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教材对低年级语文识字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面对如此庞大的识字量,我们唯有在“语境”中采用多样的识字方法,带领学生识字,这样,学生既认识了字,也习得了多元认字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字。
[关键词]低年级;语境;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93-02
众所周知,小学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字,会比较枯燥乏味,且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因此识记效果较差。但是,当字、词、句在语言中流淌,在文章中跳跃的时候,就变得鲜活有动感。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语境”来带领学生识字,从而有效、有序地促进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识字能力。
鉴于此,我力求在语境中采用各种方法设计了如下的《雷雨》课例,将识字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一、开篇揭题。认同辨异教学“雷”
教学环节一:
1.孩子们,你们看——(教者范读课文)
2.喜欢这篇文章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雷雨》。(教者板书课题,提醒:雨字头写得扁而宽,第三笔是横勾。)
从课后学生的书写反馈来看,学生们在写“雷”的时候做到了“上大下小,上宽下窄”,但也有个别学生将“雷”的第三笔写成横折钩。现在想来,当时应该充分地利用题目中的“雨”字,将“雷”和“雨”的第三笔都用红笔标出,这样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当“雨”变成雨字头时,除了身体变得扁而宽,个别笔画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第二次试教时,我着重强调了这两个字的第三笔,并且在讲授文中“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一句时,加上了一句“伴随着电闪雷鸣的雨就是雷雨”,这样的回环反复,让学生对“雷雨”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停留在生活经验上,还在语言文字中再次相遇。
二、同义互学,理解字义教学“乌”“黑”
教学环节二:
1.自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在课文一开始你见着雷雨了?
2.你没见着雷雨,你看见谁了?出示字卡“乌”。
3.乌云什么颜色?出示字卡“黑”,读准“黑”。
4.“乌”和“黑”是两个字,不过他们表示同一种颜色,就是——黑。
5.当表示一种事物的颜色很黑的时候,就说——乌黑;如果是很黑很黑,就把这个词再重复一遍,就是——乌黑乌黑。
“乌”和“黑”都是本课的生字,且这两个字在表示同一种颜色时同义,所以我利用这一点,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教学。这样学生就不会割裂地看待这两个字,而是通过“同表一种颜色”这座字义相同的桥梁,建立起对“乌黑”“乌黑乌黑”的词语理解与积累。从而对于课文中的“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朗读起来就更有感染力。
三、看图想象,感同身受教学“压”“垂”
教学环节三:
1.指名读,提醒学生“来”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将词语放回句中读。[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体会“压”的妙用
①[出示乌云的图片]此时的天空……如果你是飞在乌云下面的小鸟,你有什么感觉?
②这句中的哪个字让你感到喘不过气来,很可怕?指名读。
(2)体会“垂”的妙用
①就在这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指名读。风刮得怎样?(风来得很突然,刮得很猛烈。)
②刚刚还是一丝儿风都没有,现在却狂风大作,如果你是一只正在网上等着美食送上门的蜘蛛,你会……(害怕与慌张)[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指名读。老师听出了你的……
③看看图片,蜘蛛是怎样逃走的?(顺着蛛丝滑下来。)如果老师换成“落”行吗?(如果是落的话,就好像蜘蛛是被风吹下来的;而“垂”说明蜘蛛是自己想办法逃走的)
此时狂风大作,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蜘蛛虽然很害怕,但……,这真是一只(从容镇定、爱动脑筋)的蜘蛛。指名读,夸一夸蜘蛛。
④“垂”是本课的生字,它还有很多好朋友。比如说,杨柳弯弯,我们常把柳树说成“垂柳”;垂杆钓鱼,就可以说成“垂钓”;这个小朋友此时情绪很低落,他正“垂头丧气”;而这个小朋友肯定是看到美食了,口水不停地流,“垂涎三尺”。
“压”和“垂”都是本课的生字,且用法精妙。如何让学生能够体悟到这两个动词的妙处呢?还是那句话,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习得。因此我配上了“乌云密布”和“蜘蛛逃走”的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入境,把自己想象成在乌云下飞翔的小鸟,想象成正在网上捕食的蜘蛛,面对着黑云压境的境况,揣摩其心理,从而让课文句子的朗读更符合心境。
在这里,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在第一遍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时,学生体会到的是蜘蛛慌张、害怕的心理。在仔细观察了图片之后,学生了解了蜘蛛的逃走方式,通过“垂”与“落、掉”的辨析,感受到这还是一只爱动脑筋、遇事冷静的蜘蛛,从而用赞赏的语气读了第二遍。
由此可见,图片带动想象,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的生字的亲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心的感受,激發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认字的难度。
四、见图认物。学生自主识记“蝉”
教学环节四:
1.当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时,自然界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2.树叶为什么一动不动呢?(没有风,很闷热)读出这种感受。
3.认识这只小虫子吗?它还有一个什么名字?[出示“蝉”,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它可是夏日里的歌唱家,可为什么现在它不唱歌了呢? “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本”低年级语文教材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蝉”是本课唯一的只认不写的生字。既然是“只认不写”,我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这个字是翘舌音、前鼻音,然后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蝉”,接着通过让学生说说蝉的另一个名字,进一步对蝉进行了解:“蝉是夏日里的歌唱家。”最后回归课文理解:“可为什么现在它不唱歌了呢?”这样也就达到了“字从文中来,再回文中去”的要求。
