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间是大国教育与人才之问,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这个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思考“钱学森之问”,让我想到了一个企业家的故事:美国有一个厂长叫罗哥,面对日本人的竞争,他的企业状况每况愈下。罗哥苦苦思索,究竟怎么做,才能提高竞争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哥碰到了物理学家钟纳,向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他绞尽脑汁,用尽办法,甚至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机器人,但仍然没有让自己的企业起死回生。没想到钟纳提了一个在他看来是违反常规的外行问题:“机器人真的提高了你们的生产力吗?”“当然,使用了机器人后,生产效率平均超过百分之九十,每个零件的平均成本也大幅下降。”钟纳不以为然,又问:“说实话,你的存货直线上升,对不对?”这话问到了罗哥的痛处。他知道:虽然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但仓库里积压的存货越来越多。钟纳的话让罗哥思考:我到底在干什么?办工厂,显然不是为了把仓库填满。那么是为了什么?——为了销售赚钱,赚钱才是目标。假如公司不赚钱,那么工厂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不能赚钱的行动就是没有生产力的行动。
有了这次彻悟之后,罗哥的企业终于起死回生了。
言归正传。我在这里以这个案例来思考我们的教育问题。罗哥认识到:假如公司不赚钱,那么工厂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为社会接受,为国家做出贡献,那么,即使高考录取率再高,这又有什么意义?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这个说法可能许多人不能接受,但现实是很残酷的,大到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自己培养出一个诺贝尔获奖者,小到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正处在非科学的运作当中,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机制的创新,首先是办学理念的创新。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办学理念是什么。
我们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的办学理念是: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学生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为什么要以此作为办学理念呢?
纵观省内外的名校,他们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如:“勤奋求实、笃志进取”等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我觉得我们不能模仿这些现成的东西。必须有自己对教育的独到理解。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而且这个理念要反映新时期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实,关于办学理念,我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思考过。因为我是学教育学专业的,经常思考办学理念之类的问题。但当时的思想还不明确、不清晰,也就不了了之。工作以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慢慢对教育理念有了明确的认识:作为高中的办学理念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内涵;要能够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立意要深,要高;要反映学生的愿望;要符合国家主流教育思想;还要易懂易记,成为老师内心的道德行为规范,成为学生衡量老师的标准。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成绩很突出,但学生并不认可,对他没有好感。学生很累,老师也很累。为什么?就因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人。他在教学中考虑的只是分数、职称以及晋级等等,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觉得只要自己尽到责任了,学生能不能愉快地接受,那是他自己的事。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先前的罗哥一样,只是埋头生产产品,而不管产品能不能为客户接受。所以,这些老师很少考虑学生感觉是否美好。因而,学生在学校里并没有因为老师的教育而感到美好。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使学生感到美好。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教育家是为理想而教,教书匠是为工作、为生活而教。“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这是一种境界,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也是学校的理想。“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这一理念,反映了新时期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现在再来说一下“学生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
学校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送进大学吗?这远远不够。现在上个大学很容易,但大学出来之后呢?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如果我们培养的只是书呆子,只是高考机器,那么将来前途就很渺茫。高考固然重要,但不足以憧憬。只有能进人大学并能在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有自己的发展前途,才是值得憧憬的。
要使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学校就要在中学时代给予学生真才实学,给予他健康的心理,给予他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信心,这样才能有憧憬。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要做到这些,仅仅靠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办特色学校的原因。我们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的三大办学特色是:奥林匹克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及科学精神培养。通过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奥林匹克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带着这些精神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内心踏实了,翅膀硬了,才能有作为,才能有憧憬。所以,作为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有理想的社会人,为他们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才会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只有这样,才是素质教育。
办学理念要付诸实践,关键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些年,我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全方位打造育人平台,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谈一下近年来我校在创新素质教育机制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完善用人机制,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
我校以转化用人机制为核心,以实绩用人为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全员聘用制度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并加强了以下两个制度:
1 教师聘任上岗。制定了《嘉峪关市一中考核细则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嘉峪关市一中教师竞聘上岗、转岗制度及评分细则》,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与教师的上岗与转岗挂钩。
