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以绍兴市越城区志愿服务学院建设为例,分析了现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建设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的三点思考。
關键词:公益性;志愿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发展功能。绍兴市越城区积极推进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的建设,从而科学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功能。
一、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建设的意义
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于2018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应当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并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核内容。”新形势下,我们应当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八部委《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及新颁布实施的《志愿服务条例》有关精神,做好精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志愿服务功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建设的现状
当前,越城区公益组织发达,志愿服务活动频繁。虽然对于当前的志愿服务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未能在统一的层面上对部分公益组织进行业务培训、引导和规划,导致志愿服务项目始终停滞不前。此外,还存在着志愿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断续不长久,公益理念、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手段、志愿服务项目始终停留在老地方或者几年前的概念上,有的甚至不经意中在做“被动”公益。绍兴市“雷锋驿站”以两老两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特困人员、特殊人员)为重点,同时向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小区居民等提供便利服务。随着“雷锋驿站”的数量增多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广大志愿者及普通老百姓们也急切地想寻找一个能提供培训、学习、交流、提高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场所。“雷锋驿站”志愿服务学院建设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践行和发展“枫桥经验”,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三、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建设的思考
公益性志愿者学院通过社会化运行模式,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动员起来,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全市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制订志愿服务培训总体规划、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构建志愿服务培训框架,组织和指导市、区、街道(社区)、志愿者组织四级以及各部门和各行业主体培训班次,加强课程研究,做好班次设计,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免费公益培训。对志愿者骨干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普及和推广志愿服务理念,而且可以使更多人具备专业化技能,有效解决有心无力或好心办坏事等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尴尬问题。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建设公益性志愿者学院。
1、由文明办牵头、与高校联办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
志愿服务学院可以由文明办牵头,选择一所高等院校,互相合作,成立与高校联办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开创政校合作办学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新模式。这个志愿服务学院主要致力于搭建志愿服务科研、培训合作、交流和项目管理咨询平台,为绍兴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该学院主要职能是区、乡镇街道、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三级培训平台。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相关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所需的专业培训。依托绍兴市文明办、共青团绍兴市委、绍兴市红十字会、绍兴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市级主管部门,整合对接绍兴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公益服务组织资源,开展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等工作,建立志愿者之家。
2、以“雷锋驿站”为载体共建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
志愿服务学院可以由“雷锋驿站”与高校合作建设。截至2018年12月,越城区共有2万余名各类好人登记加入“雷锋驿站”,有7支专业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以及57家文明单位参与驿站建设。中国文明网及其他省、市媒体宣传报道推广雷锋驿站。“雷锋驿站”与高校合作,一方面扩大了其帮扶范围,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以及为社区生活、文化与建设服务注入新鲜血液;另外,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的建设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且大学生志愿者相较于其他社会志愿者,具有较高活跃度、积极、集中以及影响力的特点,能够有效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雷锋驿站”与高校合作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具备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的实质内涵,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有助于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效地发展。
3、企业、基金会和社会协同支持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
志愿服务学院可以由企业、基金会和社会联合支持。学院聚合政府、高校、企业、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通过“志愿服务与公益”、“认识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工作”、“志愿服务基本办法”等相关课程为志愿服务项目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志愿者组织建设、硬件设施改善、志愿者信息登记等基础性工作不断推进和规范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对志愿服务发展方向、志愿服务规范、志愿服务技能、志愿者组织管理等重点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究。
高尚的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新形势下,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的志愿服务,应与区文明办、“雷锋驿站”、高校、企业等紧密结合,建设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从而促进志愿服务功能更加科学有效发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会。
参考文献:
[1]潘成刚. 新时代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思考——以绍兴“雷锋驿站”建设发展为例:《丝路视野》杂志 2019 年 1 月;
[2]时海翔.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1994-2018年CNKI数据库:2019年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简介:
1.徐佳妮(1997-),汉族,浙江宁波人,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学生。
