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呢?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下面我针对合作学习时机的恰当选择介绍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有时候学生个体是无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集合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课前我发给每组学生一张印有直径、周长,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实验记录表和各种硬币。上课时,我讲完实验要求,便让小组动手操作测量。测完后,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发现:同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样的合作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二、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则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可将有争议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里,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确正误。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对吗?短时的沉默后,有的学生答是,有的学生答不是。我顺势引导: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到底是对是错?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与小组成员展开了讨论,互不相让。一会儿,热烈的讨论逐渐平息了,这时,我指名一位学生回答这道题:“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而不是與半径成正比例!”他的回答让所有认为正确的学生猛然醒悟,是呀,虽然面积与半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但是面积与半径的比值却是变化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才是不变的值,也就是圆周率。学生在争辩过程中学会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发言,学会了合作。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中,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精彩的具有创造力的想法往往就是在学生思想交锋、智慧碰撞的争辩中脱颖而出的,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合作的时机应选择在“众说纷纭”时
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说……”,“你再说说……”,“你还想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而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在认识完各图形的形状、特点以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周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门上的玻璃是长方形的,水桶的底面是圆形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听后立即畅所欲言,终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展示。
四、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分小组探索圆柱、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四组圆锥、圆柱(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既不等高又不等底),经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顺利发现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合作时机应选在解答开放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的解题策略不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在六年级数学下册中有这样一道题:白兔是灰兔的四分之一,白兔和灰兔共有320只,问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要求用不同方法求解)很快就有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于是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在汇报时,学生都激情高昂,纷纷举手,这时我先安排学生在组内交流合作,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根据,每个同学都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同时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合作学习要富有实效,教师必须是合作学习活动精心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把握好时机,有效组织合作学习。这样,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才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课堂才会出现互动的、主动的、和谐的情景,每个学生也才能在合作交往中开启心智,放飞个性,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一、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有时候学生个体是无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集合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课前我发给每组学生一张印有直径、周长,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实验记录表和各种硬币。上课时,我讲完实验要求,便让小组动手操作测量。测完后,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发现:同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样的合作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二、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则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可将有争议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里,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确正误。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对吗?短时的沉默后,有的学生答是,有的学生答不是。我顺势引导: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到底是对是错?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与小组成员展开了讨论,互不相让。一会儿,热烈的讨论逐渐平息了,这时,我指名一位学生回答这道题:“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而不是與半径成正比例!”他的回答让所有认为正确的学生猛然醒悟,是呀,虽然面积与半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但是面积与半径的比值却是变化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才是不变的值,也就是圆周率。学生在争辩过程中学会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发言,学会了合作。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中,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精彩的具有创造力的想法往往就是在学生思想交锋、智慧碰撞的争辩中脱颖而出的,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合作的时机应选择在“众说纷纭”时
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说……”,“你再说说……”,“你还想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而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在认识完各图形的形状、特点以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周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门上的玻璃是长方形的,水桶的底面是圆形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听后立即畅所欲言,终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展示。
四、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分小组探索圆柱、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四组圆锥、圆柱(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既不等高又不等底),经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顺利发现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合作时机应选在解答开放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的解题策略不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在六年级数学下册中有这样一道题:白兔是灰兔的四分之一,白兔和灰兔共有320只,问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要求用不同方法求解)很快就有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于是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在汇报时,学生都激情高昂,纷纷举手,这时我先安排学生在组内交流合作,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根据,每个同学都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同时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合作学习要富有实效,教师必须是合作学习活动精心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把握好时机,有效组织合作学习。这样,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才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课堂才会出现互动的、主动的、和谐的情景,每个学生也才能在合作交往中开启心智,放飞个性,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