2 完善教师奖励机制。制定了对教师奖励的两大原则:师德与教学业绩相结合的原则、民主投票与校委会职代会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奖励机制规定:只有师德与业绩都优秀的教师才有资格评选优秀与模范等各类先进。
二、完善教师工作目标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学校以前的教职工工作目标评价制度已经沿用了十多年,其间虽然经过修改和完善,但还是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在2009年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中,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及省委的绩效工资改革,领导班子在问题查摆和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对涉及学校发展的具体举措和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系统的梳理,及时修订、完善和废除了一些工作规章制度。修订了《嘉峪关市一中教职工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和《嘉峪关市一中教职工教学质量计算办法》等规章,废除了旧的《考核细则》。对于暂不具备条件出台的制度,也在努力研究完善,为日后出台奠定基础。同时又与每一个教职工签订了《甘肃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颁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和聘期考核结果通知册》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等级证》。我校新的工作目标评价体系已经应用于2009年的专业技术考核之中。由于我校的这次绩效工资改革制度比较科学,进行很顺利,教职工反映普遍良好,嘉峪关市教委及嘉峪关市委把我校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教育系统及全市事业单位推广。
三、完善教师培养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以教研促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学管理机制。
1 完善教研制度。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三个保证,即保证时间、保证制度、保证内容。
2 开展教学活动月。学校每学期集中一个月组织一次教学评比活动,通过观摩课、说课比赛、课件制作培训、远程教育培训、论文评选等活动,打造精品课,创新教研形式。由于我校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苏志宏老师在2009年甘肃省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3 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优势,提高业务能力。目前,我校的远程教育模式已经配备完备,这些设施在甘肃省处于领先水平。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经常上网看课堂教学实况,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将网中有益的资源引入课堂。
4 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我校开展了计算机培训及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三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公开课、观摩课及示范课)、“两评比”(课件制作及课件论文写作)和“一交流”(现代技术应用交流会)的活动,促进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
5 师徒结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学校已有50多对新老教师结成了对子。师徒教学上共同钻研教材、备课,互相听评课,思想上互相鼓励、积极上进。
四、以教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思路,每一位教职工都重视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的省级课题有10项,其中3项是重点课题;另有10项省级立项课题,其中2项为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这些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于2006年建成了全市第一家省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有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脑思维训练、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科技竞赛等辅导。近年来,学校科普竞赛获奖达100多项。
近年来,我校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07年高考录取率73.4%,2008年高考录取率75.1%,2009年高考录取率达80.7%,本科录取率达56.7%。这三年,在全省高考前一百名学生中,我校占17名。杨宜静、阚梅等5名学生为全市高考状元,其中,杨宜静名列甘肃省2007年高考文科第二,阚梅名列甘肃省2008年高考文科第一。同时,学校的特色教育也硕果累累,已经形成了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艺体教育特色、人文关怀与建设和谐校园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寓科学创新精神培育于各项科普活动之中的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在大型团体操表演、心理辅导、科技创新等活动中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音体美特长生先后有100多人被北京体育大学、四川美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2008年和2009年我校音体美特长生高考总录取率分别达到87.5%和94.4%。学校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绿色学校”等殊荣。
总之,在高中阶段创新素质教育机制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实际行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求,是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思考“钱学森之问”,让我想到了一个企业家的故事:美国有一个厂长叫罗哥,面对日本人的竞争,他的企业状况每况愈下。罗哥苦苦思索,究竟怎么做,才能提高竞争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哥碰到了物理学家钟纳,向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他绞尽脑汁,用尽办法,甚至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机器人,但仍然没有让自己的企业起死回生。没想到钟纳提了一个在他看来是违反常规的外行问题:“机器人真的提高了你们的生产力吗?”“当然,使用了机器人后,生产效率平均超过百分之九十,每个零件的平均成本也大幅下降。”钟纳不以为然,又问:“说实话,你的存货直线上升,对不对?”这话问到了罗哥的痛处。他知道:虽然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但仓库里积压的存货越来越多。钟纳的话让罗哥思考:我到底在干什么?办工厂,显然不是为了把仓库填满。那么是为了什么?——为了销售赚钱,赚钱才是目标。假如公司不赚钱,那么工厂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不能赚钱的行动就是没有生产力的行动。
有了这次彻悟之后,罗哥的企业终于起死回生了。
言归正传。我在这里以这个案例来思考我们的教育问题。罗哥认识到:假如公司不赚钱,那么工厂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为社会接受,为国家做出贡献,那么,即使高考录取率再高,这又有什么意义?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变得一文不值。这个说法可能许多人不能接受,但现实是很残酷的,大到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自己培养出一个诺贝尔获奖者,小到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正处在非科学的运作当中,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机制的创新,首先是办学理念的创新。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办学理念是什么。
我们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的办学理念是: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学生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为什么要以此作为办学理念呢?
