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出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别从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思考以及分解解题步骤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有效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认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具有关键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理应引导学生掌握更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应该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理应是全面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主要面向对象。从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传授不足,致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无从下手,其解题错误率相对较高。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等,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主动思考,通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1]。比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图形移动认知相对模糊,容易产生思维困惑,认为图形的移动相对抽象。此时,教师可通过运用三角板等教具,通过实际演示后,引导学生在纸面上完成特定图形的移动,观察移动前后图形的变化规律,辅助解决问题,进而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索习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
2分解解题步骤,提高学生问题理解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在处理具有较高难度数学问题时,往往会觉得方法匮乏,找不到问题突破口。对此,教师应将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进行细化分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握数学问题中不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促进解题能力的提升[2]。比如,在“面积”等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将相应的题目进行拆分,先引导学生把握“面积”的两个关键变量,即“长”和“宽”,然后讲解“长”和“宽”乘积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进而引申出“面积”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进行分解,找到核心内容,进而列出正确的算式,求得最终计算结果。通过分解解题步骤,学生将会形成良好思维意识,运用绘制分析图等方法,提取出关键数学元素,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
3运用多媒体技术,揭示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深化运用,为提升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更多选择,使得传统数学教学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任务更具实现可能。因此,数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其可模拟性优势等,清晰形象地展现数学知识背后的奥妙,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解题思维,提升解题水平。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解题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充分准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形象地辨别“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菱形”和“长方形”等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加深认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教师也同样可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将题目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进行演示与模拟,创设相应的解题情景,降低学生思考难度,增强学生解题信心[3]。
4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课后练习
在小学教学阶段,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知识接受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差异化教学原则,在课后分别设计具有层次性特征的课后作业,以有效锻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技能,提高课后作业效率,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三角形”等数学题目中,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后续知识运用技能,可为学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自主探究作业,适当增加解题难度,促进知识升华。而对于学力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逐渐引导其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基本特征,并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采取了三角形的设计方法,记录在本子上,进行分享与交流。在课后练习完成后,教师应组织课堂讲评,掌握学生在解题能力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与不足,进而在提升学生审题能力与解题能力等方面做出调整改进。
5结语
总之,受限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当前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数学教学思维观念,灵活运用更具針对性的教学策略,尊重与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深入挖掘学生潜力潜能,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及课后练习,为全面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雪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361-362.
[2]查福琴,谢亚东.浅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减少定向思维对学生的影响[J].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2020(97):265-266.
[3]马福俊.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2020(97):181-182.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具有关键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理应引导学生掌握更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应该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理应是全面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主要面向对象。从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传授不足,致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无从下手,其解题错误率相对较高。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等,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主动思考,通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1]。比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图形移动认知相对模糊,容易产生思维困惑,认为图形的移动相对抽象。此时,教师可通过运用三角板等教具,通过实际演示后,引导学生在纸面上完成特定图形的移动,观察移动前后图形的变化规律,辅助解决问题,进而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索习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
2分解解题步骤,提高学生问题理解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在处理具有较高难度数学问题时,往往会觉得方法匮乏,找不到问题突破口。对此,教师应将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进行细化分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握数学问题中不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促进解题能力的提升[2]。比如,在“面积”等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将相应的题目进行拆分,先引导学生把握“面积”的两个关键变量,即“长”和“宽”,然后讲解“长”和“宽”乘积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进而引申出“面积”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进行分解,找到核心内容,进而列出正确的算式,求得最终计算结果。通过分解解题步骤,学生将会形成良好思维意识,运用绘制分析图等方法,提取出关键数学元素,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
3运用多媒体技术,揭示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深化运用,为提升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更多选择,使得传统数学教学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任务更具实现可能。因此,数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其可模拟性优势等,清晰形象地展现数学知识背后的奥妙,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解题思维,提升解题水平。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解题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充分准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形象地辨别“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菱形”和“长方形”等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加深认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教师也同样可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将题目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进行演示与模拟,创设相应的解题情景,降低学生思考难度,增强学生解题信心[3]。
4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课后练习
在小学教学阶段,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知识接受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差异化教学原则,在课后分别设计具有层次性特征的课后作业,以有效锻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技能,提高课后作业效率,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三角形”等数学题目中,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后续知识运用技能,可为学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自主探究作业,适当增加解题难度,促进知识升华。而对于学力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逐渐引导其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基本特征,并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采取了三角形的设计方法,记录在本子上,进行分享与交流。在课后练习完成后,教师应组织课堂讲评,掌握学生在解题能力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与不足,进而在提升学生审题能力与解题能力等方面做出调整改进。
5结语
总之,受限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当前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数学教学思维观念,灵活运用更具針对性的教学策略,尊重与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深入挖掘学生潜力潜能,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及课后练习,为全面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雪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361-362.
[2]查福琴,谢亚东.浅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减少定向思维对学生的影响[J].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2020(97):265-266.
[3]马福俊.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2020(9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