在教学中,有一个学生举手对“蝉”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老师,我知道‘蝉’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虫表示字义,右边的单表示字音。”我即刻给予了表扬。是的,虽说只认不写的生字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识记汉字的偏旁,更不要求对合体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但这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汉字的识记,我们教师要充分地给予赞赏。
所以,我觉得对于只认不写的生字,教师不刻意去教,但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依照自己的学习心得去识字,尤其是对于形声字的学习,举一反三未尝不可。
五、词串带文,利用文本教学“户”“新”“迎”“扑”
教学环节五:
1.[出示:打开窗户迎面扑来]指名读,提醒“户”在词尾读轻声。
2.[出示:天亮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教者引读。
3.教学“户”“新”“扑”。
简单一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但里面包含了4個生字,我就想着以词带句的方式,有条理地带领着学生从整句话的语境中展开想象,引出生字。最后回到这句话的时候,学生已经把生字、词语,以及这句诗的意思全掌握了。
随着统编教材教学实践的推进,我们越来越发现,识字与语言发展应该同步进行,并形成良好互动。教师在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系统性,按构字规律、认知规律呈现教学时,也要注重回归文本,研究生字,在学文与识字中寻找契合点,引导学生在文本语境中理解记忆生字,在识记生字新词中深化课文理解,这才是更深思维层次的识字兴趣。
六、观察结构,发现规律指导书写“垂、户”“压、迎”
教学环节六:
1.观察两组生字,他们的字形结构规律有什么特点?“垂、户”“压、迎”。
2.不同字形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独体字要注意写好关键笔画;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被包住的部分要写得小一些,左上包的字是先外后里,左下包的字是先里后外。
4.重点指导“垂”:这个字形状很特别,中间宽,上下两头窄。对于横画多的字,我们要“一看长短,二看间距”。最长的二横写在横中线上,四横最短。
书写生字是识字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记忆字形的重要方法。在指导书写的环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发现生字的规律。
对于难写的“垂”,我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个字的特点“中间宽,上下两头窄”,且横画较多,适时总结规律“一看长短,二看间距”。最后编成口诀,再范写:“竖中线上写个千,横中线上写长横,左右一竖要对齐,一横更比一横短。”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指导,教给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责编:韦淑红)
[关键词]低年级;语境;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93-02
众所周知,小学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字,会比较枯燥乏味,且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因此识记效果较差。但是,当字、词、句在语言中流淌,在文章中跳跃的时候,就变得鲜活有动感。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语境”来带领学生识字,从而有效、有序地促进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识字能力。
鉴于此,我力求在语境中采用各种方法设计了如下的《雷雨》课例,将识字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一、开篇揭题。认同辨异教学“雷”
教学环节一:
1.孩子们,你们看——(教者范读课文)
2.喜欢这篇文章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雷雨》。(教者板书课题,提醒:雨字头写得扁而宽,第三笔是横勾。)
从课后学生的书写反馈来看,学生们在写“雷”的时候做到了“上大下小,上宽下窄”,但也有个别学生将“雷”的第三笔写成横折钩。现在想来,当时应该充分地利用题目中的“雨”字,将“雷”和“雨”的第三笔都用红笔标出,这样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当“雨”变成雨字头时,除了身体变得扁而宽,个别笔画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第二次试教时,我着重强调了这两个字的第三笔,并且在讲授文中“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一句时,加上了一句“伴随着电闪雷鸣的雨就是雷雨”,这样的回环反复,让学生对“雷雨”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停留在生活经验上,还在语言文字中再次相遇。
二、同义互学,理解字义教学“乌”“黑”
教学环节二:
1.自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在课文一开始你见着雷雨了?
2.你没见着雷雨,你看见谁了?出示字卡“乌”。
3.乌云什么颜色?出示字卡“黑”,读准“黑”。
4.“乌”和“黑”是两个字,不过他们表示同一种颜色,就是——黑。
5.当表示一种事物的颜色很黑的时候,就说——乌黑;如果是很黑很黑,就把这个词再重复一遍,就是——乌黑乌黑。
“乌”和“黑”都是本课的生字,且这两个字在表示同一种颜色时同义,所以我利用这一点,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教学。这样学生就不会割裂地看待这两个字,而是通过“同表一种颜色”这座字义相同的桥梁,建立起对“乌黑”“乌黑乌黑”的词语理解与积累。从而对于课文中的“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朗读起来就更有感染力。
三、看图想象,感同身受教学“压”“垂”
教学环节三:
1.指名读,提醒学生“来”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将词语放回句中读。[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体会“压”的妙用
①[出示乌云的图片]此时的天空……如果你是飞在乌云下面的小鸟,你有什么感觉?