纵观省内外的名校,他们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如:“勤奋求实、笃志进取”等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我觉得我们不能模仿这些现成的东西。必须有自己对教育的独到理解。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而且这个理念要反映新时期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实,关于办学理念,我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思考过。因为我是学教育学专业的,经常思考办学理念之类的问题。但当时的思想还不明确、不清晰,也就不了了之。工作以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慢慢对教育理念有了明确的认识:作为高中的办学理念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内涵;要能够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立意要深,要高;要反映学生的愿望;要符合国家主流教育思想;还要易懂易记,成为老师内心的道德行为规范,成为学生衡量老师的标准。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成绩很突出,但学生并不认可,对他没有好感。学生很累,老师也很累。为什么?就因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人。他在教学中考虑的只是分数、职称以及晋级等等,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觉得只要自己尽到责任了,学生能不能愉快地接受,那是他自己的事。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先前的罗哥一样,只是埋头生产产品,而不管产品能不能为客户接受。所以,这些老师很少考虑学生感觉是否美好。因而,学生在学校里并没有因为老师的教育而感到美好。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使学生感到美好。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教育家是为理想而教,教书匠是为工作、为生活而教。“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这是一种境界,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也是学校的理想。“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这一理念,反映了新时期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现在再来说一下“学生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
学校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送进大学吗?这远远不够。现在上个大学很容易,但大学出来之后呢?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如果我们培养的只是书呆子,只是高考机器,那么将来前途就很渺茫。高考固然重要,但不足以憧憬。只有能进人大学并能在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有自己的发展前途,才是值得憧憬的。
要使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学校就要在中学时代给予学生真才实学,给予他健康的心理,给予他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信心,这样才能有憧憬。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要做到这些,仅仅靠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办特色学校的原因。我们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的三大办学特色是:奥林匹克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及科学精神培养。通过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奥林匹克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带着这些精神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内心踏实了,翅膀硬了,才能有作为,才能有憧憬。所以,作为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有理想的社会人,为他们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才会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只有这样,才是素质教育。
办学理念要付诸实践,关键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些年,我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全方位打造育人平台,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谈一下近年来我校在创新素质教育机制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完善用人机制,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
我校以转化用人机制为核心,以实绩用人为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全员聘用制度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并加强了以下两个制度:
1 教师聘任上岗。制定了《嘉峪关市一中考核细则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嘉峪关市一中教师竞聘上岗、转岗制度及评分细则》,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与教师的上岗与转岗挂钩。
2 完善教师奖励机制。制定了对教师奖励的两大原则:师德与教学业绩相结合的原则、民主投票与校委会职代会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奖励机制规定:只有师德与业绩都优秀的教师才有资格评选优秀与模范等各类先进。
二、完善教师工作目标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学校以前的教职工工作目标评价制度已经沿用了十多年,其间虽然经过修改和完善,但还是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在2009年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中,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及省委的绩效工资改革,领导班子在问题查摆和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对涉及学校发展的具体举措和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系统的梳理,及时修订、完善和废除了一些工作规章制度。修订了《嘉峪关市一中教职工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和《嘉峪关市一中教职工教学质量计算办法》等规章,废除了旧的《考核细则》。对于暂不具备条件出台的制度,也在努力研究完善,为日后出台奠定基础。同时又与每一个教职工签订了《甘肃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颁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和聘期考核结果通知册》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等级证》。我校新的工作目标评价体系已经应用于2009年的专业技术考核之中。由于我校的这次绩效工资改革制度比较科学,进行很顺利,教职工反映普遍良好,嘉峪关市教委及嘉峪关市委把我校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教育系统及全市事业单位推广。
三、完善教师培养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以教研促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学管理机制。
1 完善教研制度。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三个保证,即保证时间、保证制度、保证内容。
2 开展教学活动月。学校每学期集中一个月组织一次教学评比活动,通过观摩课、说课比赛、课件制作培训、远程教育培训、论文评选等活动,打造精品课,创新教研形式。由于我校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苏志宏老师在2009年甘肃省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3 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优势,提高业务能力。目前,我校的远程教育模式已经配备完备,这些设施在甘肃省处于领先水平。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经常上网看课堂教学实况,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将网中有益的资源引入课堂。
4 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我校开展了计算机培训及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三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公开课、观摩课及示范课)、“两评比”(课件制作及课件论文写作)和“一交流”(现代技术应用交流会)的活动,促进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
5 师徒结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学校已有50多对新老教师结成了对子。师徒教学上共同钻研教材、备课,互相听评课,思想上互相鼓励、积极上进。
四、以教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思路,每一位教职工都重视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的省级课题有10项,其中3项是重点课题;另有10项省级立项课题,其中2项为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这些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于2006年建成了全市第一家省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有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脑思维训练、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科技竞赛等辅导。近年来,学校科普竞赛获奖达100多项。
近年来,我校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07年高考录取率73.4%,2008年高考录取率75.1%,2009年高考录取率达80.7%,本科录取率达56.7%。这三年,在全省高考前一百名学生中,我校占17名。杨宜静、阚梅等5名学生为全市高考状元,其中,杨宜静名列甘肃省2007年高考文科第二,阚梅名列甘肃省2008年高考文科第一。同时,学校的特色教育也硕果累累,已经形成了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艺体教育特色、人文关怀与建设和谐校园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寓科学创新精神培育于各项科普活动之中的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在大型团体操表演、心理辅导、科技创新等活动中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音体美特长生先后有100多人被北京体育大学、四川美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2008年和2009年我校音体美特长生高考总录取率分别达到87.5%和94.4%。学校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绿色学校”等殊荣。
总之,在高中阶段创新素质教育机制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实际行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求,是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