2.袁梦桦(1998-),汉族,浙江海盐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学生。
3.潘成刚(1980-),汉族,浙江绍兴人,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键词:公益性;志愿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发展功能。绍兴市越城区积极推进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的建设,从而科学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功能。
一、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建设的意义
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于2018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应当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并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核内容。”新形势下,我们应当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八部委《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及新颁布实施的《志愿服务条例》有关精神,做好精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志愿服务功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建设的现状
当前,越城区公益组织发达,志愿服务活动频繁。虽然对于当前的志愿服务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未能在统一的层面上对部分公益组织进行业务培训、引导和规划,导致志愿服务项目始终停滞不前。此外,还存在着志愿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断续不长久,公益理念、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手段、志愿服务项目始终停留在老地方或者几年前的概念上,有的甚至不经意中在做“被动”公益。绍兴市“雷锋驿站”以两老两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特困人员、特殊人员)为重点,同时向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小区居民等提供便利服务。随着“雷锋驿站”的数量增多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广大志愿者及普通老百姓们也急切地想寻找一个能提供培训、学习、交流、提高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场所。“雷锋驿站”志愿服务学院建设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践行和发展“枫桥经验”,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三、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建设的思考
公益性志愿者学院通过社会化运行模式,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动员起来,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全市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制订志愿服务培训总体规划、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构建志愿服务培训框架,组织和指导市、区、街道(社区)、志愿者组织四级以及各部门和各行业主体培训班次,加强课程研究,做好班次设计,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免费公益培训。对志愿者骨干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普及和推广志愿服务理念,而且可以使更多人具备专业化技能,有效解决有心无力或好心办坏事等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尴尬问题。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建设公益性志愿者学院。
1、由文明办牵头、与高校联办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
志愿服务学院可以由文明办牵头,选择一所高等院校,互相合作,成立与高校联办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开创政校合作办学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新模式。这个志愿服务学院主要致力于搭建志愿服务科研、培训合作、交流和项目管理咨询平台,为绍兴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该学院主要职能是区、乡镇街道、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三级培训平台。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相关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所需的专业培训。依托绍兴市文明办、共青团绍兴市委、绍兴市红十字会、绍兴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市级主管部门,整合对接绍兴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公益服务组织资源,开展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等工作,建立志愿者之家。
2、以“雷锋驿站”为载体共建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
志愿服务学院可以由“雷锋驿站”与高校合作建设。截至2018年12月,越城区共有2万余名各类好人登记加入“雷锋驿站”,有7支专业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以及57家文明单位参与驿站建设。中国文明网及其他省、市媒体宣传报道推广雷锋驿站。“雷锋驿站”与高校合作,一方面扩大了其帮扶范围,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以及为社区生活、文化与建设服务注入新鲜血液;另外,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的建设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且大学生志愿者相较于其他社会志愿者,具有较高活跃度、积极、集中以及影响力的特点,能够有效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雷锋驿站”与高校合作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具备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的实质内涵,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有助于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效地发展。
3、企业、基金会和社会协同支持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
志愿服务学院可以由企业、基金会和社会联合支持。学院聚合政府、高校、企业、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通过“志愿服务与公益”、“认识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工作”、“志愿服务基本办法”等相关课程为志愿服务项目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志愿者组织建设、硬件设施改善、志愿者信息登记等基础性工作不断推进和规范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对志愿服务发展方向、志愿服务规范、志愿服务技能、志愿者组织管理等重点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究。
高尚的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新形势下,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的志愿服务,应与区文明办、“雷锋驿站”、高校、企业等紧密结合,建设公益性志愿服务学院,从而促进志愿服务功能更加科学有效发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会。
参考文献:
[1]潘成刚. 新时代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思考——以绍兴“雷锋驿站”建设发展为例:《丝路视野》杂志 2019 年 1 月;
[2]时海翔.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1994-2018年CNKI数据库:2019年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简介:
1.徐佳妮(1997-),汉族,浙江宁波人,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学生。
2.袁梦桦(1998-),汉族,浙江海盐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学生。
3.潘成刚(1980-),汉族,浙江绍兴人,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