②这句中的哪个字让你感到喘不过气来,很可怕?指名读。
(2)体会“垂”的妙用
①就在这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指名读。风刮得怎样?(风来得很突然,刮得很猛烈。)
②刚刚还是一丝儿风都没有,现在却狂风大作,如果你是一只正在网上等着美食送上门的蜘蛛,你会……(害怕与慌张)[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指名读。老师听出了你的……
③看看图片,蜘蛛是怎样逃走的?(顺着蛛丝滑下来。)如果老师换成“落”行吗?(如果是落的话,就好像蜘蛛是被风吹下来的;而“垂”说明蜘蛛是自己想办法逃走的)
此时狂风大作,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蜘蛛虽然很害怕,但……,这真是一只(从容镇定、爱动脑筋)的蜘蛛。指名读,夸一夸蜘蛛。
④“垂”是本课的生字,它还有很多好朋友。比如说,杨柳弯弯,我们常把柳树说成“垂柳”;垂杆钓鱼,就可以说成“垂钓”;这个小朋友此时情绪很低落,他正“垂头丧气”;而这个小朋友肯定是看到美食了,口水不停地流,“垂涎三尺”。
“压”和“垂”都是本课的生字,且用法精妙。如何让学生能够体悟到这两个动词的妙处呢?还是那句话,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习得。因此我配上了“乌云密布”和“蜘蛛逃走”的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入境,把自己想象成在乌云下飞翔的小鸟,想象成正在网上捕食的蜘蛛,面对着黑云压境的境况,揣摩其心理,从而让课文句子的朗读更符合心境。
在这里,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在第一遍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时,学生体会到的是蜘蛛慌张、害怕的心理。在仔细观察了图片之后,学生了解了蜘蛛的逃走方式,通过“垂”与“落、掉”的辨析,感受到这还是一只爱动脑筋、遇事冷静的蜘蛛,从而用赞赏的语气读了第二遍。
由此可见,图片带动想象,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的生字的亲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心的感受,激發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认字的难度。
四、见图认物。学生自主识记“蝉”
教学环节四:
1.当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时,自然界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2.树叶为什么一动不动呢?(没有风,很闷热)读出这种感受。
3.认识这只小虫子吗?它还有一个什么名字?[出示“蝉”,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它可是夏日里的歌唱家,可为什么现在它不唱歌了呢? “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本”低年级语文教材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蝉”是本课唯一的只认不写的生字。既然是“只认不写”,我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这个字是翘舌音、前鼻音,然后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蝉”,接着通过让学生说说蝉的另一个名字,进一步对蝉进行了解:“蝉是夏日里的歌唱家。”最后回归课文理解:“可为什么现在它不唱歌了呢?”这样也就达到了“字从文中来,再回文中去”的要求。
在教学中,有一个学生举手对“蝉”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老师,我知道‘蝉’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虫表示字义,右边的单表示字音。”我即刻给予了表扬。是的,虽说只认不写的生字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识记汉字的偏旁,更不要求对合体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但这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汉字的识记,我们教师要充分地给予赞赏。
所以,我觉得对于只认不写的生字,教师不刻意去教,但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依照自己的学习心得去识字,尤其是对于形声字的学习,举一反三未尝不可。
五、词串带文,利用文本教学“户”“新”“迎”“扑”
教学环节五:
1.[出示:打开窗户迎面扑来]指名读,提醒“户”在词尾读轻声。
2.[出示:天亮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教者引读。
3.教学“户”“新”“扑”。
简单一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但里面包含了4個生字,我就想着以词带句的方式,有条理地带领着学生从整句话的语境中展开想象,引出生字。最后回到这句话的时候,学生已经把生字、词语,以及这句诗的意思全掌握了。
随着统编教材教学实践的推进,我们越来越发现,识字与语言发展应该同步进行,并形成良好互动。教师在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系统性,按构字规律、认知规律呈现教学时,也要注重回归文本,研究生字,在学文与识字中寻找契合点,引导学生在文本语境中理解记忆生字,在识记生字新词中深化课文理解,这才是更深思维层次的识字兴趣。
六、观察结构,发现规律指导书写“垂、户”“压、迎”
教学环节六:
1.观察两组生字,他们的字形结构规律有什么特点?“垂、户”“压、迎”。
2.不同字形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独体字要注意写好关键笔画;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被包住的部分要写得小一些,左上包的字是先外后里,左下包的字是先里后外。
4.重点指导“垂”:这个字形状很特别,中间宽,上下两头窄。对于横画多的字,我们要“一看长短,二看间距”。最长的二横写在横中线上,四横最短。
书写生字是识字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记忆字形的重要方法。在指导书写的环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发现生字的规律。
对于难写的“垂”,我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个字的特点“中间宽,上下两头窄”,且横画较多,适时总结规律“一看长短,二看间距”。最后编成口诀,再范写:“竖中线上写个千,横中线上写长横,左右一竖要对齐,一横更比一横短。”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指导,教给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