块课程;各专业结合培养目标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学校可以建立企业全程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贯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融入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应该围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以目前所开设的课程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课程设置当中。创新创业实训的内容要涵盖和贯穿于高校各阶段的教育环节、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所有教学科目都应体现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要求所有教师能够教授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引导学生创新创业人格的形成。
融入课程体系并非对所有的创新创业能力都加以培养,也不可能让每一门课都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实训体系的建立需要有计划地作出合理的安排。首先,在课程设置时要考虑本专业学生的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作出合理的调查和测评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对症下药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串起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很好的培养;其次,分析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力有多大,在该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承担创新创业实训任务。
3.综合模拟实训
所谓综合模拟实训,即为综合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完全不同于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一般来说,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内容可从三个维度着手: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创新创业技能实训、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相关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例如商业计划、团队管理、法律基础、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等。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沟通与谈判、营销技巧、收集创新创业信息、识别创业机会等能力都将会明显提升。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在于情境演练、人物模拟等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调动学生创业积极性,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实训采用虚拟的创新创业任务,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实现教、做、学一体化,为学生创造模拟锻炼的机会,体验创新创业的活动过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开拓视野,熟悉企业运作流程,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活动,通过商业竞争取得成功。综合模拟实训,需要对企业经营进行总体的规划,企业经营决策的好坏决定着以后企业发展趋势的好坏。学生在企业经营中担当“总经理”角色,需要学生慎重做好企业决策。
4.项目实践
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相对于理论和实训的传授学习,实践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培训环节。创新创业资源应该配置给最有效的创新创业者,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科学,最终需要回到应用层面,因此要强调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高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新创业学生项目实践场所,遴选项目、引入天使投资、孵化运营、建立测评诊断帮扶中心、配备创新创业导师等。学生项目正式入驻后,为了项目能存活下去势必努力学习企业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融资方式和财务管理控制等知识。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项目教学无固定的模式和内容,创新创业导师老师根据学生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给出指导意见即可。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以及项目经营管理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是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精英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深化,尤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理性地认识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实践表明,建立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开展创新创业实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如何设计更加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探索更好的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与形式,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更广阔的发展值得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江彩霞. 基于创业实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9):144-145.
[2]苏泽宇. 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构建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153-156.
[3]严圣阳.高职学生创业实训体系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0(23):118-120.
[4]李鹤岭.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概述[J].林区教学,2011(8):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